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反思作业.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405441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反思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反思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反思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反思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反思作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反思 宣汉庙安中心校王娟这节课,我按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活动探索-交流收获-课后延伸四个环节组织教学。1、 创设情景、新课导入:以化学实验员工作服上沾染的化学物质切入点,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将衣服上的脏污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物质两部分进行各个突破解决,激发学生亲自去探究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当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探究性学习活动一:认识溶液。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来探究那些物质是可溶于水的,如果衣服上的化学物质可溶于水,形成溶液说明这些脏污可以用水清洗干净,发现问题

2、解决途径过程中认识溶液,及溶液的组成,溶液的性质,从而引出溶解,引导学生形成“食盐水是稳定、均一的”这一结论,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解于水的。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活动二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化学反应常常伴随有能量的产生,那么物质在溶解时,是否也伴随能量的变化呢?利用提问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猜想假设。按老师设计的实验思路设计提示,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1、在4只盛有适量水的烧杯底部,A烧杯用融化的蜡烛将其与透明玻璃片粘接在一起,B烧杯底部放一块干净透明并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CD两烧杯分别和AB烧进行同样处理2、在AB烧杯内分别加入适量氢氧化钠,硝酸铵,在CD烧杯

3、内加入氯化钠,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并记录。以此实验验证得出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活动三:衣服上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都已经找到方法洗净了,那么不溶于水的碘,植物油有什么方法去除呢?查阅资料后发现碘课溶于酒精,植物油可溶于汽油,进行验证性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去除油污的方法,将前面的探究实验中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引入介绍乳化作用【交流讨论畅谈收获】交流收获,体验成功。交流讨论后提出: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通过探究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进行学习的趣味性和价值意义,增强对化学学科与实际生

4、活的联系和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活动四、课后延伸。查询死海不死的原因,并依此原理试讲水中的鸡蛋浮上来,课后继续探究【课后反思】:本节课,避免了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即以氯化钠食盐水的溶解为例引入课题,显得太干瘪,缺乏生活化和趣味性,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展示一件脏的实验服,具有直观性,然后向学生求助,希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想出高效合理实用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问题,整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将这个复杂化的难题分为两部分展开探究实验寻找应对策略,一部分是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怎样清除,另一部分是不能溶解在水这种溶剂,但可以寻找可溶的其他溶剂。通过学生的分组探

5、究或验证实验,围绕和突破问题难点而进行活动,使学生有明确的目的意识和方向感,能够充分调动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以选择和处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细节,为成功解决问题、获得经验习得知识提供保证。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争强本学科的趣味性和可视性,在做实验前首先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此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环节的理解。其次给学生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技巧、安全问题,以免发生意外。在学生做实验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改正操作中的错误,形成正确的实验习惯和素养。所以引导组织好学生的探究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