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概念连线题西方经济学.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39771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概念连线题西方经济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概念连线题西方经济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概念连线题西方经济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概念连线题西方经济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概念连线题西方经济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概念连线题西方经济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概念连线题西方经济学.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西方经济学概念连线题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

2、为发散型蛛网。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浮动汇率: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

3、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固定汇率: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基数效用: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绝对优势原理: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

4、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 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

5、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

6、入。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总产量: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规模报酬:是

7、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 三级价

8、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古诺模型:是法国经济学家A古诺于1838年以天然矿泉水为例创立的,是最早的寡头垄断模型。 斯威齐模型:美国经济学家PM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上所存在的价格相对稳定的现象。 卡特尔协议: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垄断厂商就产品的市场价格、产量分配和市场份额而达成的一种公开协议,其目的是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控制市场。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

9、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

10、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委托代理问题: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

11、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交易费用:是指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定他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各种税收等等,亦称“转换费用:。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

12、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消费函数: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曲线:是

13、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自然失业率: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产品和劳

14、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

15、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