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37723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冒1、多休息,少活动,发烧时要卧床。2、患病期间戒烟戒酒,不去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以防感染其他疾病。3、适当增减衣服,防止着凉,屋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4、要多少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发烧者可进食半流质,如:米、粥、面条等。5、可选用新康泰克或对乙酰氨基酚制剂等药物口服(只选一种)。6、根据辩证选择中成药:发热咽痛者可服银翘解毒片或板蓝根冲剂,恶寒咽痒者可服正柴胡饮冲剂。7、反复感冒体虚者可选用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煎药服用。淋雨及受寒后可服生姜红糖茶,预防感冒。8、出现高热、谵妄、抽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中 西 医 结 合 健 康 教 育 处 方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属感冒范畴)1

2、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 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

3、,减少感染机会。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慢性支气管炎中 西 医 结 合 健 康 教 育 处 方慢性支气管炎(属

4、中医咳嗽、喘证范畴) 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2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3本病以冬季发作为主,中老年人多见,男性比女性多见。4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其l临床症状、特征及发病规律,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其“未病(发作)先防冬病夏治”的治病求本治疗原则,在l临床应用时每每取得满意疗效。 【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肥甘、厚昧、辛辣、过咸食物。可常吃白萝h、花生、百合、银耳、猪肺、梨、胡桃仁、罗汉果等食物。2起居方面:首先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注意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新

5、鲜,劳逸适度,避免感冒。及时控制、防止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的发作。3情志方面: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消除引起紧张和不愉快的因素。4运动方面: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如练气功、太极拳、平地行走等。有较好效果,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御寒抗病能力;加强耐寒锻炼,如从夏季开始。每天用冷水洗手、洗脸、洗鼻、擦身;另外可加强呼吸锻炼每天作呼吸操1520分钟等。5对反复发作者可取冬病夏治,用中医药扶正固本。如:北芪、灵芝等另可用敷贴疗法,或口服“玉屏风散”、“朴中益气汤”等。另外,内伤咳嗽在缓解期间,应坚守“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补虚固本以图根治。中 西 医 结 合 健 康 教 育 处

6、 方高血压病(中医属眩晕、头痛等范畴)1、高血压最新标准是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ITllllHg为高血压。2、根据临床体征高血压病分为三期:I期无心脑肾损害;期有心肾损害;期有脑出血、脑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3、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以头痛(胀)眩晕、血压升高为主。4、争取尽早判断病人病情,及时治疗。 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低盐清淡(食盐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食物以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适量蛋白为主,如:豆浆、豆腐、牛奶、鸡蛋、鱼、虾、瘦肉等,还需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洋葱、芹菜、荠菜、绿豆、冬瓜、紫菜、苹果等。还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单方草药,如野菊花、枸杞子、天

7、麻、山楂、桑寄生、草决明、黄芩、双钩藤、葛根等药,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且没有什么副作用。另外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食用糖醋大蒜头、牡蛎香菇汤、玉米须茶、芹菜鲜汁茶、陈皮山楂乌龙茶、白菊花茶等。戒烟限酒,忌辛辣,限高粱厚味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下蹲和立起时勿过猛过快,最好用坐式马桶。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寒冷刺激,尤其冬三月。晚饭后不宜饮用浓茶和咖啡。3、运动方面: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及散步:每周五次,每次30分钟。气功一般以静功为主,适当功如送静功、放松功等。4、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

8、、平和、开朗、切忌发怒、急躁而导致病情加重。可鼓励病人参与娱乐康复活动如园林、钓鱼、书画、弹琴赏月等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5、定期进行血压测量,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获得降压效果后,不要停药,使用维持量。6、如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及心前区痛症状及时就医。中 西 医 结 合 健 康 教 育 处 方颈椎病(中医属骨痹、肩颈痛、眩晕范畴)1、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问盘的结构变化,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颈椎病或颈椎综合症。2、根据颈椎病的临床不同特点属中医骨痹,肩颈痛。眩晕等范畴。3、临床表现: 颈肩背疼痛,活动

9、明显受限,甚至并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疼痛为酸痛、钝痛或烧灼痛;眩晕、耳聋、耳鸣、恶心、呕吐,常因头部转动诱发或加重;头痛、枕部痛、视物模糊、心律紊乱、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肢体发凉、多汗;慢性进行性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如:无力、颤抖、打盹腿易伴倒等。 【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瓜果、蔬菜、蛋类、瘦肉,忌食生冷,并可根据病情选用五加皮酒、苡米粥、核桃仁粥、枸杞酒、龙眼肉粥等。2运动方面:坚持自身锻炼:即每日起床后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各50次,活动幅度宜大,速度宜慢。如:可做体操、太极拳、健美操、气功等运动。气功可选练站桩功铜钟功每天l一3次。3起居方面:注意劳逸

10、结合,要有充足睡眠,注意颈部保暖,不要伏案工作过久,要不时地活动颈部。或采用自我按摩风池、风府、列缺等穴。4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屈颈工作,经常作颈部及肩部功能锻炼,纠正不良的坐卧等生活习惯和姿势,避免感受风寒、防止外伤。5症状比较严重,应接受医生手术治疗方案。中 西 医 结 合 健 康 教 育 处 方糖尿病 (中医属消渴证范畴)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 【预防与保健】 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11、义。古人云:“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 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 1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人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 2心理、运动、精神方面:对糖尿病要有正确认识,尽管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疾病,但只要坚持医生的正确方案治疗,就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因此患者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劳逸安排,适当参加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还可根据病情体质分别选练内养功或太极气功,配合放松功、虚明功等,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钟,以晨起、午后或夜间为宜。 3中医药防治方法: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可将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细。每日2次;每次15克内服,有清热、生津、止渴、降血糖功能。民间验方:猪胰山药汤,有一定效果,用法:猪胰一具,山药60克,煎汤服用。番白草适量代茶饮。中成药常用消渴丸,金芪降糖片等效果也不错。除此还可采用推拿康复法,一般可推脊椎两侧,并由下而上,摩擦背部,擦背部俞穴,捏捻脚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