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处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37532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并发症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并发症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并发症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并发症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并发症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并发症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并发症处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尿操作并发症处理(一)尿道黏膜损伤1. 发生原因(1)操作者技术不规范,插管获拔管时动作粗暴。(2)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患者精神紧张,在插管时发生尿道括约肌痉挛,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3)所选用导尿管粗细不合适。(4)使用气囊导尿管时,插管深度不够既向气囊内注水造成气囊压迫后尿道,导致黏膜水肿出血。(5)引流袋位置放置不当,致使引流管过度牵拉,气囊压迫后尿道,导致黏膜水肿出血。2. 临床表现(1)尿道内疼痛。(2)尿道外口溢血。(3)排尿困难。()尿潴留。3.预防(1)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操作时手法轻柔,插管速度要缓慢,男性患者插到两个弯曲和三个狭窄出 时尤为注意。(2)操作者置管前认真评估患者

2、,并向患者做耐心解释,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3)选用合适的导尿管,插管前充分润滑导尿管,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4)男性导尿时将气囊导管插入膀胱见尿后需再插入 6cm 以上,这样才不至于损伤患者的后尿道。(5)患者翻身、床上活动时,引流袋位置摆放合适,避免过度牵拉。4.处理流程通知医生f拔除导尿管f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多饮水f遵医嘱用药f观察尿液颜色f记录(二)尿路感染1. 发生原因(1)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2)引流装置的密封性欠佳、留置导尿管时间长、尿袋内尿液反流、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造成尿路感 染。(3)留置尿管期间,尿道外口清洁、消毒不彻底造成上行感染。(4)尿道不全梗阻、前列腺

3、增生的患者置管后易发生尿潴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2. 临床表现尿频、尿痛、尿急,感染严重时有寒战、发热,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3.预防(1)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用物品严格灭菌。(2)选用质地柔软的导尿管,引流装置应低于膀胱的位置,防止尿液反流,也可选用防逆流引流袋, 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倾倒尿袋的尿液。(3)每日会阴部消毒擦洗 13 次,及时清洗尿道口以保持清洁。(4)尽量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对需要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以训练膀胱 的功能。4.处理流程通知医生f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多饮水f遵医嘱用药f观察患者病情及尿液的量、色、性状f症状加重 f拔除导尿管f记录(三)虚脱

4、1. 发生原因尿潴留患者短时间内大量放尿,腹腔内压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导致循环血量减少, 血压下降而发生虚脱。2. 临床表现 头晕、恶心、呼吸表浅、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有的伴有肌肉松弛、周身无力,严重者伴有意识不 清。3.预防 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放尿速度要缓慢,一次放尿不能超过 1000ml。4.处理流程立即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f通知医生-手指掐压人中穴f吸氧f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用药f心电 监护f观察生命体征f记录(四)尿潴留1. 发生原因(1)长期留置导尿,一直开放引流,未训练膀胱充盈与排空的功能,导致膀胱功能障碍。(2)泌尿系统感染时,尿路刺激症状严重者影

5、响排尿致尿潴留。(3)导尿管滑脱而致无效引流。(4)患者不习惯卧床排尿而致尿潴留。2. 临床表现(1)患者有尿意但无法排出。(2)尿潴留严重时,膀胱明显充盈胀大,下腹痛难忍。3.预防(1)对确需长期留置导尿者应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以训练膀胱的功能。(2)及时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对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可给予碳酸氢钠口服碱化尿液。(3)检查引起尿潴留的原因。(4)调整体位和姿势,选择适宜的环境,诱导排尿。4.处理流程(1)检查尿管是否通畅f必要时冲管f如仍不通畅f拔除尿管f重新留置导尿f观察尿量f记录(2)排尿困难f加强心理护理f诱导排尿f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f通知医生f遵医嘱处理f留置导 尿f记录

6、(五)拔管困难1. 发生原因(1)导尿管原因:导尿管老化变性、气囊腔堵塞致气囊内气体或液体排出困难。(2)患者的原因:患者精神紧张,尿道平滑肌痉挛。长期置管,尿垢形成,使导尿管与尿道紧密黏 贴。2. 临床表现(1)常规方法不能顺利拔管。(2)拔导尿管前,气囊内气体或液体不易抽出。(3)拔管时患者感觉尿道疼痛。3.预防(1)选用优质导尿管,置管前认真检查气囊的注、排气情况。(2)气囊腔堵塞者可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用导尿管内置导丝刺破气囊拔除导尿管。(3)对于精神极度紧张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使患者尽量放松。(4)拔管前从尿道口注入少量石蜡油,并轻轻转动,以防黏膜、血痂与尿管粘连。4.处理流程

7、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f记录(六)引流不畅1. 发生原因(1)导尿管原因:引流腔堵塞、导尿管在膀胱内反折打结、导尿管折断。(2)气囊充盈过度,压迫刺激膀胱三角区,引起膀胱痉挛,造成尿液外渗。(3)导尿管受外力牵拉变形,影响尿液引流。2. 临床表现 留置尿管后无尿液流出或引流尿量减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3.预防留置尿管期间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15002500ml)、多活动。(2)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遵医嘱每日做密闭式膀胱冲洗一次,定期更换导尿管。(3)防止导尿管反折、折断,不要过度牵拉导尿管,防止导尿管变形。(4)对于膀胱痉挛者,遵医嘱给予解痉药物。4.处理流程检查尿

8、管无菌注射器抽吸f调整尿管位置f观察尿量f必要时更换导尿管(七)误入阴道1. 发生原因老年期女性由于会阴部肌肉松弛,阴道肌肉萎缩牵拉,使尿道口陷于阴道前壁中,造成尿道外口异位2. 临床表现 导尿管插入后无尿液流出,而查体患者膀胱充盈、膨胀。3.预防(1)熟练掌握操作技术。(2)如为找不到尿道外口引起导尿失败,则应仔细寻找尿道外口。4.处理流程导尿管误入阴道f拔出尿管f重新更换尿管f重新正确插入。肌肉注射操作并发症处理(一)硬结形成1. 发生原因(1)同意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等。(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4)注射

9、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2.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伴有局部肌肉萎缩、疼痛。3.预防(1)避免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射深度。(3)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4)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熟练掌握注射技术。4.处理流程停止在此部位注射f局部热敷或按摩,用50%硫酸镁热湿敷f观察f记录(二)神经损伤1. 发生原因(1)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部位。(2)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

10、和变形坏死。(3)2 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注射部位不准确。2. 临床表现 神经支配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3.预防(1)遵守操作规程,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开神经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2)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注意观察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3)2 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4.处理流程患者主诉注射区麻木或放射痛立即拔针f停止注射f通知医生f遵医嘱局部理疗、热敷,给予营养神 经药物治疗f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功能状态f记录(三)针头堵塞1. 发生原因(1)抽吸瓶装药品时瓶塞橡胶造成针头堵塞。(2)注射药物过于粘稠、药液未充分溶解

11、、悬浊药液、针头过细等均可造成针头堵塞。2. 临床表现 注射推药物时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注入体内。3.预防(1)抽吸瓶装药物时,以 45的角度穿刺进入橡胶塞,可减少橡胶赛堵塞针头。(2)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对黏稠药液、悬浊液应充分溶解,并选择合适的针头抽吸药 、.液。4.处理流程拔针更换针头f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f重新选择注射部位f另行注射(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1. 发生原因(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使局部肌张力高。(4)注射操作不规范。(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

12、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2. 临床表现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3.预防(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3)注射时取舒适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4)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组织内。(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1. 处理流程稳定患者情绪f患者保持原体位f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f针体如已完全没入皮肤f通知 医生需手术取出-观察局部f记录(五)局部或全身感染1. 发生原因(1)无菌操作观念不强。(2)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

13、3)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4)注射部位针眼因清洗不当造成污染。2. 临床表现(1)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局部压痛明显。(2)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患者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症状。3.预防(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2)掌握无菌操作技术。(3)注射部位用碘伏消毒,由内向环形消毒,直径不小于 5cm。(4)注射后局部避免沾水,以防止污染。4.处理流程评估f初步诊断通知医生f遵医嘱抽血f送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f静脉输入抗生素监测体温 f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f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f记录(六)注射部位渗液1. 发生原因(1)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2)每次注射药量过多。

14、(3)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2. 临床表现 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3.预防(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在肌肉较丰富之处注射。(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 25ml 为宜,一般不宜超过 5ml。(3)有计划地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促进药业吸收。(5)再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 及组织受损。(6)采用“留置气泡技术”即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药液后,再吸进0.20.3m 1空气,注射时,气泡在 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可防止药液渗

15、液。4.处理流程采取合适的体位f在局部适度按压f患者暂时不要运动f穿紧身衣服f观察局部皮肤f记录静脉输液并发症处理(一)静脉穿刺失败1. 发生原因(1)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2)患者本身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3)血管条件差。(4)穿刺针选择不当,如患者血管较细,而穿刺针粗,刺破血管。2. 临床表现(1)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痛。(2)穿刺部位皮下瘀血、青紫。3.预防(1)护士要有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易暴露、弹性好、走行直、 清晰宜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2)对于躁动不安患者、儿童穿刺成功后对穿刺肢体妥善固定。(3)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4.处理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