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36724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中医教育 1999年第5期第18卷 教育研究作者:张渤东隋文萍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关键词: 心理健康;体育教育;大学生1.问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只有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虑。据人民日报1989年8月15日报道杭州市的一个调查结果,该市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大学生中,有16.79%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亦有较大幅

2、度上升。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体育教育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为目的,因此体育教育也就必定兼有“健身”和“育心”双重任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关系的研究,旨在探索一条利用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2.调查的对象与方法2.1对象本校95级、96级、97级本科学生,发放问卷718份,收回有效答卷685份,有效率为95.5%。其中男生446人,女生239人,年龄1822岁。2.2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答案不计姓名。调查前向学生讲明调查的意义,以解除顾虑。3.结果与

3、分析3.1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从问卷统计得知,轻度以上心理障碍发生率为32.9%,中度以上心理障碍为8.7%。其中女生较男生高(见表1)。表1心理障碍发生情况统计表男女合计调查内容人数%人数%人数%轻度以上心理障碍13329.6944123232.9中度以上心理障碍357.872611.02618.73.2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男生心理障碍主要类型为强迫、人际敏感和偏执三方面;女生则为人际敏感、强迫和偏执。这说明高校心理卫生保健的重点不仅仅是男生,更重要的是注意女生的心理问题。3.3新环境和学习上的不适应,产生自卑和自负的心理由于对大学生理想化的宣传,不少中学生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过于理想

4、化。然而现实中的大学生有许多不足,一是他们踏入大学校门便为不能较快地适应现实的大学生活而苦闷彷惶。二是大学校园文化因素的影响。进入大学后,面临着人际关系、文化氛围、学习方法及闲暇生活方式等一系列重大变化,特别是中学教育过多注重智力的发展,使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感到缺少奋斗目标,因而学生有严重的失落感,如果大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奋斗目标,尽快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就会造成心理平衡失调,引起心理异常和行为变态。3.4遇事急躁,不善于控制自己大学生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转变过程中,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情绪和意志还处在不稳定和形成之中,因此做事急躁、缺乏耐心,好激动,不冷静,不善于左右

5、自己的情绪,不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表现为或矛盾摩擦,或嫉妒,或歧视,或误解,或对抗,而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挫折不能正确对待,往往为此自卑自责,迟疑退缩,抑郁,恐惧,焦虑,以致在探索中造成心理创伤。4.体育教学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4.1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形式和手段,结合有意识、有目的的心理诱导与教学,采用科学的指导方法进行培养,抓好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是维护和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之一。4.2强化集体意识,培养自控能力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

6、重要方面。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集体性的游戏、竞赛等教法,诱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进行正常而友好的交往,有利于学生增强集体感、责任感,增强集体观念和集体的凝聚力,有利于优化课堂心理气氛,培养乐观情绪和开朗性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意料不到的困难或产生与本人和教师愿望相反的结果,如动作难度过大,运动损伤等,从而影响学生情绪,造成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体能、气质、运动能力等不同情况,有意识地选择和设置复杂程度不同的困难条件和障碍,是培养学生自我鼓励、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责难的好方法,可磨炼意志,增强毅力,养成按理性行动的习惯,适应消极刺激情境,迅速转换心境

7、,保持心理平衡。4.3加强体育教学管理目前一些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出现不良的逆反心理或心里障碍,这些往往是因体育教育管理不善所致。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意志品质,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体育教学中,教师丰富的教学艺术、项目的合理设置、内容的合理适用,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之一。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是维持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物质条件。这对于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兴奋性,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提高锻炼效果,发展身心,缓和调节不良情绪等都具有积极

8、的影响。5.建议(1)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体育教师与卫生保健部门应密切配合,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体育卫生监督工作。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开展体育卫生和健康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会、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给学生传授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健素养,促进心理健康。(2)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集体主义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扩大眼界,并可在同学之间取得心理相容。搞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个人良好心理素质最现实的体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心理健康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关心集体、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平等相处、

9、礼貌待人等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保持心理平衡,还可起到解除烦恼、稳定情绪的作用。(3)针对心理障碍的变化和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应不失时机地在新生入学体育周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他们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必然产生的心理困扰,使他们有接受现实与幻想撞击的心理准备,认识到产生这些障碍的必然性,利用各种讲座,让学生掌握缓解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能量,自我心理保健的科学知识和锻炼方法。(4)针对体育竞赛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高校体育活动组织应把体育竞赛视为一种业余体育文化,有意识地去安排,并及时施以赛前班级动员、组织观看、赛后总结讲座等。(5)经常开展一些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友爱,培养高尚品德,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环境方面始终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苦恼,清除心理危机,从而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作者简介:张渤东,男,47岁,副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