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学史内容.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358977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学史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学史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学史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学史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学史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学史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学史内容.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学史内容作者:杨占华 创建时间:2012-7-3 9:17:11 班级:哈尔滨市高中物理3班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他首先给出了时间的定义。并认为既然运动是永恒的,那么时间同样是永恒的。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错) 物体的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错) 2.普朗克(德国) 量子论的的奠基人,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 3.胡克(英国) 胡克定律(F=kx)4.牛顿(英国) 在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建立了完善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经典力学),它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2、,物理学从此成为了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动力学的奠基人。 在数学方面发现了二项式定律,创立了微积分。 在光学方面进行了色散实验,证明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5.卡文迪许(英国) 利用扭秤通过几个铅球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 6.伽利略(英国) 发现摆的等时性。 物体的下落快慢与它们质量无关。 发明了望远镜。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和数学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7.第谷(丹麦) 测量天体的运动。 8.开普勒(德国) 通过对丹麦天文学

3、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研究,发现行星运动轨迹不是圆,而是椭圆及开普勒三定律。 9.托勒密(古希腊) 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 10.哥白尼(波兰) 提出了日心说。 11.威廉赫歇耳(英国) 用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 12.海王星的发现 英国大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根据天王星观测资料,各自独立地利用万有引力计算出海王星轨道。德国伽勒发现了这个“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海王星。 13.普拉斯(法国) 他计算出一个质量为M的球状物体当其半径R不大于2GM/C2 时,即是黑洞。但并非是指出黑洞的第一人(第一人是英国米切尔)。 14.爱因斯坦 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 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与广义

4、相对论。(同一过程的位移和时间在不同参考系中是不同的。) 15.自然现象的联系 戴维发现电流的化学效应(电和化学的联系)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电和磁的联系) 塞贝克发现温差电现象(电和热的联系)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和磁的联系) 焦耳发现电流的热效应(电和热的联系) 对能量守恒定律贡献最大的是迈尔、焦耳、亥姆霍兹。 16.泰勒斯(古希腊) 发现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巧的物体。 17.库伦(法国) 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 通过扭秤测得了静电力恒量k。 18.富兰克林(美国) 命名了正电荷、负电荷 对当时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移动、感应、储存等)作

5、了比较系统的整理。 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效应电的一种形式。统一了天电和地电。 发明了避雷针。 19.法拉第(英国) 提出了“场”的概念,认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并引入了电场线的概念磁感线。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感应定律。 制作第一台发电机。 (法拉第以高超的实验技能瞥见电和磁的统一性,但他缺乏阐述成果的数学工具,麦克斯韦用数学语言成功的把法拉第的发现纳入了一个完美的框架,阐明电与磁实质上的同一性。) 20.麦克斯韦(英国) 阐述了电磁场理论。 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21.赫兹(德国) 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定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并且验证光也是一种

6、电磁波。 22.密立根(美国) 油滴实验测定元电荷。 23.塞格瑞(意大利裔美籍) 发现了质子。 24.汤姆生(英国) 发现了电子,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电子流,并测得比荷。 25.昂纳斯(荷兰) 发现超导。 26.欧姆(德国) 将电流与水流相比较,引入了I、E、R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欧姆定律。 27.安培(法国) 安培分子假说。 安培定则(左手定则) 28.洛仑兹(荷兰) 提出电子论。 提出洛仑兹力公式(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到的安培力实际上是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 29.阿斯顿(英国) 发明了质谱仪。 发现了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 30.霍尔(美国) 霍尔效应在匀强磁场中放置一个矩形截面的载流导

7、体,当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的方向出现了电势差。 霍尔元件一种重要的磁传感器。 31.劳伦斯(荷兰) 发明了回旋加速器(最大动能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圆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周期相同。) 32.楞次(俄国) 发现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愣次定律。 和焦耳先后独自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33.亨利(美国) 发现了自感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为其应用之一) 34.惠更斯(荷兰) 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2s的单摆叫秒摆。 提出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35.多普勒(奥地利) 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36.墨翟(中国

8、)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37.斯涅尔(荷兰) 发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关系折射定律。 38.托马斯杨(英国) 成功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 39.泊松(法国) 和法国菲涅尔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极衍射泊松亮斑。泊松亮斑从反面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40.劳厄(德国) 他首先用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来研究晶体,并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 41.布拉格父子(英国) 首先研究了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他们的工作奠定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和实验理论研究基础。 42. 英国的赫歇耳发现了红外线。 法国的里特发现了紫外线。 法国的伦琴发现

9、了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人体照片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

10、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

11、引力常量;9、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10、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11、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二、电磁学12、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13、16世纪末,英国人吉伯第一个研究了摩擦

12、是物体带电的现象。18世纪中叶,美国人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1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15、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16、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17、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18、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

13、定律。19、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20、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21、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22、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23、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

14、期相同)2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2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26、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三、热学27、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28、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29、1848年 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30、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21、1642年,科学家托里拆利提出大气会产生压强,并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四年后,帕斯卡的研究表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1654年,为了证实大气压的存在,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