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园春·长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351448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泌园春·长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泌园春·长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泌园春·长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泌园春·长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泌园春·长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泌园春·长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泌园春·长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泌园春长沙 1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并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的胸襟。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通过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3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4了解词的某些知识,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文是一篇很特殊的篇目,因为它的内容虽是现代的,但形式却是有严格格律限制的传统的词,教学时应注意协调两者关系。首先要结合题解,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其次,注意通过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所描述的意象,感受当时情境。注意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及丰盛的语言表现力。二个课时。第一课时1指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2熟悉分析上阕内容。注意反复吟咏。一导语设计1提问一位同学回忆?沁园春雪。2全班背诵老

2、师提点。3交代: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同词牌的词?沁园春长沙。这两首词都表现了毛泽东的宏大的政治气魄和豪迈的政治豪情。播放磁带,师生朗诵二写作背景及解题这首词作于1925年,正值北代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开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暴发。湖南、广西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后奔波革命,也曾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毛泽东来说,具有何等深厚而亲切的政治感情和生活

3、感性!特别是近郊一带的风景区,不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而且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一群革命青年的登临吟赏,送抱推襟,使它在革命史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这首词就是以这样的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书写旧地重游、抚今追昔的激情壮志。三内容分析1这一阕描写抒情,主人公用了四个动词,是哪四个?生答“立、“看、“怅、“问。四个动词前后相承。2其中有一个动词最重要,抓住了这个动词,就可以把握这局部的层次,是哪个词?生答“看。3以“看为线索,把这阕词可分为三层。问:“看字总领哪些内容?“看的时间、地点;“看的景物;“看后的感叹。4加进一些必要的词语,用一个长单句把第一层的意思表示出来:“深秋时节,我

4、单独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5“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这七句写了哪些角度?生答远近、高低、动静、分总山上、江面、天空、水底6解释“漫、“透、“舸、“流、“击、“翔、“浅等七个词。漫:满;透:透澈,清澈;舸:大船,此处泛指船见书注解;流:行驶,航行;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见书注解;翔:本指鸟回旋地飞,在此形容鱼游得自由轻快见注;浅:形容水清澈见底,由于清澈见底,才觉浅。7上阕可以组成几组对偶句?三组:万山红遍,漫江碧透层林尽染,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游浅底8“霜天可以换成哪一个双音节词?这个词在句中作什么成分?秋天。作状语。9用自

5、己的话把以上七句的意思说出来。远望无数山岭重重叠叠的的树林,经霜后,一片大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上,成千上万只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长空展翅飞翔,鱼儿在碧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分析: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衬托了背景,准备了氛围。10“怅的意思在此有什么变化?“寥廓的用法有什么变化?“怅:本指失意,这里的意思是产生深思且激昂慷慨的思绪,是动词。“寥廓:本是形容词,广大的意思,此处活用为名词,指广大、充斥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11用自己的话叙述上阕最后三句的意思。“面对这充斥勃勃生机的大

6、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我思绪万端!广大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分析:通过访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12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生答承上启下。“寥廓即指“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世界,“怅寥廓承上,而“谁主沉浮那么启下,引出下面要写的一群早期的年轻的革命者。13小结上阕:上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由谁主宰的问题。14请同学们集体朗诵上阕。四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全词。2解释以下加点的词:(1)独立寒秋(2)漫江碧透(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3写出上阕三层的意思。第二课时1分析下阕内容,总结全词主题思想

7、。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一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词的上阕内容,回忆一下上阕写了什么?生答上阕写了旧地重游所见到的景物,见到旧地的景物,必然联想到在此地的旧时生活。上阕已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一定要答复。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阕,寻找答案。二内容分析1开篇“独字有哪些作用?(1)便于写下文的仔细察看、思考、回顾;(2)与下阕“百侣呼应。2本阕里与上阕“看份量相当的动词是什么?生找,答“恰。上阕“看总领的七句与下阕“恰总领的七句形成扇面对。3但真正能统领下阕意义的字是哪两个?生答“忆“记4“忆“记都是回顾的意思,回顾早期一批年轻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战争风貌和豪迈气慨。它们又统领哪些文字

8、?“忆统领前九句包括第一句,此句与第二句倒置“记统领最后三句。5首句的“百侣,你知道具体指哪些人吗?百侣:指战友,主要有蔡和森、向警予、何叔衡、杨开慧等。6“峥嵘一词揣度一下,它的本义是什么?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比喻不平凡、不寻常。7用自己的话表述前两句的意思。“回顾过去,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诗人单独重游故地,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追忆。8“恰同学少年下常的顺序是什么?“同学恰少年。意思是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恰:正当。9“激扬是哪四字成语的缩写?逐字落实它们的意思。激浊扬清。激:冲击;浊:污浊的水;扬:扬起;清:清水。让清水上来,冲去污水。比

9、喻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10“粪土“万户侯的用法有什么特点?粪土:意动,把视如粪土。万户侯:借代,本指有万户封地的诸侯,在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11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恰同学少年万户侯七句话。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彩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气慨豪迈,意志刚强,大家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抨击肮脏褒扬善良的文章,把当进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析: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慨。12“曾记否后面可以打问号吗?不能。因为问句还没有结束。13“浪遏飞舟可以作哪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

10、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假设按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高兴。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答复。假设按前一种理解,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水深浪急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速前进的船只。14毛泽东年轻人时曾写过一幅很有气慨的对联,其中写到了游泳。有谁知道这幅对联吗?“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全体同学集体朗诵下阙。15归纳主题(1)本文写了什么?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顾。(2)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叹和以天下

11、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3)主题思想将(1)(2)连起来,即为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顾,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叹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16思考高低阕的联系(1)上阕看秋景,由此引起下阕的回顾。(2)上阕最后一句提出问题:谁主沉浮?下阕形象地答复:是我们这一批年轻的革命者。17同学们发现了句号位置的规律了吗?均打在韵脚处。18诗词中为什么会出现字式句的倒装?主要是韵律的要求,调节韵律,调节平仄。如:下阙一二句,“恰同学少年19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词的上阕记今游重在写景,景中有情;下阕记往事重在抒情,

12、情中见景。提问:上阕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联成一体的?答:景物有山、林、江、船、鹰、鱼。这幅湘江秋景图不是诗人纵目所及,顺手涂抹,而是经过艺术概括,才把这些典型情境联成一个生气勃勃的整体。问:诗人最后以“万类霜天竞自由“作结的用意何在?答:诗人从“万类霜天竞自由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与规律,由此发出“谁主沉浮的诘问,拓宽了诗的意境。小结:凡此一切,如果离开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情感,单凭自然景物是不会如此富于诗意的。而诗的下阙虽然重在抒情,但仍然存在一个情与景的关系问题。问:下阕中的景与情是如何交融的?生充沛讨论,归纳答:第一,追忆是由今游引起的,当年“携来百侣曾游正和眼前这一特定的环境吻合,自然忆起往事。其次,有了这些具体景象,又通过这些具体景象才显出当年的豪放气概和战斗精神,从而反映现实,评价生活。可谓“融情入情,寄情于景。20全班集体朗读全词,检查背诵情况。三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