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348984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梁平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重庆市梁平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重庆市梁平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重庆市梁平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重庆市梁平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梁平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梁平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梁平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二二二年四月 1 目 录第一篇准确把握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1第一章发展环境1第二章总体要求6第二篇着力构建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10第一章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10第二章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共建共享12第三章推动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13第四章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绿色发展14第五章推动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16第三篇系统推进新时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任务17第一章建立畅通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17第二章构建健康高效水资源系统22第三章打造生态园林城市27第四章健全现代能源保障体系30第五章提升城市安全韧性31第六章布局新型智慧基础

2、设施建设36第七章持续改善生活环境41第四篇健全规划保障措施44第一章加强组织领导44第二章增强要素保障44第三章完善政策体系45第四章强化项目支撑46“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重庆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梁平深度融入国家和市级战略、迎来区域开发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的关键保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重庆市委、市政府及梁平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重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

3、依据梁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梁平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本规划范围为梁平区城市规划建设范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篇 准确把握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紧扣梁平区城市功能定位,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一节 梁平区“十三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就“十三五”时期是梁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梁平实现撤县设区阔步新时代、成就新辉煌的五年,梁平区委、

4、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城区道路交通、园林绿地、供水排水、能源保障、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各项城市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十三五”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全区社会经济发展。一是城市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路网不断完善,建成主次干道33条,新增通车里程约30公里。升级改造道路5.7万平方米,完成城区桥梁检测整治12座。公共交通取得长足发展,梁平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双桂汽车站建成投用,全区新增公交车63台,新增公交线路3条,延伸公交线路2条。慢行系统逐步发展,新增慢行系统道路59.62公里,新增自行车专

5、用道10公里。停车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城区新建176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位约1.7万个。二是市政环卫体系不断完善。城市供水能力稳步提升,全区共完成7个水厂改造,供水管网长度达286公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建成城市雨污管网约631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建成垃圾分类示范街道2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4个、建成有害垃圾暂存站6个,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已基本建成。完成新建公厕58座,有效缓解“如厕难”问题。新建路灯智能控制平台1套,智能灯杆6套,新建6100余处

6、固定夜景灯饰,消除“无灯区”“暗盲区”14处。三是城市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园林绿化持续推进,建成开放大河坝公园、奥林匹克公园、赤牛溪公园等城市公园、游园75处,新增城市绿地面积约362.1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7平方米。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9天。全区湿地面积超过2.8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32%,森林覆盖率达到47.3%。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黄金河、汝溪河水质达到II类,龙溪河等4条主干河流出境水质稳定达到III类(优)水域功能以上要求。四是能源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供电设施不断完善,建成110kV双桂新城、35kV新盛变电站,220kV城北、110kV合兴花园变电站。天然气输配

7、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新建高都铺增压站,镇龙、两路调压计量站建成投用,新增CNG加气站一座,新建天然气管道约35公里,城镇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7%。五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建成投用智慧城市“两中心一平台”,数字城管覆盖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优化升级。集约型数字城管平台,实现市、区两级数据互联连通。智慧城管监督指挥大厅初步建成,并与重庆市公安视频图像管理系统实现共享(172路视频接入)。启动双桂湖智慧体验公园建设。梁平高新区企业“上云上平台”400家,智能化改造项目23个。建成香漫林等10个平安小区。成功举办“云腾都梁智造未来”数智论坛。六是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完善。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治理

8、、城市堤防治理、病险水库整治、防汛巡防应急道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加快城市消防站和市政消防栓建设,城区消防应急能力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模扩大。结合民用建筑新建一批人防工程,应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显著提升。第二节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时期是梁平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部署的关键五年,也是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为民服务能力的重要五年,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国家和市级战略规划为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机遇。根据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已赋予梁平区

9、“发挥联接主城都市区作用”“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主城都市区的产业转移,吸纳生态功能区的人口转移”等功能定位,梁平区作为渝东北与四川接壤最多的区,必须主动融入和服务大战略,抢抓重大战略机遇,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拓展对外合作空间,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一些新的城市建设增长点,吸引外资入驻,培育新的投资合作增长点。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启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专项工作,梁平将结合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和弱项,实施城市交通、市政环卫、防灾减灾等工程,为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成为促进

10、全区经济有效增长的新领域。梁平区积极共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打造近悦远来的生态之城、品质之城、魅力之城,着力建设都梁新区、梁平高新区,推进仁贤街道、金带街道、合兴街道同城化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撑。外部环境变化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宏观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重庆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需要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步深入,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质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基础设施建

11、设面临的资金压力加剧,影响项目实施推进的力度和节奏。同时,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较多短板和制约,基础设施规模质量和覆盖广度仍需提升,区域协调发展与一体化衔接水平有待加强,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还不够充分,“新城建”智慧化水平尚待提高,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田园城市和郊区新城相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仍有距离。总而言之,“十四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要抢抓机遇、聚焦问题、突出重点,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谱写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12、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赋予梁平“发挥联接主城都市区作用”“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主城都市区的产业转移,吸纳生态功能区的人口转移”等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梁平地处全市“一区两群”和川东北的重要联结点以及重庆主城都市区东向开放的重要支点的独特优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13、,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的,统筹能源供应、给水排水、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防灾安全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为梁平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田园城市和郊区新城提供有力保障。第二节 规划原则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快梁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便利、高质量的生活、生产条件。在满足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性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需求,不断提高舒适性和便利性,把“以人为本、用心建设”的理念落实到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每一个细节。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发挥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中的统筹协调作

14、用,合理配置资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整合市场资源,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做好自然生态基础设施的保护与恢复,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建设灰绿结合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绿色环保意识,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加强污染防治、强化节能减排、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梁平区城市发展目标统一规划,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并按照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优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智慧赋能。将创

15、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新城建”,助推“智慧名城”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让城市运行更聪明、群众生活更智慧。防控风险,确保安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强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和运营管理,增强城市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能力,提高城市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第三节 发展目标至2025年,传统基础设施成网提效,新型基础设施成效显著,基本建成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环境宜居宜游、城市品质秀外慧中、城市运行安全可靠,基础设施支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作用显著增强,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田园城市和郊区新城提供坚强保障。畅通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建成。加快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