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谈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34554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谈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谈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谈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谈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谈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谈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谈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2年谈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城建档案信息的需求量大,掩盖面广,针对性强,并且要求信息集中,传播便捷,有更强的适用性。因此,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和编研产品已成为实现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需求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现状远远满意不了用户的要求。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缺乏熟悉,认为可有可无,没有长远规划,缺少资金投入;在开发讨论深度上留于表面,不重视理论讨论,编研成果形式单一,含金量少;在组织管理上不到位,有的没有编研机构,或者有机构也没有投入技术骨干参与等等。如何突破现状,适应新形势的进展,实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是当务之

2、急。 一、思想观念求创新 制造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观点的不断吐故纳新、推陈出新,是一切事物进展变化的动力,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首先是要实现服务观念和工作思路的同步转变。目前,应树立“四个意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树立四个意识:一是产业意识。档案工作属于新兴信息产业的一部分,要充分熟悉档案资源,特殊是和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产业意识。城建档案新资源开发就是一种信息产业,应具体分割、提高层次,挖掘城档信息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服务意识。编研工作不是停留档案的凭证和依据层面上,而是以用户需求为宗旨。全方

3、位、大信息量的经过编研的成果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服务。因此,要从xx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雄伟目标这一全局动身,准时进入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把握用户需求,牢牢抓住重点,增加编研工作的主动性;三是精品意识。有特色才有形象,有精品才有影响。城建档案工作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需要城建档案编研成果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产品。要把“编”和“研”相结合,使编研成果“现状”与“实践”融合在一起,提高成果质量;四是经济意识。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在注意实效的同时,要更注意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找准服务对象,使编研开发有针对性、目的性,形成以编研促利用,以利用检验编研的良性循环。 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专业化与社会化的

4、关系。长期以来,城市建设档案编研工作囿于和科技档案的特征,多建设施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服务范畴较窄,虽取得肯定成效,但影响面不大,城档不为社会所知。要摆脱为少数城建专业服务的局面,将城档信息资源融入信息社会,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城档,利用城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价值。要走专业化和社会化结合的路子,既要有适合专业人员利用的成果,也要有将专业性、制造性、可读性结合的成果;二是城建档案与“大城建”概念的关系。要摆脱城建档案是单份文件、单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概念束缚。要从城建档案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寻找城市的历史变迁、建设进展轨迹、建筑风格的形式等等,以大城建、大市政的眼光和思维角度把零散的建筑工程

5、串接起来,构成一条城市进展的线索,这也为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开拓了广泛领域。那看似孤立的一段段防汛墙、一幢幢旧屋新宅、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只要给予“大城建”这一概念和主线,就能形成一部最真实、生动的城市进展史解读本;三是后台与前台的关系。编研工作是一项潜心励志、埋头苦干的工作,始终以悄悄无闻而著称。但时代在进展,档案工作所处的环境、条件、技术需求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档案信息资源要融入信息社会、档案管理工作机制要适应市场经济、档案利用服务要最大化满意需求,就需要档案工从后台走向前台,传统的悄悄无闻精神要弘扬,服务的理念和方式要转变。要加大宣扬力度,推出特色产品,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编研工作也以不

6、在是划地为牢,编研资源要整合、编研力气要联动、编研内容要贴近市场、编研成果要宣扬推广,编研工作与档案工作要从悄悄无闻到悄悄有闻、有声有色,让全社会都了解档案工作、熟识档案工作、喜爱档案工作、支持档案工作。 二、内容形式求创新 现在,不少城建档案馆的编研内容仅限于大事记、工作或馆藏指南、效益汇编、资料汇编等等。深化的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很少,远远不能满意城市建设和经济进展的需求。马克思讲“需求是一切动力中最大的动力”。编研工作要紧紧抓住用户需求,从编研内容的选择到编研成果形式,都需要有一个转变和创新。依据城市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工作真实记录”的特性,在编研选题上要做到三点:其一,围绕经济进

7、展和城市建设。这应始终是编研选题的重点。如我市在新一轮经济进展和城市建设中,结合实际,深化开展了专题资料汇编工作,为规划、建设、环保和管理部门以及有关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供应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其二,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城建档案含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施工技术、基础结构、建筑风格等,对现代设计业、建筑业具有极 高的借鉴参考价值。城建档案的编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产品。其三,突出服务重点和馆藏优势。常言道“有为才有位”。档案工作的“有为”要靠服务来制造,档案工作的“有位”也要靠服务来提升。选择编研内容要明确服务对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经济进展服务,为城

8、市建设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应讨论不同利用者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主题。同时,尽可能地凸现人无我有的馆藏优势,逐步探究一套将城建档案内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科技文化相结合,将城建档案内地域、名人、名宅、历史大事、活动脚印相贯穿,将馆藏档案与收集征集来的资料相融合的编研方法,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馆藏特色、专业特色编新研路子。 在编研成果形式上,因进入信息时代,纸质档案“一统天下”正逐步被纸质档案、声橡档案、电子档案等多种载体并存的局面所替代。因此,传统的编研形式也必需进行转换和创新。一是利用航拍、摄影、摄录像等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记录城市的进展,并将其制成专题片、画册、明信片等,这种生动、直观

9、、说服力强的编研成果更能适应快节奏的社会,为处于“读图时代”的广阔群众所接受;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将馆藏内容、城建信息、编研成果等制成网页,向社会供应信息资源,扩大服务领域;三是在保持传统的出版书刊编研形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尝试以邮票、纪念品的形式形成编研成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展,又为编研工作供应了新契机和提出了新要求,网络编研工作已被列入日程,编研成果形式注定要向多载体、全方位、深层次的方向转变。 三、组织管理求创新 加强对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是加大编研服务力度的保证。目前,受档案部门内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重视程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城建编研工作组织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够,

10、编研成果不抱负。笔者认为,编研工作是城建档案工作这一系统中不行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利用者供应的是一种“再创性”学问产品,有着原始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信息集中、系统、深化等优势。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首先,要把编研工作纳入到本单位业务建设规划中,纳入业务建设的日常管理。对编研工作既要有短期方案、单项任务方案,更要考虑涉及长远规划,这也有助于编研项目系统性、编研成果系列化。其次,要建立特地机构,加大人员投入,实现组织保障。编研人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编研成果的质量。编研工作能否深化开展并不断提高,说究竟,取决于编研人员能否胜任工作和信息资源是否丰富。因此,

11、应把专业水平高、讨论力量强、文字功底好的人员选派和充实到编研工作岗位上。第三,要建立横向联系,借助外界力气,实现联动进展。多年来,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基本处于各自为政,依据自身的编研力气和馆藏资源进行开发编研。虽有成效,但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难上一个更高的水平。要想有新的突破,可以在馆内编研力气相对薄弱的状况下,借助院校和社会力气,走协作开发或联合编研的路子,从而深化挖掘城建档案的内在价值,提高编研成果的科技含量。第四,要细心策划和组织,大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对编研成果的社会宣扬,适时组织成果发布会,利用报刊、媒体等,对编研成果广泛宣扬,避开编研成果“躲在深闺人不知”的现象,从而促进全社会的档案意

12、识和档案界的社会意识。 四、基础建设求创新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全方位的供应利用服务是城市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编研工作作为供应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长期和根本性的工作,必需从可持续进展的战略角度动身,抓好四个方面的基础建设:第一,机制建设。建立城建档案信息需求和利用效果反馈机制,通过对城建档案利用的类别、频率、效益等统计分析,讨论潜在的利用需求,估计市场所需的内容和趋势,抓住重点、热点,编研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加强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及编研选题的针对性、目的性、时效性,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及信息服务功能。第二,资源建设。即大力加强城建档案的接受征集工作,丰富馆藏。因为,丰富的馆藏是供应利用的不解源

13、泉,也是开展编研工作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城建档案工作最大的竞争优势依靠于城建档案。而要保持城建档案工作的生气和活力,在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这些档案供应服务。实行多渠道、多方式努力丰富馆藏至关重要。第三,系统建设。要加强信息化、网络化的系统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数码影像技术及电子通讯等现代技术进行城建档案的编研,加快编研速度和成果的多样化,使档案编研信息电子化,从而有利于利用、传播和反馈。进而使档案编研信息更趋社会化、更具时代感。第四,人才建设。创新并建立专家型编研人才队伍。还要注意培育和储备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编研人才。可实行选派人员进修、托付培训和在职深造等方法培育高层次的人才。也可以用优厚的待遇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做好在职人员的培训和连续训练工作,提高全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为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制造条件。除此之外,编研岗位上的讨论人员应相对固定。这有利于熟识馆藏、积累学问、深化讨论,打造编研精品。 总之,城建档案的编研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以馆藏档案资料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进展为动力,以利用服务为目的,努力开拓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和推动编研工作的开展,并以此促进城建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和扩大城建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优质文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