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三量说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27688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镜录》三量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宗镜录》三量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宗镜录》三量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宗镜录》三量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宗镜录》三量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宗镜录》三量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镜录》三量说(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宗镜录三量说佛教认识有三量之说,在一般的说法中,皆称三量是现量、比量、圣言量。 对于圣言量,有时称圣教量,有时称至教量,有时称声量,有时称闻量,有时称 正教量等等。这圣言量因其使用范围太狭窄,只能在自宗之内使用,没有普适(遍) 性,所以,在陈那论师时代,即开始把圣言量摄入现量、比量之内。如集量论 中说,“量唯二种,谓现、比二量。gx1”陈那论师并解释说,“由所量唯有 二相,谓自相与共相gx2”,所以只有现量、比量就可以了。对于陈那论师取 消圣言量,我在汉传因明二论中曾经说过,“(陈那论师取消圣言量,并) 不是陈那论师不承认佛陀的经典是真理,而是陈那论师认为,佛陀所教导的经典 是必然符合现量与比

2、量的,如果有虽是佛陀所教导但不符合现量与比量,那这部 经肯定不是佛陀所说的。陈那论师说,即使你是佛陀所教导的,必须凭现量、比 量可以证实,同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现量、比量去证明这件事的真伪。gx3 ” 虽然陈那论师只说二量,但在实际应用中,直到现在仍然把现量、比量、圣言量 并称三量。比如印顺法师在中观今论、杂阿含经论会编等著作中就是如 此称呼的gx4对于三量,还有一种说法,是把现量、比量、非量并起来称为三量。这种说 法的具体最早来源,有人告诉说是唯识中间有这说法,我找了一下唯识典籍中间 所含的“三量”这个词,但没有发现明确说是把“非量”放进去的。比如瑜伽 师地论卷十五言,“现量、比量及与正教,建

3、立顺益道理置”,清清楚 楚的是正教量。显扬圣教论卷六中言,“依现、比、至教三量,极善决择智 所行所知事。gx6”这是明确地说三量中有圣教量。摄大乘论世亲释在 第一卷有言,“与四道理及三量不相违故名随顺。gx7”这里并没有明确说三 量到底是指什么。在第五卷中有言,“依证、比、圣言三量,寻求其体,实不可 得。gx8”这里明确地说三量没有非量,而有圣言量。在大乘阿毘达磨杂集 论第十六卷中有言,“成因者谓三量,一、现量;二、比量;三声量gx9 ” 当然,这些都是在陈那论师之前的著作。在陈那论师之后的唯识著作中,最著名 的是成唯识论以及相关的疏记。在成唯识论中也没有明确地提出三量为 现量、比量、非量,而

4、且在整个成唯识论中根本就没有“三量”这个词。在 窥基法师的成唯识论述记中倒是有“三量”这个词,在序中的“风飞三 量,而外道靡旗”这里的“三量”这个词,据成唯识论述记序释说,指的是 现量、比量、圣教量,或者是自比、他比、共比gx10,与非量不相干。正文中 出现“三量”好几次,但都是指的具体比量论式的次序第一量、第二量、第三 量。在慧沼法师的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三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云,若开 现、比、及非量三法不同,能缘之心可通三量gx111”。这一句话中出现了两个 词,“三法”与“三量”,“三法”就是现量、比量、非量,而“三量”没有说 明。在了义灯这句话之后又对这句话进行了批驳,说它“违理门说。”

5、在窥基法师的瑜伽師地論略纂卷八中有言,“由三量故如实观察,谓由至教 量故者 gx12”这也很明显。还有在窥基法师因明入正理论疏序中间 有言,“善穷三量,妙尽二因。gx13T但也没有明确说明三量指什么,倒在智 周法师在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卷上中明确地说,“疏三量者,现、比、至教 三也。gxl4 ”在相关佛教词典中有这么几种说法: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中“三量”条,两种说法都列出来了,但没有说这 说法的出处。佛学次第统编中列的三量是现量、比量、非量,但也没有说出 处。佛光大词典中这二种说法都列了,只是没有说现量、比量、非量为三量 的出处。 (佛光大词典中还把成唯识论卷二中的所量、能量、量果也称 为三量,

6、这有点儿乱来,成唯识论中并没有明确说所量、能量、量果可以称 为三量,成唯识论卷二原文是,“然心、心所一一生时,以理推徵,各有三 分,所量、能量、量果别故” )据我对手边儿能找到的典籍的查找,明确地指出三量是现量、比量、非量的 是永明延寿法师。永明延寿法师的著作不少,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九种一百一十七卷:宗镜 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六卷(或三卷),唯心决一卷,定慧相资歌 一卷,警世一卷,心赋注四卷,观心玄枢一卷,三支比量义钞 一卷,三时系念佛事一卷,三时系念仪范一卷gxl5。在常用的大正藏 中收了宗镜录、万善同归集、唯心决三种,而卍续藏经则收录 了以上全部著作。另外,据佛光大词典、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7、中国佛 教等记载,永明延寿法师还有神栖安养赋一卷,但这神栖安养赋我没 见独立成卷的,在乐邦文类卷第五里收的有,大正藏中有神栖安养赋 的全文,同时还有吴越国王钱俶的进安养赋奉制文,在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214 页下栏。关于三量是现量、比量、非量这说法,在永明延寿法师的心赋注、宗 镜录两部书中。在心赋注卷一有言:释曰,意明见分通於三量。三量者,谓现量、比量、非量。gxl6只不过这里并没有对现量、比量、非量作具体的解释。在心赋注卷三中有言:三量明心者,一是现量,得法自性,不带名言;二是比量,比度而知;三是 非量,境不现前。且山河大地是第八阿赖耶识相分,眼识与第八识相分上又变起 一重相分,同与明了意识初

8、念中率尔心缘时是现量;后落第二念意识作解之时, 便成比量;若境不现前,缘过去独影境中是非量gx!71这里就比前边儿有进一步的说明。在宗镜录中,也有明确说三量是现量、 比量、非量的说法。如卷六十中言:又,意明见分通于三量。三量者,谓现量、比量、非量gx18不过这句话完全同于心赋注第一卷中的话,二者重复,可以看作只是一 句话、一条证据。其他地方再没有明确的“三量者,现量、比量、非量也”之类 的说法了。虽然没有明证据,但暗证据还有不少。比如,宗镜录卷三十六有三量之中,此是何量?答:定位现量收,散位比量摄,不通非量,非正 观故gxl9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三量确实是现量、比量、非量。在宗镜录卷五十 二中

9、有言:古释三量分别者,第七见分是非量,境不称心故gx20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三量中间确实包括非量。卷五十三中有言:若有相分别,一分缘现在者通三量,一分缘过去者唯比、非二量gx21在宗镜录中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下边儿就看一下永明延寿法师 对三量的具体论述。法师对于现量是这么说的。若具四义即名现量:一任运缘、二不带名言、三唯性境、四无计度分别gx22这个说法中的任运缘是不刻意的意思。不带名言就表示了没有进入思维阶 段。第三唯性境则说明了所对境是真实不虚的。这三条应该来说不会产生歧义, 而第四无计度分别则难说,因为分别有自性分别、随念分别、计度分别三种,自 性分别是识的基本属性,自性分别就是本来就

10、在分别,若没有这自性分别则就不 是心识了,但随念分别呢,现量也是不应该有的,但永明延寿法师只说了无计度 分别而对随念分别没说到。不过,法师还说:众生八识之中,前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识),及第八识,俱缘现量得诸法之自性,不带一切名言。又无二种:计度分别、随念分别。gx23在这里说到了没有随念分别。现量者,现谓显现,即分明证境,不带名言,无筹度心,亲得法体,离妄分 别,名之为现。言量者,量度,是楷定之义。谓心於境上度量,楷定法之自相, 不错谬故名量gx24这一句话则比较清楚准确。永明延寿法师在解释现量时还引用了显扬圣教 论、瑜伽师地论中的说法。显扬圣教论中说:现量者,有三种相:非不现见相、二

11、非思构所成相、三非错乱所见相。gx25在瑜伽师地论中,与这话几乎一样:现量者,谓有三种:一非不现见。二非已思应思。三非错乱境界。g26对于这三种相,什么是非不现见相呢?有四种情况,永明延寿法师的宗镜录一字不落地抄了显扬圣教论,中间的个别不同乃是印刷错误所致:由诸根不坏作意现前时。同类生、异类生、无障碍、不极远。gx27这里列出来了四种情况:同类生、异类生、无障碍、不极远。同类生是说: 欲界众生的五识只在欲界生起现行。或者说,五趣杂居地众生的五识只在五趣杂 居地生起现行。其他的也这样。异类生是说:离生喜乐地者五识可以在五趣杂居 地现行。其他的也是这样。无障碍则有四种情况。一是非覆障所礙,覆障所碍

12、是 指,比如天太黑了你看不见东西。二是非隐障所碍,隐障所碍是指被药草力所障 碍,比如说吃了蒙汗药后你什么都不知道了;或者说你被咒术力所障碍,比如楞 严经中阿难被咒术所迷几乎破戒;或者说你被神通力所障碍,比如说有人用神 通把你给困住了。三是非映障所礙。映障所碍是指,比如抽屉里放的什么我看不 见,这就是抽屉里的东西被抽屉挡住了;比如说你在我的食物里下了毒药,我只 看见食物看不见毒药;再比如说在太阳光下点一支蜡烛,根本就显不出蜡烛的光 等等。四是非惑障所礙。惑障所礙者是指,比如大卫变魔术,魔术象真的一样。 这些就是惑障。不被这四种障所碍,就是无障碍。不极远是指没有处极远(若地 方很远则看不见,不可能

13、是现量)、时极远(若时间很远,也不可能是现量)、 推析极远(这已经进入思维范筹,不是现量)。在瑜伽师地论中对非不现见是这样说的:非不现见现量者,复有四种:谓诸根不坏作意现前。相似生故、超越生故、无障碍故、非极远故。g28这瑜伽师地论中的相似生就是显扬圣教论中的同类生。而这瑜伽 师地论中的超越生就是显扬圣教论中的异类生。无障碍和非极远则两部论 中是一样的。二非思构所成相者。谓建立境界,取所依境,纔取便成gx29对于这非思构所成相,宗镜录中的这句话还是脱胎于显扬圣教论、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中原话是:非思构所成相者,复有二种:一纔取便成取所依境;二建立境界取所依境gx30所谓纔取便成取所依境,比如

14、说医生给病人药,这药色、香、味都具足,这 药很好,绝对可以治这个病人得的这病,这个叫有大势力成熟威德。则这药色、 香、味、触纔取便成取所依境药之所有大势熟德。医生给你说你吃一个疗程绝对 可以好,现在你已经吃下去了这药,只是正在吃,还没有一个疗程,病还没有好, 这时是思构所成,一个疗程吃过,病也好了,这就是非思构所成。象这一类的就 叫纔取便成取所依境。所谓建立境界取所依境,是指境能为建立境界取之所依。比如说楞严经 二十五圆通中的月光童子修水观,依地界假为水界,也就是依地想建立水想。这 时的地想就是建立境界,地界就是建立境界取之所依。在还没有观成时是思构所 成,观成了就是非思构所成。这非思构所成在

15、瑜伽师地论中叫非已思应思。论中说:非已思应思现量者,复有二种:一纔取便成取所依境。二建立境界取所依境。g31这名字虽然不同,一个是非思构所成相,一个是非已思应思现量,但两部论 中的解释则是完全一样的。三非错乱所见相者,当有七种:一想错乱,二数错乱,三形错乱,四显错乱五业错乱,六心错乱,七见错乱gx32这是现量的第三种相。其中的想错乱,比如说把阳焰认成了水,这就是当成 了水想,这就是想错乱。第二数错乱,比如说醉眼朦胧把一支蜡烛看成了两支蜡 烛。第三形错乱,比如说因为一支火把因旋转而被看成了一个火轮。第四显错乱, 比如说因为你有黄疸病而看一切皆黄。第五业错乱,比如说你坐在火车上看见树 也在跑。第六心错乱是指你对以上五种错乱心生欣乐。第七见错乱是指你坚持你 的上述错误。但是,在显扬圣教论中,则是说:非错乱所见相者,当知或五种或七种。五种者,谓非五种错乱所见。五种错 乱者:一想错乱、二数错乱、三形错乱、四显错乱、五业错乱。七种者,谓非七 种错乱所见。七种错乱者,即此五种错乱及余二种遍行错乱,合为七种。二种错 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