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证方案顶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26504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9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家论证方案顶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专家论证方案顶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专家论证方案顶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专家论证方案顶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专家论证方案顶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家论证方案顶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家论证方案顶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排水改造工程顶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XXXXXXXXX公司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日期:XXXX年XX月XX日目录一、工程概述1二、地质勘查情况3三、编制依据4四、顶管施工方案4五、沉井施工方案10六、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8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19八、应急救援预案24九、深基坑支护34十、冬、雨季施工38十一、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42十二、附表43XX排水改造工程顶管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 1.1、XX属老城区围,区域主要单位或小区XX等,面积共23.5公顷。周边主要道路有XXX。该片区地势较低,现状为雨污合流制,周围雨污水汇集到污水池后经泵站提升进入排水管道,水流进入截污干管。 1.2

2、、现状管道较通畅,但污水经过泵站提升后,经常流溢出地面,影响市容市貌,对周围的居住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泵站的运行、维修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从根本解决长期困扰小区居民生活出行的积水涝问题,拟布置一排D800雨污合流管,接入截流干管,暴雨季节雨水流量较大时,通过W8流溢井,雨污水流溢至现状排水箱涵。1.3、新建D800雨污水合流管道总长约530m,均采用顶管法施工,合流管管材采用F型钢承口式钢筋砼管级,国标甲型承插口。拟将雨污水由W1排水检查井管底标高49.487开始,顺序接入W2W7井,最后接入W8结合箱管底高程48.684,排水坡度为0.15%,管道最大埋设深度8.19m,最大

3、顶进长度105m,新建W2、W3、W5、W7工作井,W4、W6接受井,W8结合箱,W1进水检查井。 1.4、本工程顶管及检查井数据。各井段顶管长度及设计高程序号井段管长高程管底至现状路面深度1W1W290mW1:49.4874.20mW2:49.3525.02m2W2W387mW2:49.3525.02mW3:49.2215.85m3W3W475mW3:49.2215.85mW4:49.1096.40m4W4W575mW4:49.1096.40mW5:48.9967.41m5W5W662mW5:48.9967.41mW6:48.9038.19m6W6W741.17mW6:48.9038.19m

4、W7:48.8427.52m7W7W8105mW7:48.8427.52mW8:48.6846.66m各工作井、接受井详细尺寸及规格序号井号尺寸空井深1W1圆形检查井D=1.5m4.2m2W2圆形工作井D=6m7.198m3W3圆形工作井D=6m8.028m4W4方形接受井3.5m4m8.321m5W5方形工作井4m6m9.593m6W6圆形接受井D=4m10.176m7W7圆形工作井D=6m9.678m8W8结合箱3m4m7.59m二、地质勘查情况 2.1、污水收集管道侧位于长江一级阶地,地形地貌相对平坦,地面标高53.6357.60m,管线及附近均无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 2.2、地质勘察院

5、情况: 2.2.1、第1层杂填土:灰褐色,稍密,稍湿,由粘性土、砂、卵石、建筑垃圾组成。卵石粒径在218cm。表层0.200.30m为混凝土路面。该层厚度一般在1.503.20m,局部最大厚度4m。回填时间约30年。 2.2.2、第2层粉土:灰褐色、黄褐色,基本上无包含物,稍湿湿、中密密实。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较低。揭露厚度4.206.20m,主要分布于北门外正街场地。 2.2.3、第3层卵石:褐黄色为主,密实度稍密中密,卵粒占5565%,粒径215cm较多,部分大于20cm,其中含量约25%,大部分为亚圆形,无分选性,无定向排列,其卵石的目岩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闪长岩、石英岩及花岗岩,

6、中微风化。泥、砂质全充填。在勘察深度围,主要分布于四方堰、菜市场以北及得胜街等场地。2.3、场地基本上均无地下水分布。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分布于填土层中。水体由南向北流动,水位埋深0.30.9m。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及附近居民生活排水,地下水量不丰。对管道施工基本上无重大影响。勘察场地,无暗埋的河道、沟滨、空洞、孤石等,地基稳定性总体较好。三、编制依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CJJ11-200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GB50141-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

7、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GB50666-2011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11152号市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手册四、顶管施工方案 4.1、顶管方案的选择及施工工艺4.1.1、根据本工程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我们准备采用人挖机顶的方法进行。4.1.2、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4.1.3、顶管施工示意图4.2、顶管设备及布置 4.2.1、顶力由千斤顶通过U型顶铁、环型顶柱传至管端。千斤顶选用2只320T千斤顶及配套油泵

8、。起重能力1000t,最大行程80cm。为保证管节按预定方向前进,千斤顶顶力的合力位置和顶进抗力的位置在同一轴线上,根据施工经验,管着力点在靠近管底30-40cm处。顶铁用20mm厚钢板焊接而成,顶铁制作100cm、50cm、30cm、各制作2组。为保证施工安全,顶铁设锁定U型卡。千斤顶安装时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在管道中的中心的垂线上。 4.2.2、导轨: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在地板浇筑时埋好导轨预埋铁。两导轨焊接在预埋铁上并要求牢固、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在使用中经常检查校核导轨,防止产生位移。 4.2.3、顶铁:分块拼装式顶铁应有足够的刚度

9、,并且顶铁的相邻面相互垂直。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等、对称,顶铁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更换顶铁时,先使用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现象。顶铁与管口之间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当顶力接近管节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时,管口应增加U型或环形顶铁。 4.2.4、起重设备:正式作业前应试吊,检查重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严禁超负荷吊装。 4.3、顶管顶力计算 4.3.1、顶管顶力计算采用经验公式:P=NP0=1.50.60105=94.5T,式中: P-计算总顶力KN P0-顶进管子的全部自重 N-土层系数,取值等于1.5。 4.4、后背安装 4.4.1、后背采用长3M、断面1515方木码放,高度为2

10、.5M,并尽量贴紧墙壁,后背平面要求垂直于管道中心线,如有空隙用砂石填充严密,方木前埋设立铁3根,间距1.0M。立铁前码放横铁,横铁要求码放平整,顶镐后座与横铁结合处严密,以便均匀地将顶力传到后背上。 4.4.2、顶力设备为320T油压千斤顶,行程L=800。根据顶力计算,安装2台千斤顶,与管道中心线对称布置。 4.5、导轨安装导轨使用高度为140的钢轨,安装道轨用木枕,经计算D=800,砼管导轨宽度为737,导轨高程用顶管坑的水准点测设。钢制道轨与木枕用道钉固定,两侧用方木与槽壁撑紧固定。4.6、管道顶进4.6.1、安放第一节顶管时应认真复核管道轴线、高程,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始进行管道顶进。控

11、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核对的地方,并加以保护。4.6.2、管道顶进时应严格按照勤顶少挖的原则操作,每次挖土长度不超过20厘米,挖土由上而下分层开挖,遇前端土质软硬不均匀时,采取多挖硬,少挖软的方法,防止管道管头下倾或上仰。顶管挖土时,至少要有一名有经验的施工人员,随时观察土层和含水量情况,发现异常人员及时撤出,立即报告,等有关人员查明情况后,再继续施工。4.6.3、第13节管道顶进前应对管身进行润滑处理,以确保管道顶进滑顺。必要时应采用钻孔注泥浆护壁保持润滑。4.6.4、管周围的超挖:管顶以上允许超挖1.5,但在下面135围不得超挖,一定保持管壁与土基面的吻合。4.6.5、管道顶进

12、至收井段时,应特别提醒操作人员缓慢顶进,控制顶进距离及顶进冲程,保证检查井的正常施工。4.6.6、管道的土方在挖出后应及时运走,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及其它材料的堆放。4.6.7、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应连续作业,防止因中途停置而导致摩擦力增加,造成顶进困难,不到检查井位置不得停止。4.6.8、本次顶管采用F型顶管,管径800。对于F型顶管,管与管间采用钢套环橡胶圈防水,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组织应细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痕等缺陷。如发现位移,扭转或露出管外,必须拨出重插。 4.7、测量放线与纠偏 4.7.1、测量与放线:根据监理单位审核批准的桩点施测污水管线的中心线和高程桩。根据中线控制桩用全站仪将

13、顶管中线桩分别测设在顶管工作坑的前后,使前后两桩互相通视,并与管线在同一条线上。顶管工作坑的水准点由坑上一次引测,经过校核,误差不得大于5。每座顶管坑设2个水准点。 4.7.2、顶管测量与纠偏:在顶第一接管时,以及在校正偏差过程中,测量间距不应超过30,以保证管道入土的位置正确;管道进入土层后的正常顶进,测量间隔不宜超过100。 4.7.3、中心测量:本工程最大顶进长度为105M,拟采用垂球拉线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求两垂球的间距尽可能的拉大,用水平尺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中心偏差,并且每顶进12m用全站仪检测一次。 4.7.4、高程测量:用水准仪及高程尺,根据工作坑设置的水准点,测头一节管前端与后端

14、的管底高程,以掌握头一节管子的走向,测量后应与工作坑另一个水准点闭合。每班工作要做好顶管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中心位置与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其错口的高差,顶管误差校正逐步进行。形成误差后不可立即将已顶好的管子校正到位,应缓慢进行,使管子逐渐复位,切忌猛纠硬调,以防产生相反的结果。纠偏过程中应加强测量密度,每1020测量一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纠偏方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超挖纠偏法:偏差为12时,可采取此法。即在管子偏向的反侧适当超挖,而在偏向侧不超挖甚至留坎,形成阻力,使管子在顶进中向阻力小的超挖侧偏向,逐步回到设计位置。 2、顶木纠偏:偏差大于2时,在超挖纠偏不起作用时采用。用圆木或方木的一端顶在管子偏向的另一侧壁上,另一端斜撑在钢板或木板的管前土壤上,支顶牢固后,在顶进过程中配合超挖纠偏法,边顶边支。利用顶进时的斜支撑分力产生的阻力,使顶管向阻力小的一侧校正。 3、千斤顶纠偏法:方法基本同顶木纠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