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热”现象透视.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26327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课热”现象透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补课热”现象透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补课热”现象透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补课热”现象透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补课热”现象透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补课热”现象透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课热”现象透视.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课热”现象透视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向课堂分钟要效益。但由于诸多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却把教学质量提高的希望寄托在补课上,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小学,领导一味地苦管,教师一味地苦教,学生一味地苦学,师生都打疲劳战,双方都被拖得精疲力竭。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大面积补课,但有禁不止的现象仍不断发生,“补课热”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大景观。一、“补课热”的成因1学校片面地追求“三率”。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各方面条件较薄弱的学校,为合格率、优秀率和升学率所困扰,终日在应试教育上兜圈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应试压力。这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知道,如果“三率”上不去,学校就会声誉扫地,而学校声誉不高

2、,生源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其直接后果是使学校的确良生存面临危机。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教师的达成标率只有50%左右,稍微冒尖一点的教师都被重点学校拔走了,生源又是别校择剩下来的,要想使这些“三类苗”开花结果,自然要多流汗多出力。只靠平时的时间自然不够用,那么利用假期补课就好像是理所当然而的事了。另外,学校教师由于他所任学科的确良成绩直接影响奖金、评优、职称升级等,自然是宁愿放弃休息来补课了。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向家长交待,为了免受老师批评,从总体上看也都希望补课。2教师为金钱所惑。与当今社会一些高收的行业相比,教师心理多少有点不平衡。有的老师认为,老师待遇低、

3、奖金少、生活水平差,通过补课,可以增加收入。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师每补一节课可得5元,一个署假可得200300元的补课费,这笔钱对工资偏低的农村教师是有一定期的吸引力的。于是要求有待遇的补已成为学校补课的“主旋律”,补课也正成为教师经济收入的重要补充来源。 3学生为家长所逼。“择校热”愈演愈烈,有“以地择校”的,也有“以分择校”的,还有“以钱择校”的,更有“以权择校”的。在这几种形式中,家长都希望“以分择校”让子女进重点中学,这样既脸上有光,又可节省千元甚至万元的“委培费”。他们认为学校补课是对学生抓得紧,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所以家长在假期中要求学校补课的呼声很高。况且假期里,家长对学生的监护作用

4、很有限,孩子的安全令家长头痛,学习又无人辅导。于是家长认为假期里补课,让其子女有个安全上进的场所,于家庭于学生都有利,是两全其美的事。这一点也为假期的“补课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补课热”的弊端 在部分学校,由于教师的素质差,学科教师不配套,“循环教学”进行不起来,只能将好一点的教师放在毕业班,差一点的安排在起始年级,因而学生的基础不牢,毕业班的教师既要完成毕业年级的教学任务,又要弥补学生基础不扎实的缺陷,这就产生了补课的需要。从补差的角度看,进行个别性的小范围的补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卫生学的角度看,组织大面积学生集体补课,甚至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上课,肯定

5、是弊大于利,其弊害至少有以下几点: 1补课期间所课堂的内容仍是已学过的内容或是课堂上遗漏的内容,课的类型又以复习练习为主,学生普遍感到缺乏新鲜感,没有学习的热情,而补课所采用的你讲我听、你布置作业我做的形式,也不能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有效指导。2补课期间无“三课一操”,学生丧失了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时间,必然造成学习心理上的疲劳,并导致注意力分散,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恹恹欲睡,学习效率很低。3补课使教师失去了休整的时间,部分教师对教材、学生都缺少研究分析,备课、作业批改也欠认真,部分教师授课无计划,一节课讲到哪里算哪里,降低了单位时间内传授知识的含量。因此,补课加重了师生的负担,只能引导学生死

6、读书、读死书。4少数学校举办的以盈利创收为目的的集体家教式的补课,不仅腐蚀了教师的思想,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形象,也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三、对策与出路“补课现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给“补课热”降温是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关键。这个问题早已引起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些措施与办法。1980年,教育部在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中更明确地提出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改门类当前存在的违背全面发展方针,不按教育规律办事,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并要求重点中学带头执行关于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有关规定。1982年1月,教

7、育部发出关于当前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通知,再次重申关于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有关规定。1983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指出:“只抓考分,忽视德育、体育、忽视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只抓少数“尖子”、毕业班、忽视大多数;只抓高中,忽视初中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必须坚决纠正”。1983年12月,原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十项规定(试行草案),1988年5月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学端正办学方向、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督导评估的几点意见,1988年5月关于重申贯彻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

8、的通知,一再强调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按教育规律办事,要关心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等等。江苏省教委、南京市教委也先后发布了适应本省、本市情况的有关意见、规定,都强调指出:要抵制补课和习题资料,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要热情关怀辅导一进生,平时辅导不要收取补课费,严禁星期天,节假日大面积补课和上新课。由于上述规定、意见的出台,督导检查的加强,表面上“补课风”减弱了,然而“补课热”并没降温,只是以其他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有的学校利用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势,“天高皇帝远”,将公开补课变为半公开形式;有的学校采用“游击战术”,“你查我停、你走我补”是其策略;有的学校将补课的战场转移到校外;有的学校则打

9、“时间差”,间断着补;有的教师“分散着补”,集中少数学生由各科教师轮流在家中补,并谓之“家教”。真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应当看到,“补课热”不仅变化了形式,而且还逐年有大气层发展:补课时间由开始时的拖堂、占用自习课、挤“小三门”、利用午休时间和活动课发展到假期大面积补课;补课对象由重点班的学生扩大到普通毕业班学生;由高中延伸到初中,小学;补课办法由初始的自发形式演变到由学校直接管理;从无偿补课发展为有酬补课。这些现象都是与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背道而驰的,除对学生的发展利外,还造成了“补课费上扬”、“小金库”增多,经费支出无人管理等弊端。要妥善解决上述总是正确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各

10、级教育主管部门都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此来解决中小学办学指导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这是完全必要的。假如我们再作一点深入分析,由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在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是无法回避下列两个矛盾的。1社会对学生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与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视“应试教育”、忽视国民素质教育倾向之间的矛盾随着选拔升学机制不断强化,“补课”成了竞争者胜利的重要手段。国家设立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考试的根本目的,是为高一级学校的各类专业,选拔合格的新生。它有利于高一级学校按党的教育方针,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各类专门人才。统一考试对中小学教育起着促进教学质

11、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其负效应也是十分明显的,它助长了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风气。“补课”现象的产生,可以说与选拔考试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各地掀起了高中阶段的“补课”浪潮;1983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考试,初中“补课热”缘此升温。更鲜明的对比事实是:1986年以前,由于实行初中招生考试,小学生补课现象极为普遍,而1986年国家教委提出在普及初中的地主取消初中招生考试,小学毕业就近直接升学,从此小学生补课现象逐渐减少。由此可见,改革和完善考试选拔制度,理应成为从根本上解决补课问题的一种途径。我国现阶段,人们受教育是一种权利

12、、义务,更出于发展自身的动机,这种动机现阶段实际上包含着较大的“谋生”成分的比重。在教育机会与就业机会不充分的条件下,能否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仍然是有选择性和竞争性。由于教育评价制度不健全,我们至今尚未寻求到一个更好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替代现行的通过统一考试进行选拔的制度。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考试制度比推荐制度更具公平性、合理性。2家长学生要求受到良好的、高层次的教育的期望值与学校教育的发展状况的矛盾目前普教的现状与家长、学生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家长培育子女的目睥有了变化。过去上学是为了“跳农门”,弄个铁饭碗,目前许多家长并不急于让子女早日“跳出农门”,也不想让子女早日工作挣钱,

13、而是希望通过学校良好的教育,以完善、健全孩子的人格,走完小学中学大学的路程。与810年代相比,农村学校禄中生报考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比例逐年增长,南京市五县基本上实行了县中志愿“一刀切”,出现了“普高热”。而在我国现阶段,除小学、初中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外,高中只是面向部分国民的教育,大学更是面向少数人的教育。家长的升学意识受之影响而加强。同时校与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来源、教学质量的差异较明显,且这种差异有逐年加大的趋势,这更激发了家长“择校就读”的愿望。家长希望补课、学生要求补课的心理动因在很大程度上出于这一点。上述矛盾,与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14、化生活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一致辞的。解决这一矛盾,主要靠发展经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的水平。经济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教育的发展也有一个过程。因此,在现阶段对补课现象不能光用一个“禁”字,更重要的是“导”,不妨对各校的补课时间、课程、补课对象、收费标准作一统一规定,使之有章可循。当然这是权宜之计。从长远考虑,要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帮助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物质上对条件落后的学校给予扶持,要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建立更合理、更全面的考试选拔机制以及多渠道的分流办法,多样化的教育结构,推动社会文化观念、劳动人事制度等深层次的

15、改革,创造一个有利于应试教育转轨的条件,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界进程。这样标本兼治,“补课热”自然就不会再热下去了。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意识的培养陈康金一、传统美德教育的紧迫性传统美德是指我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优秀传统道德。传统美德有很多特点,首先它具有包容性。它既容汇了我国古代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流派在内的许多思想家构建的宏大的道德文化体系,也饮食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良风美俗和行为准则。其次,它具有延续性和变异性。它在时间上世代承传,生生不息,连绵发化、转化。由于历史原因,一个时期我们淡化了民族传统美德的宣传和教育,致使青少年一代对民族文化传统知之甚少,道德素

16、质有所下降。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今天,由于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中小学生中也有所表现。穿衣讲“牌”,花钱讲“款”,聚会讲“场”,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等美德在学生心目中比较淡薄。由此可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继承并弘扬传统美德的任务非常迫切。二、现代戏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现代意识是现代道德主体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特别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必须具备的精神素质。现代意识从本质上来说是指体现时代精神的意识,就我们民族的今天而言,它是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将重新建构。当今,体现时代精神要求的现代意识,主要包括:改革开放意识、竞争协作意识、富民强国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意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科技是第一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