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261318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南北差异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完善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 1区域与区域差异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P5图)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臧咼寒区分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位置、面积东部临海45%深居内陆、高山环绕30%西南青藏咼原25%自然环境地形平原、丘陵,水成地貌高原、盆地风成地貌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 大、风

2、力大、太阳辐射强水文特征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咸水湖,冰 川融水补给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 湖土壤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盐分高)原始土壤植被北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热带雨林、季雨林西东荒漠一一荒漠草原一 草原东南西北山地森林咼山草甸咼山草原咼山荒漠山麓山顶森林一早原一荒漠主导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人 类 活 动农业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畜牧业、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 水分不足、地势崎岖影响程度深刻微弱经济文化发

3、达落后补充西南及青藏咼原交通不便的原因: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1)地形崎岖(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青藏高寒区:(1)地形崎岖(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分界线:1月0C等温线秦岭一淮河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年等降水量线I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南北差异(P9图)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地形气候河 流耕地类型农作物水果民 居古代 父通方言矿产工业北方平原高原温带季风结冰旱地小麦、甜菜、 大豆、棉花、 杂粮苹果梨、平顶马车较少煤、石 油天 然气重工业为主南方丘陵 山地热带 亚热带 季风不结冰水田水稻、甘蔗、油菜、茶叶、蚕丝柑橘荔枝斜顶船繁杂磷、有 色金属轻工业为主附:(2)

4、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气候植被土壤作物熟制农作物农业条件东北针叶、针阔里土八、1A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温带季风,混父林甜菜沃;热量不足华北温带湿润落叶阔叶黄土两年三熟、冬小麦、谷子、水资源不足、干旱、风半湿润区林一年两熟棉花沙、土壤盐碱化华中季风,亚热常绿阔叶红壤一年两熟水稻、油菜华南带湿润区林至U三熟水热充足华南季风,热带常绿阔叶砖红壤一年三熟水稻、橡胶等雨林热带经济作物补充南方方言繁杂的原因:父通不便,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战乱灾荒较少,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

5、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术进步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开发海底矿产太平洋最丰富J1深海盆:锰结核美、日、英、德已开采三、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性)工业化阶段影响以前:人口稀少、文化、技术由大陆传入以后(1 )禾9用岛屿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英、日)(2)利用波浪、阳光、海岛、海滩发展旅游业(3)控制岛礁,确定海域的归属权,具政治、国际军事意义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省区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共12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山西、河南、安徽、江 西、湖北、湖南共9个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新疆、四川、重庆、贵州、 云南、西臧共10个地理区位

6、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 海运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水平高低发展进度快慢特征 能源、矿产缺乏 对外贸易,海洋开发新兴产业基地 能源、矿产丰富 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商品粮、农林产品基地 能源、矿产丰富 能源基地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 生态环境2、差异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补充:欧洲的三圃制、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P17、P19图)阶段人类活动分布区举例人地关系采集狩猎阶段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依赖自然农业社会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冲积平 原、三角洲、盆地四大文明古国改造环境、驯化 家禽、栽种植物工业社会资源丰富(能源、金属),区位 交通优越

7、(道路、航道、港口)德国鲁尔区、山东东营、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利用环境提供的 资源或区位优势 发展经济后工业社会环境质量优越(原因:可提高产 品质量,吸引科技人员定居, 提 高科研效率)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 苏格兰、德国慕尼黑、北京 中关村、印度班加罗尔影响环境质量条件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1、影响:有利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氏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

8、小康建设。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丫生态破坏: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石太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 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2) 原因: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南部

9、: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航海技阶段影响落后: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发源于大陆内部发展(1)海洋交通发展(2)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 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区域)补充:3、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输出地输入地水泵,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扬州天津(华北)修运河中线:三峡,丹江口水库郑州、石家庄、北京(华北)隧道西线: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西北)(1)减轻洪涝灾害(2)长江口盐度升高,水质变差(1 )解决北方缺水问 题(2)保护湿地和生物

10、多样性西气东输管道塔里木盆地上海(1)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2)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1 )缓解能源紧张状 况(2)改善能源消费 结构,保护生 态环境西电 东 送火电北线:山西、内蒙华北黄河上游水电(京津唐)三峡水电中线:长江上游华中(沪宁杭)珠江上中游 水电南线:贵州、云南华南火电(珠三角)产业结构劳动力分布的变化低级形态第一产业(农业)逐渐较少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服务业,经济水平的标志)稳步增加高级形态(二)产业转移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2、 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3、 方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4、 举例:亚洲:美国 日

11、本四小龙、东盟 中国、越南第一次第二次珠三角:香港k珠三角欠发达的相邻地区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自然环境提咼环境质量(1 )乡村地区工业化地区(2)导致环境污染人文环境(1)失业人口增加(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1 )加快工业化进程(2)缓解就业压力5、对环境的影响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 自然:(1)黄土疏松(2)暴雨集中(3)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4)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经济损失(1) 土壤肥力下降沟壑发展、泥石流&3)水、土、肥的损失生态破坏(2) 危害(5)畜清排浑导致水量损失广措施(保持水土)工程: 治理y

12、4、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产业结构农业减少破坏工矿交通设施干旱 -(4)淤积江河湖库 涝(下游“地上河”)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兴修小流域(根本措施)生物:植树造林 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方针:保塬、护坡、固沟I重点: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案例:洞庭湖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湿地 功能:经济、生态(“地球之肾”) 作用:调节水位、蓄洪防灾、保证航运洞庭湖J问题:围湖造田、水土流失长江中游洪灾湿地可持续发展原则:退湖还田、营造长江上中游防护林范畴:湖泊、沼泽、泛滥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红树林、河流、水稻田等基本条件治理措施启示具体做法:(1)调整农业结构(2)扩大城镇人口容量(3)发展生态旅游业2 . 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区域位置:位于美国南方地区棉花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自然条件自然环境:降水丰沛、水量大;地形起伏、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 、自然资源:矿产(煤炭、磷、铅锌、铁、铜等)、水能资源等 人文条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差、交通困难广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洪、航运、发电、养殖、旅游、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