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病例分析.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255513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内病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内病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内病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内病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内病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内病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内病例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患者女性,28岁,发热3天,目黄1天。于3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恶寒,自己服用“感冒药”症状无好转。现症见发热,头痛口干,胸闷,不思饮食,小便短少而黄,大便2天未解。检查:体温38,两目白睛发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答题要求:诊断(疾病、证候)、治法、主方、处方。黄疸阳黄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 茵陈蒿18g、山栀子9g、大黄6g (虎杖、板蓝根、败酱草、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等)患者男性,32岁,反复心悸1年余。于1年多前“感冒”后出现心悸,至今未愈。现症心悸气短,劳累则加重。伴神疲乏力,纳呆便溏,健忘。面色无华,唇色淡暗,舌质淡暗,舌苔白,脉结代而弱。答题要求:

2、诊断(疾病、证候)、治法、主方、处方心悸 心脾两虚病机:思虑过度可劳伤心脾,心血虚,不能上荣肌肤,故面色无华,脾气虚则气短,劳累加重,神疲乏力,纳呆便溏,气虚不行则唇色淡暗,舌质淡暗,脉结代而弱主方:归脾汤加减处方: 当归10g 龙眼肉10g 黄芪10g 人参10g 白术10g甘草5g 茯神15g 远志10g 枣仁10g 木香后下10g 丹参1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男性,68岁,2000年1月15日就诊。反复气喘近20年,加重2个月。病人患慢性支气管炎近20年,于3年前被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近2月来于气喘加重。现症见气息短促,咳而痰稀薄,动则尤甚,足跗轻度水肿。舌质

3、淡暗,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而数。答题要求:诊断(疾病、证候)、治法、主方、处方。答:喘证:虚喘,肾气虚病机:久病肺虚及肾,气失摄纳,故见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动则尤甚,气不得续。肾阳虚,气不化水,则跗肿,气不运行则舌质淡暗,肾阳不足导致脾阳不足,脾不运化则舌苔白腻,肾阳虚及阴虚则阴阳两虚则脉沉细无力而数。治法: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肉桂3g 附子5g(先煎) 山茱萸10g 熟地10g 山药10g泽泻10g 丹皮10g 茯苓10g 人参10g 另煎 蛤蚧1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女性,45岁,关节疼痛3年余。现症见右手掌指骨节疼痛明显,入夜尤剧,遇寒痛甚,疼痛骨节处稍肿微红,触之不

4、热,伴身重而累。舌质暗红而润,舌苔白,脉弦。要求回答:诊断(疾病、证候)、主要病机、治法、主方、处方(含药物及用量用法)。答:痹病,痛痹病机:感受风寒湿邪,寒邪偏胜,寒用凝滞,主收引,阻气血,肢体关节故痛。遇寒则血凝,故痛增剧,寒为阴邪,故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舌质暗红而润,苔白脉弦,为属寒主痛之征。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主方:乌头汤加减川乌10g先煎, 麻黄6g 芍药10g 黄芪10g 甘草5g 桂枝10g 生姜5g3剂,每日1剂,水煎服李某,男,56岁,干部。病史:诉心前区闷痛反复发作三年余。每逢劳累则诱发,但自服“消心痛”等药可缓解。近周来因工作繁忙而觉胸部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心中

5、动悸,神疲懒言,倦怠乏力,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要求:写出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与分析、治法、代表方名、药物与用量、煎服法诊断:胸痹(气阴两虚)分析:年过半百,肾气渐虚,肾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发为胸部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心中动悸;心气不足,机能活动衰减,故神疲懒言,倦怠乏力;卫外不固,则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脉虚细为气虚,气血不充之象。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人参10g 黄芪30g 炙甘草10g 桂枝9g丹参12g 大枣10g 当归9g 麦冬15g 五味子6g 陈皮10g 川

6、芎 10g 熟地15g 茯苓10g 赤芍10g 水煎服 每日一剂。3.某男,53岁,干部。病史: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年来出现多食易饥,近三个月来上症加重,并觉口渴欲饮,尿多,大便干结难解,体重下降,2个月内体重下降6kg,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要求:写出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代表方名、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诊断:消渴(中消胃热炽盛)分析: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酒醇,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故多食易饥,口渴欲饮,大便干结难解;形失所养,则体重下降;脾虚转输不利,水谷精微下注,故尿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为内热炽盛之象。治法:清胃泻火,养阴

7、增液。方药:玉女煎加味:生地15g 生石膏30g 知母12g 麦冬12g 牛膝10g 川连3g 栀子9g 大黄5g 玄参12g 水煎服每日一剂罗某,女,45岁。2001年8月初诊。病史:患者就诊时精神困倦,面色白,下肢明显水肿。自诉二年来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按之如泥,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四肢不温,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诊断:水肿(阴水脾阳虚衰)分析: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水湿不化,泛滥肌肤,发为浮肿而小便短少;日久阳虚愈甚,水湿等阴邪更甚,水性趋下,故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按之如泥;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阳虚不能温煦四末,故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脉沉缓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之征

8、。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方药:实脾饮加减:干姜6g 熟附子先煎6g 草果10g 白术12g 茯苓15g 木瓜12g 木香9g 厚朴12g大腹皮15g 黄芪18g 泽泻12g 水煎服 每日一剂周某,女,50岁,干部。病史: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平时喜辛辣煎炒之品味及甜食,不爱运动。自诉四月前初因咳嗽,高烧,半个月,经治疗后咳嗽,发烧基本痊愈,但却逐渐出现烦渴多饮,日饮水量达4000ml左右,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干,脉洪数。诊断:消渴(上消肺热津伤)分析:因嗜食辛辣甜食,体内燥热偏盛,复感热邪后燥热愈盛,肺受燥热所伤,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趋下行,故尿频量多;肺不布津,加之燥热伤津,故烦渴多饮

9、,口干舌燥;舌边尖红,苔薄黄干,脉洪数为上焦燥热内盛之象。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加减:花粉15g 黄连3g 生地15g 葛根15g 麦冬15g 乌梅10g 天冬15g 知母12g 甘草5g水煎服 每日一剂胡某,女,27岁,技术员。病史:平时身体较瘦,常自服补药。半年来午后及夜间发热,(T37.337.9度),心烦少寐,两颧潮红,不欲近衣,经常盗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尿短赤,大便干结,曾到医院多次检查,除外结核病,舌质红,苔少干,脉细数。诊断: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分析:素体阴虚,过用温补之品致阴精亏损,阴虚则阳盛,水不制火,阳气偏盛而引起发热,不欲近衣,口干咽燥,尿短赤,大便干

10、结;以病在阴分,故午后及夜间发热,手足心热;虚火扰动心神,故心烦少寐;虚火上炎则两颧潮红;入睡后阳入阴分则虚火更甚,扰动阴津,故盗汗;舌质红,苔少干,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治法:滋阴清热。方药:清骨散加减:银柴胡10g 知母12g 胡黄连5g 地骨皮12g 煅牡蛎20g 秦艽10g 鳖甲15g 生地15g柏子仁9g 甘草6g 水煎服 每日一剂雷某,女,36岁,11月5日初诊。主诉:头痛1天。病史:发病前因不慎着凉,突然出现头痛,痛剧拘紧,痛连项背,遇寒尤剧,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诊断:头痛(风寒头痛)分析: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脉,清阳之气被遏,清窍不利,故头痛,其痛连及项背,遇风

11、尤剧。因感受外邪所致,以邪实为主,故头痛起病突然。寒主收引,故痛剧拘紧。风寒客于已表,卫阳被遏,故恶风畏寒。寒邪未化热,故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外束之征。治法:疏风散寒。方药:川芎茶调散:川芎10g 羌活10g 白芷10g 细辛3g 薄荷5g(后下) 荆芥10g 防风10g 甘草6g 日一剂水煎服禾某,男,50岁,农民。1998年12月13日入院。主诉: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16年,加重1周。病史:16年前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不能按时进餐,而出现胃脘部隐痛,曾在当地医院经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用中西药治疗(药物不详),未能根治。一周前因劳累后上症复作而来院就诊,要求中医治疗。

12、入院时症见:胃痛隐隐不止,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神疲纳呆,四肢倦怠,四肢不温,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诊断:胃痛(脾胃虚寒)分析:根据:(1)以胃脘部隐痛为主症。(2)有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16年的病史,发病与饮食不节和劳倦过度有关:16年前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不能按时进餐;同时本次一周前因劳累后上症复发。(3)胃镜检查诊为“12指肠球部溃疡。”故诊断为胃痛。胃痛呈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神疲纳呆,四肢倦怠,四肢不温,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者,此乃属脾胃虚寒证。由于脾胃虚寒,胃失温养,故胃痛隐隐不止,喜温喜按。胃络借饮食之温养以通血脉,故空腹痛甚,得

13、食则缓。劳则耗气,故劳累后胃痛复发。脾胃阳气亏虚,形体失于温养,故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脾胃运化失职,水饮内停,故大便溏薄,泛吐清水。舌淡苔白,脉虚弱均为阳气亏虚之证。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30g 白芍15g 桂枝10g 炙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15g 饴糖10g(冲服) 党参30g干姜3g 日一剂,水煎服。夏某,女,32岁,干部。1999年6月10日初诊。主诉:解稀烂便2天。病史:因两天前同学聚会,食用过多辛辣之物,并喝白酒后,继而出现解稀烂黄褐色大便,日解3次,伴有腹痛,自服“保济丸”2瓶,未见好转而来就诊,现症见: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

14、臭秽,肛门灼热,腹痛拒按,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泄泻(湿热伤中证)分析:根据患者由于食用过多辛辣之物及喝白酒后,继而出现解稀烂黄褐色大便,日解三次,故诊断为泄泻。而患者出现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腹痛拒按,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乃属湿热泄泻之证候。因湿热蕴结,下迫大肠,大肠传导失常,故泻下急迫。肠道气机不利,泻而不爽,故腹痛拒按。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粪色黄褐,气味秽臭,小便短赤。湿热上扰则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治法:清肠利湿。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15g 黄芩10g 黄连10g 甘草

15、6g 白芍15g 木香5g(后下) 茯苓15g 车前草10g日一剂,水煎服。黄某,男,72岁,8月18日入院。主诉:突然口眼歪斜,左半身不遂1天。病史:自述1989年开始发现血压升高,平素常感眩晕头痛,耳鸣面赤,腰腿酸软,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謇涩,左半身不遂,舌体歪斜颤动。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细数。诊断:中风阴虚风动分析:患者患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常有眩晕头痛、耳鸣等肝肾阴虚表现,故见眩晕头痛,耳鸣面赤,腰腿酸软等下虚上实之症。风阳夹痰入络,经脉痹阻,出现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謇涩,半身不遂。舌体歪斜颤动,舌质红,脉弦细数,是阴虚阳亢风动之征,舌苔黄腻,为痰热内蕴之候。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龙骨20g 牡蛎20g 代赭石15g 天麻10g 钩藤15g 菊花10g 白芍10g玄参10g 龟板15g 牛膝15g 川楝子10g 茵陈10g 麦芽10g,每日一剂,水煎服。刘某,男,77岁,退休干部。2000年7月8日初诊。主诉:大便溏烂反复9年余,症状加重一周。病史:9年前因吃隔夜置于冰箱中之冷盘食物后,出现大便溏烂,日解36次,无粘液血便,后经某医院诊为“肠炎”而服“氟哌酸”“藿香正气水”等治疗后,症状有所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