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设计说明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25168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设计说明(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设计原则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均根据服务区域、作业人员围和作业人数设置。本矿 井选用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的布局。共设置两个永久避难硐室、两个临 时避难硐室。设计在副斜井井底车场附近新建两个永久避难硐室,硐室规模100人,满足 +1110m和+1025m两个水平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首采区回采工作面设计考虑在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布置一个临时避难硐室, 掘进工作面设临时避难硐室或可移动救生舱。初期在首采工作面各布置一个临时 避难硐室,硐室规模40人,满足首采工作面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概念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的通知、

2、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煤安监司函办201029号文 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 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 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试行),为朔州平鲁区森泰煤业井下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 供生命保障,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容包括为入井人 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 等。六大系统包括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 通信联络。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 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有机联系,以形成全

3、矿井井下整体安全避险系统。矿井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应 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应能为 紧急避险设施供给足量压气。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 水,并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应延伸至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紧急避险设施应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第二节 井下紧急避难系统与管理措施标准一、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 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容包 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

4、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 定应急预案等。1、所有井工煤矿应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min的自救器, 入井人员应随身携带。2、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与时撤离的遇险 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 体,对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 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 可移动式救生舱。3、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 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 务年限一般不

5、低于5年。4、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 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与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 大于5年。5、可移动式救生舱是指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 作业地点变化要求的避险设施。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措施与管理标准1、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方案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 能发生的灾害类型与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2、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 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 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3、各紧急避险设施的总容量应满足突发

6、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 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与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 定的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 救生舱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4、紧急避险设施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 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A、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对紧急避险设施外和避难硐室的甲烷、一氧化 碳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B、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应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 况。C、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应能为紧急避险设施供给足量氧气,接入的矿井压风 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

7、,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MP之间,供 风量不低于0.3m3/min 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dB。D、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在紧急情况 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E、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应延伸至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紧急避险设施应设置直 通矿调度室的。F、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 醒目、牢靠的标识。矿井避灾路线图中应明确标注紧急避险设施的位置、规格和 种类,井巷中应有紧急避险设施方位的明显标识,以方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迅速到 达紧急避险设施。G、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与时调整和补

8、充完善,包括与时 补充或移动紧急避险设施,完善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H、可移动式救生舱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紧急 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第三节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为满 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 均根据服务区域、作业人员围和作业人数设置。本矿井选用永久避难硐室+临时 避难硐室的布局。共设置两个永久避难硐室、两个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在副斜井井底车场附近新建两个永久避难硐室,硐室规模100人,满足 +1110m和

9、+1025m两个水平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首采区回采工作面设计考虑在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布置一个临时避难硐室, 掘进工作面设临时避难硐室或可移动救生舱。初期在首采工作面各布置一个临时 避难硐室,硐室规模40人,满足首采工作面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一、永久避难碣室1、避难硐室设置地点与规模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为满 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和在安全方面提升一个 水平,设计在副斜井井底车场附近新建两个永久避难硐室,硐室规模100人,满 足+1110m和+1025m两个水平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永久避难硐室净宽度确定为4m,避难硐室长度

10、按照下式确定:L二knS/B/(1-k式中:L避难硐室最小有效长度,m;k避难硐室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取1.2;ksb设备占用面积系数,0.30n作业人数,下井人员等共计80人;S每名避险人员有效使用面积,不低于1 m2;B避难硐室净宽度,4m。L二knS/B/ (1-k=34.7m经计算,永久避难硐室有效长度不小于40m。考虑避难硐室分为生存室和过 渡室两部分,其中生存室就是避难硐室的有效长度,过渡室一般布置在生存室两 侧,每侧过渡室长度约3.0-5.0m。过渡室与生存室之间的密闭墙厚度0.8m,过 渡室与大巷间的防护密闭墙厚度1.0m,过渡室与大巷连接段长度不小于3m,这 样避难硐室总长

11、度至少55.9m,设计永久避难硐室总长度59.3m53.9m,其中生 存室长度4534.7m。结合目前避难硐室的容纳规模宜不多于100人,考虑到本 矿井人员分布情况,本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确定最终的容纳规模为100人。避难硐室整个施工的支护包括临时支护、一次支护。前期施工采用金属前探 梁作为临时支护,并在每根前探梁前端增加一套折叠梁;一次支护采用等强锚杆 锚索+金属网片+喷混凝土联合支护;一次支护采用C25的素混凝土支护150mm; 防爆密闭墙能够抵抗瞬时1000C高温和1.5MPa的爆炸冲击波。通过采用C30强 度的混凝土来实现要求。为了加强其抗冲击波能力,墙体设计施工成楔形。2、避难硐室的部配

12、置永久避难硐室的部分为缓冲区、生存区和卫生区。缓冲区是为去除逃生人员 进入避难区时所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而设立的;生存区是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 后的主要活动空间和可能需要的救护医疗工作;卫生区的设立是为了满足逃生人 员在避难硐室部生存的需求。3、避难硐室系统设计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 行规定的通知,永久避难硐室装备与配件详见表4-3-1。表4-3-1100人永久避难碉室分项报价单设备清单序 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 量备注(一)安全防护密闭系统1防爆密封门1600X800套22密闭门1600X800套2(二)气幕喷淋系统1喷淋空气幕装置HRQM-1200

13、套22空气幕控制机械阀JMJ-04个23空气幕控制球阀DN20个24空气幕供气管路配件DN20套25空气幕流量计LZT-10A08M个26气幕喷淋控制箱HRPK(A)套27喷淋流量计LZT-10A24M个28压缩空气钢瓶60L个209空气减压器YQK-352个2010高压软管不锈钢,0.6m根2011空气汇流装置YQHL-16S套212喷淋供气管路配件/套213手动排气阀DN50个4过度室向硐室外排气14自动单向排气阀2个8过度室向硐室外排气15排气管路配件/套12(三)供水排水系统1供水控制阀DN25个22洗手盆/个13水净化器/个14不锈钢水龙头DN25个15水比例减压器1寸个16排水管路

14、止回阀DN25个17手摇泵CS-20套18矿用供水自救装置KGS-2套19供水、排水管路配件/套1(四)压风供氧系统1手动闸阀DN80只12空气过滤器过滤器-20套13空气过滤器过滤器-10套14手动控制阀(球阀)DN50个35手动控制阀(球阀)DN25个16消音器DN25个87减压器(空气)QTY-50个38流量计LZM-25(25-250m /h)个69流量计固定支架HRLX(A)套610压风管路配件/套1(五)泄压排气系统1单向排气阀DN50个4生存室向过度室排气2手动截止阀(球阀)DN50个4生存室向过度室排气3手动闸阀DN100个24配套管路、接头等套6(六)自备氧供氧系统1压缩氧气瓶(医用氧)60L支402减压器(氧气)YQY-12支403高压软管不锈钢,0.6m根404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