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传热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23901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传热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4章传热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4章传热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章传热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4章传热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传热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传热复习资料.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传 热传热是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转移,又称热量传递。热量总是自动地由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1 传热的基本概念1.1 传热的基本方式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传热有以下3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 热传导21 傅立叶导热定律与热导率傅立叶(导热)定律: 式中:q-热流密度,W/m2;-导热系数(热导率),W/(mK)。导热系数是物质的物性之一,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它反映了导热的快慢,越大表示导热越快。一般,金属非金属固体液体气体 (2)液体和气体的热导率 一般T,L,g。(水和甘油除外)2.2 通过单层壁的稳定热传导 2.2.1 单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温度仅沿x方向变化,导热为一

2、维热传导。由傅立叶定律可写出: 或 式中,R=b/,导热热阻,m2/W23 通过多层壁的稳定热传导231 多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稳定导热时,通过各层的热流密度相等,即:将数学上的加比定律应用于上式,可得对于n层平壁,有 多层平壁热传导的总推动力(总温度差)为各层温度差之和,总热阻为各层热阻之和。3 对流传热31 牛顿冷却定律与对流传热系数 Q=ST 结论: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滞流内层,因此,减薄滞流内层的厚度是强化对流传热的主要途径。32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的建立方法应用准数关联式应注意的事项:(1)公式的应用条件 要在应用条件范围内使用这些经验公式。(2)定性温度与特征尺寸 定性温度:是

3、指用于决定准数中各物性的温度,也就是准数关联式中指定的用来查取物性的温度。通常,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特征尺寸:是指在准数关联式中指定的某个固体边界的尺寸。对于气体或低粘度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104,0.7Pr120,管长与管内径之比L/di60。当L/di60时,用由上式计算出的乘以进行校正。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定性尺寸:管内径di。关于低粘度流体的讨论:由 得: 1)物性的影响:2)u0.8/di0.2若同一流体在同一换热器中换热,仅流量发生变化,则有 u0.8;若同一流体在一套管换热器中换热,流量不变,但换热管径发生变化,则有 1/di1.8

4、例2-3水以1 m/s的流速从25 mm2.5 mm的管内流过,由20 加热到40 ,管长3 m。求水与管壁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解:管内流动。定性温度:定性尺寸:管内径 30下水的物性如下: 为湍流,水被加热,3.8 蒸汽冷凝传热蒸汽冷凝有膜状冷凝和滴状冷凝两种方式。一般,滴状冷凝时的比膜状冷凝时的要大。结论:蒸汽冷凝传热热阻主要集中在冷凝液膜中,减薄液膜的厚度是提高冷凝传热的主要途径。382 膜状冷凝传热系数的关联式(1) 蒸汽在垂直壁面上的冷凝 式中:L-垂直壁面的高度,m;-冷凝液的粘度,Pas;-冷凝液的密度,kg/m3;-冷凝液的热导率,W/(mK);r-蒸汽的冷凝潜热,J/kg;T

5、=Ts-TW为蒸汽的饱和温度与冷壁面温度之差,K(或)。(2)蒸汽在水平管外冷凝 3.8.3 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及强化 液膜厚度及流动状况是影响冷凝传热的关键。凡是影响液膜状况的因素都会影响冷凝传热。3.9 沸腾传热3.9.1 液体沸腾的分类3.9.2 液体沸腾曲线沸腾分三个阶段: 自然对流阶段(T5 );泡核沸腾阶段(T=525 );膜状沸腾阶段(T25 )。 4 辐射传热4.1 基本概念(1) 热辐射 物体由于热的原因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2)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过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QA+QR+QD=Q或 QA/Q+QR/Q+QD/Q=1或 A+R+D=1式中A,R

6、,D分别称为该物体对投射辐射的吸收率、反射率和透过率。若A=1,黑体;若R=1,镜体(绝对白体);若D=1,透热体。A、R、D=f(表面性质、T和投射)一般,固体和液体的D=0;气体的R=0。灰体:能以相同的吸收率且部分地吸收所有波长范围的辐射能的物体。灰体有以下特点:吸收率与投射辐射的波长无关;是不透热体,即A+R=1。4.2 物体的辐射能力(1)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Eb=0T4式中:0-黑体的辐射常数,0=5.6710-8 W/(m2K4);T-黑体表面的绝对温度,K。该定律也称四次方定律。实际物体在一定温度下的辐射能力恒小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能力。黑度(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黑体的

7、辐射能力的比值,即 =E/Eb (2)克希霍夫定律 E/A=Eb 该式与黑度的定义式比较可得: A=上式表明灰体的吸收率在数值上等于同温度下的黑度。因此,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也越大。也就是说,善于吸收的物体必善于辐射。4.3 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传热5 稳定传热过程计算5.1 热量衡算 Q=Wh(Hh1-Hh2)=Wc(Hc2-Hc1)式中Q-换热器的热负荷,W;QL-换热器的热损失,W。若换热器中两流体均无相变化,则可表示为:Q=WhCph(Th1-Th2)= WcCpc(tc2-tc1)式中:Cp-流体的平均定压比热容,J/(kgK);Wh-热流体的质量流量,kg/s;Wc-冷流体的

8、质量流量,kg/s;Th、tc-分别为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温度,。若换热器中热流体有相变,当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时,Th2=Ts。此时,有 Q=Wh r=WcCpc(tc2-tc1)5.2 总传热速率方程对间壁式换热器,总传热速率方程可写成 Q=KStm式中:K-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W/(m2K);tm-换热器间壁两侧流体的平均温差,;S-换热器的总传热面积,m2。若以外(内)表面积为基准,则传热面积以S0(Si)表示,总传热系数以K0(Ki)表示。5.3.1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上式表明,传热过程的总热阻为串联传热过程各步的热阻之和。例2-11 某一蒸发器,管内通90 热流体加热,对流传热系数i为

9、1160 W/(m2K)。管外有某种流体沸腾,沸点为50 ,对流传热系数0为5 800 W/(m2K)。求以下两种情况下的壁温:管壁清洁无垢;外侧有污垢产生,污垢热阻为0.005 m2.K/W。解:在传热过程中,金属壁的热阻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根据串联传热过程温度差与热阻成正比的关系,可知金属壁两侧的温度差很小。也就是说两侧的温度基本相等。设壁温为Tw,则有 或 (a)若1/i+Rsi1/0+Rs0,则可得: TwTc显然,壁温Tw更接近热阻较小一侧的流体温度。(1) 管壁无污垢时的壁温Tw 将有关数据代入式(a),有 解得 Tw=56.8 (2) 管壁外侧有污垢时的壁温Tw 将有关数据代

10、入式(a),有 解得 Tw=84.4 5.4 传热的平均温度差tm1) 逆流和顺流时的tm Th1 Th2 Th1 Th2tc2 tc1 tc1 tc2逆流 并流例2-12在一单壳程、单管程的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水将热流体由100 冷却至40 ,冷水进口温度15 ,出口温度30 。求在这种温度条件下,逆流和并流时的平均温度差。解:(1)逆流和并流时的tm逆流时: 热流体Th 100 40 冷流体tc 30 15 t 70 25 tm=(t2-t1)/ln(t2/t1)=(70-25)/ln(70/25)=43.7 并流时: 热流体Th 100 40 冷流体tc 15 30 t 85 10 tm

11、=(t2-t1)/ln(t2/tT1)=(85-10)/ln(85/10)= 35 (3)不同流动形式的比较 1)逆流比顺流好,Tm逆Tm顺,传热好;2)当tc2有限制时,并流容易控制。5.5 传热面积的计算1) 由总传热速率方程求取: Q=K0S0tm S0=Q/(K0tm)2)由换热器的结构参数求取: S0=nd0L 式中:n-换热管根数; d0,L-分别为换热管的外径和长度,m。56 传热过程的强化传热过程的强化就是使Q,从分析Q=KSTm 入手。(1) 增大SS,Q;(2)增大tm tm,Q;(3)增大K K,Q。由 防止污垢产生或经常清除污垢,则 Rsi=Rs0=0,K当管壁热阻和污

12、垢热阻均可忽略时,上式可简化为 1/K=1/i+1/0若i0,则1/K1/0即总热阻是由热阻大的那一侧的对流传热所控制。当i,0相差很大时,要使K,只有提高二者中最小的一个才有效。若污垢热阻为控制因素,则必须设法减慢污垢形成速率或及时清除污垢。注意:提高流速,增加流体扰动可以强化传热,但同时伴随着流动阻力的增加。例2-13 有一逆流操作的套管换热器,用热空气加热冷水,冷却水走管内,热空气走环隙。两流体均为湍流,热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0=100 W/(m2K),冷却水的对流传热系数i=2 000 W/(m2K)。已测得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为tc1=20 ,tc2=85 ,Th1=100 ,Th2=70 ,内管的管壁很薄,且管壁热阻及污垢热阻均可忽略。试求水流量增加一倍时:总传热系数K;水和空气的出口温度tc2,和Th2,;热流量Q比原热流量Q增加多少?解:(1)原操作情况下热量衡算式 Q=WhCph(Th1-Th2)= WcCpc(tc2-tc1) (a)或 (tc2-tc1)/(Th1-Th2)= WhCph/ WcCpc (b)传热速率方程式 (c)式(a)与式(c)联立得 (d)将式(b)带入式(d),得 e)式中 (2) 水流量增加1倍时的情况(Wc =2W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