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估算教学的思考.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23222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估算教学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低年级估算教学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低年级估算教学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低年级估算教学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低年级估算教学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年级估算教学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估算教学的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 年 级 估 算 教 学 的 思 考宁陕小学 李齐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意见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需要准确的计算,有时候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如何在教学中确实可行地开展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技能。我认为首先要找到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估算能力的培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有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从学生反映出的情况来看,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估算,往往一看“大约”就估;更习惯于

2、精算而不是估算。缺乏估算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像“小明体重40克、汽车每小时行60米、50米跑步成绩7分钟”这些答案在学生作业中屡见不鲜。其实利用生活常识,稍作估计就能推翻这些答案。 2估算方法没结合生活实际。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中,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宁陕小学大约有多少学生吗?”因为是自己身边的问题,学生兴致很高,纷纷猜测。开始时学生热热闹闹,但是能合理地说出估计过程的却没有几人。因为他们不知道,在估算之前应该有一个算式作为前提,才能估出结果。于是我引导学生要有根有据地说出估计的过程,有的说:“如果每班40人,那么学校22个班就大约有880人

3、。”也有的说:“如果每个年级有100人,那么全校7个年级就大约有700人。”这样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在教师的引导、培养下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找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需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启发他们主动用估算解决问题。 3未养成估算习惯。 学生受惯性思维的制约,拿到一道题目后,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精算而极少有人会想到估算,除非题目规定。例如,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01页第12题: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到剧场看木偶戏,一年级有195人,二年级有198人。剧院共有400个座位,够坐吗?拿到题目,一半以上的学生是采用精确计算的,极少有学生想到估算,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进行估算,根本体会不到这里不需要

4、精算,只要估计一下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速。4估算方法单一.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乘法”中,教学第33页的例题:小明家有42头奶牛,一头奶牛一天大约可挤奶29千克,照这样计算,小明家的奶牛一天大约可挤奶多少千克?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后,就试着让学生估计积大约是多少,多数学生想到把42看成40,29看成30,40乘30等于1200,积大约是1200左右。试着让学生说说其他估计的方法,学生沉默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可以估大,也可以估小,也就是确定积的范围。针对上述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估算技能,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5、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1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为笔算服务。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体现“估算为笔算服务,估算和笔算不分家,笔算和估算是和谐统一”的精神,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6页例2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是对估算技能的一次拓展:比如估“4698”,把469估成450、470、500后除以8都不能用口算解决,这时估算的策略应是看除数估被除数或者二次估算。

6、第22页例3是一位数除三位数,将估算和笔算结合应用,使多种算法互补。第59页例2用“有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的问题情境引出估算,让学生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第65页例2再次体现估算为笔算服务。2结合教学,讲清估算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要在具体的审题、解题、验证中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估算是一个估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漫无目的、胡乱猜测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标、有选择、有方法运用的过程,也就是在解答应用题和计算题之前,对该题的计算结果,做出粗略的估计;或是在解答之后,对该题的结果做出粗略的判断。如,二年级(下册)“倍数的解决问题”新课结束后,出示这

7、样一道题:爸爸今年36岁,是爷爷岁数的一半,是儿子年龄的4倍,爷爷和儿子今年各几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很快就可以判断出爷爷年龄不会少于36岁,儿子则不可能多于36岁。这样,学生在解题,估算中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不是枯燥、刻板的东西,而是有趣的、富有生气的,同时也是有用的数学,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3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估算,增强学生的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习惯的养成和估算能力的提高,标志之一是会自觉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31页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

8、“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我想教过这一内容的老师对估算的教学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困惑。我们是否应对教材的理解上达成一定共识:估算的方法上,如两个数相加,既可以两个数都取近似数,也可以其中一个数取近似数,总之方法要结合题意灵活选择,不一定是四舍五入法,但有一条老师要清楚:估算要以准确熟练的口算为基础。这里学生的口算基础是: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如估算5834,可以是:58看作60,34看作40,和小于100。58看作50,34看作30,和大于80。58看作60,34看作30,和大约是90。58看作60,34不变,和小于94

9、。58不变,34看作30,和大于88。58看作60,34看作35,和大约是95。58看作55,34看作35,这种方法就不要了,因为55加35超出了已学口算范围。这样估算倒不如按原题口算了。由此看来,估算方法多样,忌讳老师追求统一答案。同时估算的价值还体现于估计运算的结果。比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对如下的竖式:学生能想到4312,把12看作10,4310=430,4312的积肯定大于430,结果是129肯定不对了。在一些题中没有估算要求,学生能自觉应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真正体现估算为笔算服务。这是我对对估算教学的认识及引发的一点思考,学生估算意识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去挖掘这方面的素材,为学生搭建估算的平台,使估算训练经常化,估算运用习惯化,让估算意识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样就一定能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教学数学版2007年第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