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230326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花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花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花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花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花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花鸟.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把乡土美术融入课堂。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让乡土美术进入中学美术课堂,获得全省二等奖。我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实实在在地实践这种做法,尽量用本土的美术素材构建课堂。而本课恰好有些乡土、本土美术人物值得一用。他们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和大画家文同,前者是我们眉山老乡,而文同是在仁寿县做过知县。把这两位老乡搬入课堂,让学生们很有情切感,对激发他们的兴趣很有益。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生活。因此我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生活实际,重组教材内容,把教材与乡土、本土联系起来展开学习活动。并在教学中多选取学生生活中具有普

2、遍意义的现象,努力促进美育内化,充分挖掘了课程资源,这种乡土美术是对教材的补充也是超越。二、将美术史融入高中美术课。“以史为鉴”在美术教育中同样适用。艺术成长于自身遗产及传统中。美术史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还能引导学生创造历史。对美术史整体架构的解读可知,记载的每一个艺术流派,每一次艺术潮流都是对前一个美术运动的修正。我在平时教学中比较喜欢把美术史论融入课堂。本课也是,我自己深挖教材,结合自己美术史知识,把花鸟画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融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宋朝之前的绘画全部都以具象,而宋朝开始趋于意象。同时,理出了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结构,即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风格演变。这样一

3、来就把一些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很好地处理好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学生在以上活动中学得投入、学得真实,学得有效。三、恰到好处的引子。引子及导入,有随意交谈法、温故知新法、看图提示法、创设问题法和多媒体导入法等,该课我采用了实物证明法。为了证明中国人对待一草一木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我在课堂的引入之初分别准备好了一角、五角和一元三种人民币硬币,出示给同学看,看看上面有哪些花卉纹样。学生观察或凭着自己的记忆说出:荷花、梅花、兰花、牡丹和菊花。由此可证中国人非常喜爱这些花卉,而我们今天就要来欣赏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第三种题材:中国古代花鸟画。四、巧妙运用手绘的感染力hold住学生。多年前,杨校长听完我的一

4、节以多媒体为主的工艺课后,给我指出了一个不足之处:“你完全没有展现你自己的绘画能力”在之后的教学中我总结经验,巧妙运用手绘征服学生。本课我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同竹法的特点以及与院体工笔重彩的区别,我用最原始的教具粉笔黑板给学生演绎了一下文同的“胸有成竹”,我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学生屏息观看,看完后啧啧称奇,随之课堂掌声一片。而这一课我比较充分地展示了我的绘画底子,让学生亲眼见识了老师不只是有眼光,手上还是有“两把刷子”。其他课也时常展示一下手上功夫,比如线条的变现力我画了一只简笔画大公鸡,蒙娜丽莎之前的肖像全是正侧面的时候画了一个正侧面的美女线描。这寥寥几笔,既展现了老师的手上功夫,又让学生更集

5、中注意力,让课堂的有效性大大提升。五、故事教学,寓深意于轻松课堂。用生活气息浓郁、文化底蕴厚重的各种故事来建构有意味的课堂,让抽象的风格流派等概念深入浅出,简单易懂。我还注重所选故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愉悦中获得启发。本课我为了既说明五代继承唐朝花鸟画写实的传统,又展示黄荃的高超写实能力和在五代的重要地位。我声情并茂地讲道:黄荃是五代时候蜀国的大画家,在他成为画院首席之前有个也很有水平的画家不服,要和黄荃pk,于是定于三天之后在画院举行擂台赛。此日大众评委和专业评委悉数到场,挑战方先发招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一幅花开富贵,稍许,几只蝴蝶停在花瓣上采蜜。大家惊呼“绝了”!黄荃不慌不忙拿

6、出一幅雏鸡图,大家盯着画看,没什么动静,黄荃指指天空,哇!原来有几只老鹰在天上盘旋。评委们一致认为,能欺骗老鹰的雏鸡图胜出。挑战者拿出杀手锏,一幅仙桃图挂于场内,几个小孩子一窝蜂地去抢,以为是真的。这下评委们认为比刚才欺骗老鹰更胜一筹,大家把目光全转到黄荃身上看他怎么应对。黄荃说,我有一幅画比较大,不方便拿出来,请大家到我书房去看。挑战者跑得最快,只听得“嘣”的一声,挑战者捂着额头垂头丧气地走了,因为他的额头撞了个鹅公包。原来,黄荃在硬邦邦的墙上画了这些东西。学生哄堂大笑。教师提出问题,从这个故事大家能不能得出五代时候大家对于一幅画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学生轻松回答:逼真!另外一个小故事则用于说明文人画的主体意识。话说苏轼还在眉山的时候就十分喜爱画竹,一天他用朱砂色画了一幅红竹,自己十分得意。正在摇头晃脑欣赏之时,他的表兄,时任陵州知县的文同前来拜访,苏轼马上炫耀,“表兄,来看看我这幅竹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