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导学案1.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22759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忆读书导学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忆读书导学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忆读书导学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忆读书导学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忆读书导学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忆读书导学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忆读书导学案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忆读书导学案姓名 _ 学号_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二、 教学过程 (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2、 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3、 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二) 正音释义笸箩 ( ) 天罡 ( )地煞 ( )无聊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不能自已 (

2、 )悬念( )消遣( )风花雪月( )索然无味( )(三)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四)交流活动1、阅读后提问: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

3、内容是什么?) 2、 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4、让每位同学制定学年读书计划:规定:一个月一期读者,并要有读过的痕迹,如圈画、短评、摘记。 一年一本名著,在老师开的推荐书目中选择。(五) 课内小结(六) 迁移活动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文章。1、 请同学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2、 课外阅读:选择自己

4、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导学案姓名 _ 学号_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2. 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3. 了解马克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4. 理清本文结构,提高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5.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生活、文学的兴趣。2. 启发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尝试表现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5、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2.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马克?吐温 1、国籍:美国 2、评价: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也是一位负有盛名的幽默和讽刺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或“美国文坛巨子”。 3、主要作品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赤道环球游记等。 二、析题:看到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三、 給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成 捆 () 涉()水 粗 糙 ( ) 滑 稽()撰( )文

6、 嘲( )笑 戏 谑 () 刮()目 相 看言 简 意 赅( ) 乳 臭()未 干 揪()了揪 嘲() 讽趾()高气扬 猝()不及防四、读书(最好两遍以上)思考研究:1、马克?吐温在他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些事?作者在详略上是怎样安排这几件事的?2那些被“我”讽刺的人有何反应?3这次尝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五、讨论与探究:1、再读课文,你认为文章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2、希金斯为什么“背着双管猎枪来访”,又为什么“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3、“我”嘲讽希金斯、两位知名人士、新来的外乡人,分别是“煞费苦心”、“狠狠”、“有分寸”,你能谈谈这是为什么吗

7、?4、十三岁的马克?吐温就有了如此成就,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谈谈你的看法。5、说说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第一次”。风筝导学案姓名 _ 学号_【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2、准确理解在矛盾冲突中体现亲情。3、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学习重难点】1、感受文章流露出来的手足深情。2、细致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简洁凝练的语言背后蕴涵的丰富意蕴。【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学习任务一: 调动知识储备或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鲁迅鲁迅(1881-1936),本名 ,浙江 人,字 。 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 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他的 。作品简况:小说集: 历史小

8、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二)学习任务二:积累字词1、生难字:给加点词注音蟹( ) 可鄙( ) 丫杈( ) 点缀( ) 嫌恶( )瑟缩( )什物( )荡漾( )虐杀( )憔悴( )苦心孤诣( )2、多音字: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解 ( ) 恶 ( ) 模 ( ) ( ) ( ) ( ) ( ) ( )3、形似字:根据拼音写汉字xin 恶 du 落 惊hung zhn 钱 下zhu 彷hung 4、词语积累:给下列词语释义伶仃: 憔悴: 点缀: 瑟缩: 苦心孤诣: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三)学习任务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

9、事?请从文中找到依据。提示:亲情。自我解剖。封建教育。科学思想。宽恕别人。儿童教育。3、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合作共建 将问题分成三组,学生分成三大组,重点研讨所分任务,兼顾其他问题。抽四人小组代表向全班报告,有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点评。第一组问题:(用心读1-2节,思考)1、“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见到风筝,人之常情应该是愉快的,但“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呢?第二组问题: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提示:专读有关句子,进行体会)2、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第

10、三组问题:1、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提示:从正面思考,鲁迅的正面主张是什么?) 3、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他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同学们的问题呢?相互交流一下吧!三、总结:把握文章的主旨选择你最有兴趣的角度,谈一谈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达标测评】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

11、点字注音:憔悴()()诀别()什物()虐杀() 恍然()荡漾()2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 (体裁),选自 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3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 ,“悲哀”是因为 ,这句话是结构上的作用是 。4“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5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作者最后送给弟弟风筝并同弟弟一起放风筝,体现了作者 的精神。7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8“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的意思是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 ,而且指 。9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山中避雨导学案姓名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