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课堂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22528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乙己》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孔乙己》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孔乙己》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孔乙己》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乙己》课堂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乙己》课堂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乙己课堂教学设计新华镇中心学校语文组蒋道林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2、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3、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二、难点、重点分析1、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2、小说是怎样表现了举人打折孔乙己双腿这一情节的?这一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3、怎样理解“短衣帮”的“笑”?4、这篇小说有哪些语句难以理解?三、教学过程设计1、布置预习(可在课前进行),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上的一预习提示”的要求,认真做好预习,重点要求学生思考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和小说是怎样描写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的。2、导入新课(先板书课题)。(1)

2、可先提问学生,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作品,(主要指小说和散文、杂文)你读过的鲁迅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哪一篇?为什么?(2)介绍作者写作孔乙己的时间、背景和写作用意。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据鲁迅先生自己告我,也实有其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们都叫他“孟夫子”,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所描写的差不多。(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3、听孔乙己全文录音。(无条件者可由教师、学生共同带表情朗读)4学生略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这一部分主要是社会环境描写。通过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不但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依据,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预示了情节发展的结局、人物的

3、悲剧命运。6、小结: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孔乙己这篇小说选取了5个生活片断,展示了生活在畸形社会中的孔乙己的畸形性格,有力地批判了黑暗社会及其科举制度。7、分析塑造孔乙己形象采用的手段及人物性格特征。(1)阅读谈谈小说中“塑造人物手段”的部分。 这篇小说,作者将孔乙己的容貌、服饰、姿态、语言、行动诸方面交织在一起,使这个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不勤,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在风烛残年之际,这个受“万般皆下

4、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8、讨论本文精巧的艺术构思。以课后练习为线索,学生结合课文思考后回答。9引导答疑。(1)孔乙己是“大约”还是“的确死了”?作者这样结尾,用意何在?小结:“终于”强调一直“没见他”;由于又没有确实消息,故用“大约”表推测。联系前文:“也许是死了”、“已经不成样子”、“还欠十九个钱”、“终于没有见”,此处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2)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小结:小说

5、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3)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小结: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的笑。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反映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冷淡无情。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

6、,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的笑。这是阶级本性所决定的。“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4)文中几处交待了孔乙己的地位?小结:“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能”,“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孔乙己还欠十九”,这些话揭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只是“十九个钱”。当“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拭去时,他便从那冷酷的社会上消失了。孔乙己是被封建文化、封建教育毒害而死的,是被罪恶的封建社会所吞噬的。10、讨论本文的中心思想。讨论后归纳: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当时的昏沉、麻木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