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表单.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22294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表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表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表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表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表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表单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1.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内容分析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本课时的内容是解直角三角形,为了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所以在本课时的开头引入了一个实际问题,从而自然过度到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情境中. 通过例题的讲解后引出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从而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到解直角三角形过程中,使学生能掌握解直角三角形

2、的知识. 以及在解直角三角形时,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即优选关系式.从而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教学难点锐角三角比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学生学情分析1、 学生已经知道正、余弦及正切的定义2、 学生会用所学知道根据直角三角形已知条件求一些未知条件。3、 具有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活动设计信息技术运用说明一、创设情景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新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倒下,树干断处离地面3米且树干与地面的夹角是30。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米?课件二、知识回顾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积累1在一个三角形中共有几条边?几个内角?(引出“

3、元素”这个词语)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微课三、学习新课明确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例题1 在RtABC中,C=900,B=380,a=8,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它边和角.课件加板书四、应用新知明确题目的意义,正确规范写出过程例题2 在RtABC中,C=900,c=7.34,a=5.28,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课件五、学会归纳形成知识系统通过上述解题,思考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至少需要知道几 个元素,才能求出其他元素?六、巩固练习及小结整理和思考本节课有什么

4、收获?什么疑问?个人反思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两锐角之间的关系,边角之间的关系,正确选用这些关系,是正确、迅速的解决直角三角形的关键。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在处理例题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觉得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恰当。结合课程标准,在对教材深入钻研的基础上,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制定了以“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5、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作为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课堂教学,我个人认为教学目标达成度是比较高的。第二,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探索能力、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在学生选择解直角三角形的诸多方法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过多地干预学生的思维,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而后选择了一种解法进行板演。

6、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下了功夫。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觉得也存在一些需要自己深刻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探讨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时,处理的有些过于仓促,讲话语速太快,影响学生的思考时间,有些问题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可能效果更好;在讲正多边形的例题时,从特殊到一般,处理上有些欠妥。又如,课堂总结时,总想把现成的规律性结论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告知他们,但忽视了学生在没有亲身体验与感受的情况下,老师的努力将大打折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提升,注意以学生的思维为发展目标。总之,本节课教学力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新课标下的新课堂的丰富内涵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有益的尝试。着力做到新课堂是数学活动的场所,是讨论交流的学堂,是渗透德育的基地,是学生发现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