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增益(摘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216099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见闻增益(摘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见闻增益(摘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见闻增益(摘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见闻增益(摘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见闻增益(摘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见闻增益(摘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见闻增益(摘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见闻增益序见证与感动仿佛一棵水灵灵的大白菜,呼啦拉从大地上生长出来。这是我再读见闻增益的感受。我和轶深素未谋面,只是因为写新闻报道的关系,和他有过电话的联系,并读到了见闻增益初稿。当时我就感到,这是一本内容厚实的支扶实录。尽管看上去内容驳杂、图文编排不甚讲究,却掩饰不了作者对那片土地的真情,才气毕现。正是这种原始的、第一手的文字和图片记录,留下了一地的风俗面貌,叫人想到“传统”或“文化”这些本原的词语来。借助这个小册子,仿佛和轶深离得很近,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他的细致、耐心和坚忍。作为和轶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本科毕业后,我有过一段在企业工作的日子,闲来无事也写了不少办公室故事,给同事们传阅。在有

2、点枯燥的工作之外,这成了大家放松身心的佐料。借助于文字的固化,彼此拥有了共同的记忆,更加心心相印。文字是有魔力的。这个写作的过程,对自己是一种激励,一种超脱,因为全身心的投入而为生活赋予了新的意义。我想,轶深一定会有同感吧。若干年后,这仍然会是同事们打趣的话题,仍然会是个人记忆里的宝贵财富。当今博客、微博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了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更加关注自我,把文字当作了抒发一时感兴的小玩意儿。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轶深长时间将目光对准了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人,记下劳动的过程,记下他们的闪光点,自己的感情和他们融为一体,最后形成厚重的积累,实在难能可贵。这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使得见闻增益具备了更

3、多传世的意义。和大多数的同学校友相比,轶深走的是一条不寻常的路。我相信,带着见闻增益所体现出来的珍惜当下、不惧困难、热待乡邻、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不论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轶深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更远。交大校友中国教育报记者 董少校老师自序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阴诚无回转之法。既来之,则安之。常言道:“雁过留影,人去留名。”时光不敢虚度,如此以这种方式留下印迹,既为留而留,亦如明镜之反照。愿见闻者皆有增益,斯亦文章名号之寓意也。2010.9.14职责人生如戏,各个角色都有一部剧本,临场发挥固然重要,但照本宣科总不会有错。对我而言,虽然工作日短,但有幸历经许多角色,各个角色应当做什么,

4、不能做什么,也应该尝试小结,心中有秤,才不会大错。分菜不可以小视任何事情。说实话,即使是分菜这种粗浅的体力活,一旦达成数量之后,也会产生明显的高下之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十次搬十斤的货和一次搬一百斤,感觉完全两样。同样,一百米可以冲刺,而千米万米就是慢慢来了。这边的分菜品相也就那些菜而已,数量也就几十斤到几百斤,但是一下子弄个三十几家,就显得漫长而复杂了。我们的分菜单根据学校来分类,不是按照一种菜分多少学校来排的。属于慢工出细活的类型,虽然速度比不上按菜分,却也不易出错。不过对于偶尔出现的菜不够分,之类情况,就要麻烦办公室和采购师傅了。哪种菜缺多少斤,哪种菜换成了别的菜,可是需要耐心加细心来

5、慢慢咀嚼的。守则:照单子一家家慢慢来,不要同时赶进度弄几家。与其出错,还不如稍微缓一下节奏。随感田野老港靠海,风里似乎有一股海味。大治河水向东流淌,这里的土地肥沃无比。大河村是镇农业园区规划所在,养猪场、蔬菜基地、桃园、橘园、养虾场,构成了生态循环,是一个亮点。爽快基地作为农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片的连栋大棚,漂亮美观的生态河道,高耸的玻璃温室,书写的是现代农业的新篇章。生活因奇思妙想而精彩,田野因辛勤耕耘而美丽。新农村,新田园,不妨到老港爽快一观。趣闻轶事老港小学的火箭模型l 出来乍到老港镇,只知垃圾填埋场。验收主管费师傅道:“小杨,不知道吧?中国第一枚试发火箭就是在老港镇弄的,所以老港小学

6、门口树着一个火箭模型,培养小孩的飞天精神。”l 镇上趣闻一则:“王海根放牛”摘自王顺龙师傅珍藏的民俗读物海曲乡情说的是人民公社时期,一名叫王海根的师傅在生产队种田,因为队里养牛的老伯生病,队长就让他帮忙养一段时间的牛。于是王师傅帮忙养牛,把牛养得又膘又壮。这时老伯的病好了,队长就重新让老伯来养牛。谁知那王海根师傅养牛养出了感情,死活不肯把牛交出去,并向队长宣称:“一定要养牛,哪怕不要工分白干也行。”因其执意养牛不取报酬的无私举动,王师傅的事迹传遍乡里,远近闻名。l 镇上的传说:孟姜女出生却说西瓜即将上市,王顺龙师傅教大家怎么挑西瓜。他道:“西瓜要看藤,藤(丝)枯了,瓜就熟了,藤(丝)不枯的瓜是

7、催熟的。”【王顺龙师傅批注:“西瓜成熟在西瓜藤。最靠近西瓜的一根藤丝枯了,西瓜就熟了。不是瓜藤枯了,瓜藤枯掉的西瓜叫死藤瓜勿灵咯。”】l 关于狗,门卫老倪介绍:“这个狗,要看尾巴。它尾巴摇的时候,你和它玩不要紧;它尾巴竖起来的时候,要咬人。还有,它脖子上的毛竖起来的时候也会咬人。”图片故事三两张图片讲述着属于各自的独特故事。变迁时光冉冉,谁知道明天会怎么样?仔细翻看,才发现昨日今朝竟然有了如此变化。听宣老师还有门卫老缪讲:建中路要拓宽,花坛上插草的地方就是新路界。也就是说花坛会拆掉一半,而南边的车房也要改建.餐饮与民俗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各家有各家的特色。老港风情如何?爽快风貌怎样?此中可窥一斑

8、。l 上海金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举行厨师大比武。本着“令学生满意,令家长放心”的服务理念,我公司为进一步改善学生用餐质量,提高公司整体餐饮服务水平,于2010年11月6日在总部大厅举办“厨师大比武”系列活动。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叶花萍师傅脱颖而出获取一等奖,黄八弟师傅和朱爱萍师傅并列二等奖,朱龙花师傅、曹亚平师傅和郁秋根师傅分获三等奖。比武活动中,公司各下属学校食堂的厨师们纷纷展示才艺,拿出招牌菜肴,进行交流比试。比武期间涌现的特色菜如“糖醋老油条”,新菜式“爽快豆腐”等,令评委们赞叹不已。以本次大比武为平台,各校厨师相互交流心得,集合众家之长,探索新型营养菜式以服务广大师生。相信在这次交流比武之

9、后,金爽学生餐一定倍受好评。农业常识原野是广阔的,农民依靠辛勤与智慧,在漫长的岁月里总结出许多东西。科学家们通过复杂而繁琐的实验日以继夜地重复探索,推动着农业产业的发展。这里记录的点滴,有老农民代代相传的老古法,也有现代科技对于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l 青菜生长纪实:以下是合作社南边一块露天田地数月的生长记录。据种田阿姨的介绍,小菜叶子是青菜,田里还有花菜和卷心菜苗,11月初种下以后到春节正好上市,供应节日市场。这里的照片从刚播种开始,一直到菜花盛开,包含了青菜自种子到花实的全部生长过程。让大学生下基层去接“地气”自国家“三支一扶”计划推出到现在,6年间,上海交大就业中心副主任张仁伟一直介入这项工作。他认为,这是一个有利于基层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好项目。“因为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下基层去接地气、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