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206461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教师素质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全国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十年过去了,素质教育基本上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但在具体的实践上,现在的教育活动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教育改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每个影响因素犹如水桶的块板,而最差、最短的那块就是教师素质。因为就教育本身而言,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教育制度设施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素质无疑是处于关键地位的。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它的一切再先进,也将是无济于事的,教育“革新的成功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拉塞尔,1996)。就整体而言,我国教师队伍

2、的素质是不容乐观的。一、 教育观念的偏失-目中无人现在,许多教师面对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学生个体视而不见,满脑子只有两个字“分数”。把考分高的学生定为优等生,考分低 划为差等生。学生考分高就喜笑颜开,学生考分低则阴云密布,学生的分数成了教师情绪的“晴雨表”。一位农村学生写道:“平时,排座位按分数,参加什么活动也按分数,就连老师的那张脸、那张嘴对同学也很有分寸,对差生一张嘴就是无能、废物。许多教师不仅围绕学生的分数评判优劣,而且以分数作为与家长沟通的唯一话题,把家长会开成“谈分”会。分数不但是学生的“命根”,也成了一些教 追求的最高目标。既然在一些教师眼中,教育的全部价值变成了几个孤零零的阿拉伯数

3、字。所以,他们 提高这些阿拉伯数字的数值,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健康等全放在一边。 上海一家长在给(1997年5月5日)的一篇的文章中写道:“我孩子眼下读初中二年级,她从清晨5点多起床,为了上课和做作业一直要到晚上10点多,我计算了一下,光用在学习、作业上的时间就长达13个小时。更可怕的是,他们班级里有一半的同学得了贫血和胃病。由于上课做作业的时间长,许多学生经常产生瞌睡感,注意力不集中和视力、记忆力等严重下降的情况。“这是在教育方面全国领先的上海的情况反映,我国的其它一些地方、做错一道题而抄十遍、百遍的奇闻更是不绝于耳。鲁迅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救救孩子”的呐喊,对那些“目中无人”的教师应该

4、是当头棒喝。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师,是对教育观念认识的偏差。从深层意义上探究,即对教育的目 认识不够。思考教育目的有两种逻辑: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其实,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一对基本矛盾,也是教育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教育目的的指向的根本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澄清“ 人”与“社会”这间的关系。人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人组成的,而人本身又是“社会动物”。因为人不组成社会,人类就无法生存。因此,人组成社会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可见,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的话,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而当前的一些“唯分数”的教师已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这与素质教育倡导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宗旨是格

5、格不入的。根据阿吉利斯的关于人的“不成熟到成熟的”的理论,一个健康的人都是由不成熟以成熟的,但仅有少数人能够达到完全成熟。那是因为组织和社会机构体制障碍了人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走完这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以达到完全成熟。但愿我们的教师切实改变教育观念,做到“目中有人”,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封建等级的师生观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中,“教”字被描绘成教师手执鞭杖教儿童学习知识的情景。教师是权威的化身,靠手中的棍棒维持其绝对支配地位。许慎在中把“教”字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把师生关说为上下关系。这种观念,代代相传,至今还深深地根植于许多教师的头脑中在当今的中国,手执鞭杖在

6、教书的老师可以说大行其道。学生作业做不好挨罚、上课不守纪律挨揍,稍不顺眼遭讽刺挖苦。更有甚者,对偷东西的学生脸上刺上“贼”字,强迫对自己不恭敬的学生口衔从厕所捞上来的塑料袋。学生在这些老师面前成了任意打骂的奴隶。在新世纪来临的今天,民主的思想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许多教师口头上讲民主、自由,骨子里却是封建专制思想。一位高中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因为听到背后有学生叫他的名字,又搞不清到底谁叫的,就以污言秽语对全班学生破口大骂。天地君亲师,老师的名字岂能让学生乱叫的,这不是翻了天了吗!有些老师无视学生的自尊,把学生推向对立面。一位学生在给报社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的语文老师在开学初的自我介绍中说过这样几

7、句话:我的耳朵很灵,眼睛特别快,你们的一举一动,说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点,别想耍花样!还说: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我早摸透了,甭给我玩什么猫腻,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这种老师把旧时监狱的狱卒管犯人的主法用在了现代学生的身上,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哀。有些教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竭尽打击讽刺之能事。据说,有 位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上秦牧的一课,当讲到那句“思维象脱缰的野马。”时,老师用非常欣赏的口吻说秦牧写得好。这时,一位学生提问说,既然是野马,就不可能有缰绳,怎么能说脱缰呢?这位教师听后勃然大怒地说:“我终于知道你成绩不好的原因了。”这些老师

8、为了维护自己的那点虚假的尊严,在教 学上采取一套错误的态度和方法,束缚、压制、打击学生,使学生的智慧、才能、心性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受到摧残。现代的师生观应该是情感互动的和谐关系。首先,教师的权威并不是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是在师生交往过程当中产生的一种影响力。而是在师生交往过程当中产生的一种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观”的偏向,还取决于师生交往中相互人格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的师生关系调查材料表明,最受欢迎的老师第一条就是关心学生、平等对待学生。1998年4月3日发表的一封未署名的学生来信,上面写道:“我觉得,一个老师是否合格,是否优秀,衡量的标准并不是看他(她)

9、所教学生的升学率如何、平均分如何,而是看他(她)能否平等对待学生,能否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其次,明确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独立个体。他们用自己的感觉感知世界,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许多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就是“我讲你听”,要学生“照记照背”。如果学生不愿听或听不进去,他们就认为是“听话机”坏了,要“整治”或“修理”。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和宽容,而不是教师的大包大揽。“请放开你的手”,这是许多学生在苦闷中发出的呐喊。二、 重灌输的教学方法中国的教师历来是以“传道、授业、解感”为已任,教育教学是由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的活动。日本东京都大学小泽有作在中国的教育情况一文中,曾从旁

10、观者的角度指出了我国一些学校教育的弊端:“通过实际观察,使我感到,现实是学校把孩子们圈起来,在学校中以填鸭式教育和死记硬背为主。”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表现为重注入,轻启发;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转化;重机械重复,轻方法指导;重管束,轻放手等。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把知识一古脑儿地贩卖给学生,课后练习铺天盖地,学生成了做练习的机器。“他们把数学文化课变成解题术课,把作文课变成了做文课,把政治课变成了可以死记的符号课,于是便也就有了30道题物理教学法,于是便有了书面化学实验法等。教师在机械的教学中退化,教学又在教师的退化中下降,这不正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吗?”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盛行,“当然,受害最深重的

11、首当其冲的还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时间已经被功课表填满,被父母、被老师所驱赶,不幸做了考试机器,成了分数的奴隶。在课业的重负面前,他们失去了幸福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考试的桎梏之下,他的创造力被滞后的教材、呆板的教法、被充满偏题怪题的考试卷、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标准答案这样的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经过如此的教学,一个个鲜活的富有生气的学生变成了装知识的容器,个性和创造性也随之消失,剩下的只是奴性。西方的教学观与我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截然不同。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担出了“产婆术”,凶认为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要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作为一名“

12、知识的产婆”,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是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而创新能力必须有“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风气”(马林科维奇博士,1998)。所谓“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风气”就是鼓励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而“传道、授业、解惑”人其方式到内容,学生都别无选择,不接受也得接受。这样,本来“教”的对象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却成了被动地被“填”的“鸭子”。因此,以诘问启发为主的“产婆术”才是素质教育所要求教学方法。黄全愈博士提出的“创造性是不能教的”命题,与此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黄先生说:“创造性就是象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行动从思想来。”教育者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由自己的教育思想所支配的,以上所述,教育中的许多不良现象,主要是由于许多教师的教育思想的错误引起的。这些错误的教育思想也阻碍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是教育任务的承担者,名师出高徒,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高素质的教师,素质教育也只能是奢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