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范文尊重德育工作的中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202278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范文尊重德育工作的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尊重德育工作的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尊重德育工作的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尊重德育工作的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尊重德育工作的中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范文尊重德育工作的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范文尊重德育工作的中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尊重-德育工作的中心 我觉得“道德本质上要求的是在各种关系中的个人的自觉行动,即自持”的看法。由于正像马克思说的“道德的根底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根底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 ,人类道德的根本性质是它的主体性,道德开展应该是主体建构的过程。沿着这个思路,必定要实行一种调动人本身的道德内在需求,重在“学道德”的道德教育。如今德育实效不高的重要缘故之一,确实是由于长期轻视甚至反对“学道德”的一种道德教育。而人类开展到今天,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德育,要想追求真正的实效,只能是改变重在“教”的道德教育形式,倡导一种重在“学道德”的道德教育。 施行重在“学道德”的道德教育,关键是把

2、尊重作为道德教育的根底。假如没有这个根底,仍然会回到旧的教育形式。尊重应该是鉴别两种道德教育的试金石。为此我们必须下功夫讨论下面几个咨询题: 1, 什么是尊重? 尊重当中的自尊与尊人是什么关系?, 尊重与道德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尊重是道德的核心需要? , 尊重根底上的道德教育有什么特点? 一、什么是尊重?尊重当中的自尊与尊人是什么关系? 尊重包括自我尊重和对别人、社会和自然的尊重,即自尊和尊人。什么是自尊? 自我尊重,简称自尊。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表现为自尊。“自我尊重是指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与才能被别人与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一种主观需要,是人对本人尊严和价值的追求”。什么是尊人?自尊和尊人是什么关系?

3、 尊重别人、社会和自然,简称尊人。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人既是个人的存在,又是社会存在物。这就决定了道德需要表现为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也决定了道德需要的核心尊重同样具有二重性,即自尊和尊人的统一。 自尊尽管是人们主动开展的动力,但是不管是自尊的构成和自尊的开展,都离不开四周世界的妨碍和制约,离不开和四周世界的互动。人要想获得自尊,得到开展,就要不断地调理本人和四周世界的关系,这里有认识关系,实践关系,而最本质的是价值关系,也确实是尊重的关系(尊重确实是建筑在价值评价上的一种态度)。假如不尊重别人,自尊也不能获得;假如一个人最高的追求的是自我价值,那么说明他明白得价值是什么,也就会同样理解别人的

4、价值,尊重别人的价值。因而自尊总是和尊人联络在一起。各种道德学习都是在错综复杂的自尊和尊人这个根底上实现的。 二、 尊重与道德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尊重是道德需要的核心? 道德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需求,正是道德的自律性质决定了尊重是这种精神需要的核心。能够从三方面来分析: 尊重是道德需要的核心。“道德需要在精神需要中居于核心肠位,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之一。道德培育的成功与否,在非常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关于道德需要的自觉程度”。 怎么样使一个人的道德需要到达自觉程度?就要抓住“尊重”这个核心需要。由于自尊和尊人是只有人类才能具有的一种价值需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人生活的根本目的和追求,因而也是人主动开展的

5、动力。抓住了“尊重”这个道德需要的核心,才是在道德教育上坚持了“以人为本”。例如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第一天上学就哭着回来了,她说“一连四节课老师都没有看我一眼”;另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妈妈说“您对我批判是应该的,但是态度要好,由于我也有自尊心”。假如我们能看到他们的主体性,把发觉他们的自尊和满足他们的自尊作为道德学习的起点,就会发觉一种新的主体性道德构成的途径。三、 尊重根底上的道德教育有什么特点? 尊重根底上的道德教育确实是一种重在“学道德”的道德教育。这种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确实是注重和满足受教育者的尊重需要。 在道德学习中尊重之因而重要,是由于自尊是他们主动开展的动力。而只有尊重他们才能

6、使他们产生自尊,自尊是产生道德自主构建的根底。 有研究说明,“缺乏半岁的婴儿,关于其他婴儿的哭声表现出特别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事实上也是儿童最早表现出来的对别人的一种理解与同情”。 在生活中经常看得到幼小的儿童为小鸟的负伤而落泪,为小鱼的死亡而痛哭,这正是人类具有道德潜能的表现,也是证明人能够进展道德学习的依照。 因而,重在“学道德”的道德教育,首先就要认真地发觉每个人的道德需要,引导他进展道德的自主构建。 假如不相信人有道德潜能,也不会去发觉人们的道德需要,自然会去尊崇突出外在约束性的道德教育,因而“不打不成才”,“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患”就会成为他们笃信的教育理念。 道德需要并不完

7、全都是天生的,后天还需要接着培养。当一个小孩去给奶奶按摩的时候,可能是出于模拟,甚至是好奇。但是在按摩过程中他和奶奶互动,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就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道德需要。成人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镜子(正确又精确的反应)和灯塔(价值引导)作用,确实是非常好的道德需要培养。由于在这个过程中,成人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是在尊重小孩自主构建的根底上进展。 有一个母亲做得非常好,她说:平时和小孩我们俩玩,我不让着她,如此,她就养成了适应,发生了冲突她也能够忍让。这位母亲确实是擅长在和小孩玩的时候,不但教育了小孩尊人,也同时教育了小孩自尊。 有一个老师说得非常好,她说:老师爱的本质则是唤醒。当我们试图使教育超越纯粹说教的范畴,而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获得自我教育的成功时,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老师的爱起到的是唤醒作用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这确实是在尊重根底上产生的成功的道德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