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104196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原理(下)题库( 1)一、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括号内)1、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与混合物质量之比称为该组分的(A )。A. 质量分数 B. 摩尔分数 C. 质量比2、关于精馏塔中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B )。A. 实际上不存在理论塔板 B. 理论塔板仅作为衡量实际塔板效率的 一个标准。C. 理论塔板数比实际塔板数多3、在精馏塔中每一块塔板上( C )。A. 只进行传质作用 B. 只进行传热作用 C. 同时进行传热传质作用4、气体吸收过程中,吸收速率与推动力成( A )。A. 正比 B. 反比 C. 无关5、气体的溶解度很大时,溶质的吸收速率主要受气膜一方的阻力所控制, 故称为( A )

2、。A. 气膜控制 B. 液膜控制 C. 双膜控制6、普通温度计的感温球露在空气中,所测得的温度为空气的( A )温 度。A. 干球 B. 湿球 C. 绝热饱和7、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物质的量之比称为该组分的(B )。A. 质量分数 B. 摩尔分数 C. 质量比8、在蒸馏过程中,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挥发性相差越大,越( B )进行分 离。A. 难 B. 容易 C. 不影响9、气体吸收过程中,吸收速率与吸收阻力成(B )。A. 正比 B. 反比 C. 无关10、气体的溶解度很小时,溶质的吸收速率主要受液膜一方的阻力所控制, 故称为( B )。A. 气膜控制 B. 液膜控制 C. 双膜控制

3、 11、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 100kmol/h ,xF=0.6 ,要求得到塔顶 xD 不小 于 0.9 ,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B )A 60kmol/h B 66.7kmol/h C 90kmol/h D 不能定12、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 化 ( B ) 。A 平衡线 B 操作线与 q 线 C 平衡线与操作线 D 平衡线与 q 线13、下列情况 ( D ) 不是诱发降液管液泛的原因。A 液、气负荷过大 B 过量雾沫夹带 C 塔板间距过小 D 过量漏 液14、以下有关全回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 )。A、精馏段操作线与提馏段操作线对角线重合B 、此时所

4、需理论塔板数量多C塔顶产品产出量少D、此时所用回流比最小15、吸收操作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 B )的不同而进行分离 的。A、相对挥发度 B、溶解度C 、气化速度D 、电离度16、用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时,( A)下吸收效果最好。A.低温高压B.高温高压C 高温低压D.低温低压17、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A )。A.气体混合物B 液体均相混合物 C 互不溶液体混合物D.气液混合物18、某气相混合物由甲 . 乙两组分组成,甲组分占体积 70%,乙组分占体积 30%,那么 ( B )。A甲组分摩尔分数是0.3 B 乙组分压力分数是0.3C 乙组分质量分数是0.7 D 甲组分质量分数是0

5、.719、 根据拉乌尔定律,以下(C )混合液可视为理想溶液,A乙醇水溶液B 硫酸水溶液C 苯和甲苯溶液 D .硝酸水溶液20、在某板式精馏塔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 )。A轻组分的含量越往塔顶越低B 重组分的含量越往塔底越低C.往塔顶轻组分含量越高D越往塔顶重组分含量越高21、 双组分连续精馏提馏段操作线位置一般与(D )无关。A.量的多少 B.进料的热状况C .液的组成 D .回流比22、 在某连续精馏塔的操作中,若进料温度降低,一般会导致:( C )。A、塔顶产品质量提高B .残液中轻组分的含量降低 C塔顶产品产量提 高 D 塔釜产品产量降低23、 用水吸收氨时,其吸收过程的阻力主

6、要在(C )。A液膜B .相界面C .气膜 D .气膜和液膜24、 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的计量单位是(B )。A、米制 B、国际单位制C 、公制 D 、市制25、 在蒸发操作中,溶质在蒸发前后的质量不变,这是因为(C )。A、为便于计算而假设的B 、设备密封较好,无泄漏 C 、溶质是不挥发的 D 、溶质质量大于溶剂质量26、蒸馏操作属于( C )。A、传热 B 、传质 C、传热+传质D 、传媒27、若某精馏塔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0.75x+0.216 ,则操作回流比为 ( C )。A、 0.75 B 、 0.216 C 、 3 D 、 1.528、吸收操作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 B

7、 )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A相对挥发度B 、溶解度 C 、气化速度D电离度29、目前应用最广的气体吸收理论为( A )。A、双膜理论B、边界层理论 C 、溶质渗透理论D吸附理论30、用水吸收下列气体时,A、氯化氢BD乙炔气31、用水吸收下列气体时,A、乙炔气BC 、 D )属于液膜控制。、氨C、氮气B 、 C )属于气膜控制。、氨C 、氯化氢D氯气32、混合气体中能被液相吸收的组分称为( B )。A、吸收剂 B 、吸收质 C 、吸收液 D 、溶液33、 增加吸收塔压力,液相应增加了混合气体中被吸收气体的(A ),对 气体吸收有利。A、分压B 、浓度 C 、温度 D 、流速34、二元连续精馏操作中进

8、料热状况参数q的变化将引起(D )的变化。 A、平衡线和对角线 B、平衡线和进料线C、精馏段操作线和平衡线 D、提馏段操作线和进料线35、有关精馏操作的回流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回流比的最大限度是无穷大,最小限度是不回流B、回流比越大,操作线与平衡线的距离越远C全回流时精馏所用理论板层数最多D、精馏操作回流比一定是最小回流比的1.02.0倍百倍b36、对于板式精馏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板式精馏塔,进料板位置是随意选取的B、板式精馏塔,塔顶可采用全凝器,也可采用分凝器C、板式精馏塔,每一块塔板都是一块理论板D板式精馏塔的分离效果一定优于填料式精馏塔的分离效果。37

9、、对于间歇精馏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间歇精馏只有提馏、以上说法都不对A、间歇精馏既有精馏段又有提馏段B段没有精馏段C、间歇精馏只有精馏段没有提馏段D38、 填料吸收塔气液传质发生在(B )。A、填料表面 B、润湿的填料表面C 、填料液层 D 、填料空间39、精馏塔操作时,回流比与理论塔板数的关系是( B)A 回流比增大时,理论塔板数也增多 B 回流比增大时,理论塔板数减少C 全回流时,理论塔板数最多,但此时无产品 D 回流比为最 小回流比时,理论塔板数最小40、精馏塔内上升蒸汽不足时将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 B)A 液泛 B 泄漏 C 雾沫夹 带D 干板41、精馏过程中,当其它条

10、件不变时,回流比增加,塔顶易挥发组分浓度(C)A 减小 B 不变 C 增加 D 不能确 定42、精馏塔温度控制最关键的是( C)A 塔顶温度 B 塔底温度 C 灵敏板温度 D 进料温度43、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工单元操作的是 (C)A 解吸 B 精馏 C 水解 D 吸收44、连续精馏,提馏段操作线位置一般与(A)无关。A 进料量的多少 B 进料的热状况 C 釜残液的组成 D 回流比45、蒸馏分离的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的(B)不同。A 浓度 B 挥发度 C 温度 D 溶解度46、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是 R/ (R+1) ,全回流时其斜率等于( B)A 0 B 1 C8 D -147、吸收操作有利条件是

11、 ( B )A 低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高温低压 D 高温高压48、在蒸馏生产过程中 ,从塔釜到塔顶( B ) 的浓度越来越高 .A 重组分 B 轻组分 C 混合液 D 各组分49、根据双膜理论 , 在气液接触界面处 (D)A 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 B 气相组成小于液相组成C 气相组成等于液相 组成 D 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平衡50、蒸馏塔板的作用是 (C)A 热量传递 B 质量传递 C 热量和质量传递 D 停留液体51、酒精水溶液的蒸馏属于( B )A 普通精馏 B 恒沸精馏 C 萃取精馏 D 水蒸气蒸馏52、在常压下 ,用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若用水量增加 , 则出口液体 中的二

12、氧化碳浓度将 (B)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确定53、难溶气体吸收是受 (B)A 气膜控制 B 液膜控制 C 双膜控制 D 相界面54、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气体吸收理论为 (A)A 双膜理论 B 边界层理论 C 溶质渗透理论 D 层流理论55、吸收过程产生液泛现象的主要原因 (C)A 液体流速过大 B液体加入量不当C气体速度过大 D温度控制 不当56、吸收操作是 (B)A根据喷淋液体确定进气量 B根据进气量确定进液量C进气量可以通过进气阀调节 D排液量可以通过排液阀调节57、在 Y-X 图上, 吸收操作线总是位于平衡线的 (A)A 上方 B 下方 C 重合线上 D 不知道58、对于逆流

13、操作的吸收塔 ,其他条件不变 ,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 , 则(D)A 吸收推动力最大 B 吸收率最高 C 出塔器浓度最低 D 吸收液浓 度趋于最高59、工业生产中的蒸发通常是 (B)A 自然蒸发 B 沸腾蒸发 C 自然真空蒸发 D 不确定60、 (C) 对解吸有利A 温度高、压力高 B 温度低、压力高 C 温度高、压力低 D 温度低、 压力低61、混合气体中被液相吸收的组分成为( B)A 吸收剂 B 吸收质 C 吸收液 D 溶剂62、吸收过程的推动力是( B)A 气相浓度与液相浓度之差 B 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差C 塔顶与塔底出口浓度之差 D 流体与界面上的浓度之差63、化工管道中,外表

14、面涂银白色的管道走的是( A)A 油类及可燃液体 B 冷冻水 C 仪表用空气 D 煤气及可燃气体64、精馏塔釜温度过高会造成( B)A 轻组分损失增加 B 塔顶馏出物作为产品不合格C 釜液作为产品质量不合格 D 可能造成塔板严重漏液65、精馏操作中,全回流的理论塔板数( B)A 最多 B 最少 C 为零 D 适宜66、吸收塔尾气超标 , 引起的原因可能是 (D)A 塔压增大 B 吸收剂降温 C 吸收剂用量增大 D 吸收剂纯度下降67、吸收时, 气体进气管管端向下切成 45度倾斜角 ,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 (B) A 气体被液体夹带出塔 B 塔内下流液体进入管内C 气液传质不充分 D 液泛68、在(D)两种干燥器中,固体颗粒和干燥介质呈悬浮状态接触.A 厢式与气流 B 厢式与流化床 C 洞道式与气流 D 气流与流化床69、其他条件不变 , 吸收剂用量增加 , 填料塔压强降 (C)A 减小 B 不变 C 增加 D 不能确定70、湿空气不能作为干燥介质的条件是 (B)A 相对湿度大于 1 B 相对湿度等于 1 C 相对湿度等于 0 D 相对 湿度小于 071、严重雾沫夹带将导致 (B)A 塔压增大 B 板效率下降 C 液泛 D 板效率提高72、用对流干燥方法干燥湿物料的时候 , 不能除去的水分为 (A)A 平衡水分 B 自由水分 C 非结合水分 D 结合水分73、在吸收操作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