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神经冲动的传递— 高二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07526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神经冲动的传递— 高二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3神经冲动的传递— 高二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3神经冲动的传递— 高二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3神经冲动的传递— 高二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3神经冲动的传递— 高二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神经冲动的传递— 高二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神经冲动的传递— 高二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神经冲动的传递一. 选择题1.如图是有关突触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末梢上也存在神经递质的受体B.突触就是指两个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C.根据突触接近的部位分类,突触有2种类型D.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后,突触后膜就会产生动作电位2.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a点兴奋时,a点膜内电位为正、b点膜内电位为负C.神经递质存在于中,处液体属于组织液D.神经递质通过的方式为自由扩散3.下列有关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

2、膜,突触后膜是胞体膜或树突膜B.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C.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当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的相应变化是( )A.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B.发生作用后,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迅速被降解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5.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依赖于突触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神经递质释放后

3、,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增大C.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能够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D.神经递质的释放可能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6.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如乙酰胆碱可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可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时都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B.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D.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都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7.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为突触小体,每个

4、神经元只能形成1个突触小体B. 物质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都迅速被降解,以免持续发挥作用C. 结构只能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肌细胞、腺体的细胞膜D. 突触间隙内的物质通过时,物质不与相结合8.如图1和图2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作用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兴奋性突触传递兴奋时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兴奋性神经递质会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从“外正内负”转变成“外负内正”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结合后,经胞吞作用进入突触后神经元D.抑制性突触的突触后膜上“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始终没有发生改变9.图示为神经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膜电位的变化可导致结构的定

5、向移动和的释放B.物质在突触间隙的扩散,离不开组织液的运输作用C.结构的开启可使物质进入细胞内而引起乙细胞的兴奋D.图中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等功能10.如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为效应器B.神经递质的释放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肌肉细胞收缩,-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不能发挥其功能,当发生-银环蛇毒中毒时

6、,肌肉会出现痉挛现象D.肉毒毒素能特异性地与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结合,从而阻止兴奋的传递11.如图表示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接受神经递质前,突触后膜的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外负内正的电位改变D.若用药物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12.多巴胺(DA)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通常情况下,通过神经冲动释放的DA很快被转运蛋白(DAT)从突触间隙等量重吸收,

7、过程如下图。毒品可卡因会与DAT结合,阻断DA的重吸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A将DA释放至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B膜上的特异受体与DA结合后会引起膜内变为正电位C.吸食可卡因可缩短DA对脑的刺激时间,使机体产生强烈愉悦感D.长期吸食可卡因可能会使细胞B对DA的敏感性降低,使机体精神萎靡13.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或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B.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和处,且电位大小相等C.通过结构,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处兴奋的传递二. 填空题14

8、.下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受体)时,C(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分析回答:(1)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结构)组成部分。(2)轴突末端释放Ach方式是_,Na+由通道进入细胞内,其运输方式是_。(3)当Ach作用于A时,在骨骼肌细胞内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Ach,骨骼肌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4)神经一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

9、出现_症状。(5)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_症状。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轴突末梢上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A正确;突触是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近的部分,B错误;由图可知,突触有3种类型,分别为轴突末梢与轴突末梢相接近、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近和轴突与树突相接近,C错误;乙酰胆碱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受体通道打开,导致后膜去极化,产生一个小电位,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才会刺激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2.答案:B解析:轴突末端膨大形

10、成突触小体,A错误;a点兴奋时,膜内电位为正电位,而未兴奋部位的b点膜内电位为负电位,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突触间隙处液体属于组织液,C错误;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为胞吐,D错误。3.答案:D解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胞体膜或树突膜,A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不同步的,突触前膜先兴奋,突触后膜再兴奋,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

11、变,C正确,D错误。4.答案:D5.答案:C6.答案:B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不需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运输,A错误。神经递质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就被立刻灭活或运走,同时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C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可增大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形成动作电位。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增大突触后膜对阴离子的通透性,而不是使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D错误。7.答案:d解析:A、结构为膨大的突触小体,每个神经元

12、能形成1个或多个突触小体,A错误; B、物质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能迅速被降解或回收再利用,以免持续发挥作用,B错误; C、结构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或肌细胞、腺体的细胞膜,C错误; D、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间隙内的物质通过时,物质不与相结合,D正确。 故选:D。8.答案:C解析:兴奋性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过程中,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正确;图中显示,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钠离子内流,从而出现内正外负的膜电位,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结合后即失活,被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不会进入突触后神经元,C错误;当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氯离子

13、内流,这样使得外正内负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D正确。9.答案:C解析: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甲(突触前膜)引起甲膜电位发生变化时,可导致结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向突触前膜方向移动,并且释放(神经递质),A正确;突触间隙内充满组织液,物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扩散,离不开组织液的运输作用,B正确;结构是突触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构(受体)能与物质(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乙细胞的兴奋或抑制,物质不能进入突触后神经元,C错误;图中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等功能,D正确。10.答案:C解析: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A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

14、说明细胞膜具有一个定的流动性,B正确;-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那么乙酰胆碱就不能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肌肉不能收缩,表现是肌肉松弛,C错误;根据题干中信息“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肉毒毒素能特异性地与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结合,会导致Ca2+无法内流,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从而阻止兴奋的传递,D正确。11.答案:D解析:接受神经递质前,突触后膜的电位是静息电位,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A正确;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神经递质有两种类

15、型,即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外负内正的电位改变,C正确;若用药物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不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也可能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抑制,D错误。12.答案:C1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或处要产生兴奋,必须要有足够强度的刺激,刺激强度太小不能引起兴奋的产生,A正确;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所以处产生的兴奋可能传到处也可能不能传到处,故处的电位大小与处可能不同,B错误;结构是突触,兴奋在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生物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