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073365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一、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归因(一)计算错误心理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许多,但是家长和学生将计算错误笼统地归为“粗心大意”这个“粗心”大多是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原因造成的。1、计算心理不够重视,感知比较粗略。大多数学生对计算题都是十分轻视的,在他们看来,计算只不过是算数,是最不用动脑筋的数学题。首先是思想上的不重视,从而导致了他们在计算方面的不认真,又由于他们的年龄

2、特点,感知比较粗略,就更容易出错,我在平日的练习测试中发现,题目中明明是写着56,学生在下一步计算中居然抄写成65,明明是加法,学生就列成了减法, 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与此类似的忧郁感知的粗略而导致的错误并不在少数。2、思维定势的干扰。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的定势则可以阻碍知识的迁移。在数学计算中,尤其是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例如,128+35070,由于前面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算,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之下,学生就很容易忽略掉35070(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3、这一运算顺序)。3、短时记忆比较弱。人们所记忆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储存,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及时的提取。短时记忆一般是保存信息的时间在1分钟左右,这1分钟的保存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还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短时记忆还是比较弱,因此他们常会因为记忆时提取失误而出错。例如,学生在计算1254时,就很容易忘记每一位满几该向前一位进几,从而导致算错了数。4.强信息干扰。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在遇到与强信息类似的新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干扰正常思维活动,造成计算错误。如,1258是一个强信息,当学生计算12581258式题,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12581258=10001000

4、=1,“凑整”因素对学生产生了强烈刺激,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二)计算错误知识方面的原因除了心理方面原因,知识方面的欠缺也是导致计算失误的一大原因。1、 口算不熟,基础知识不扎实。笔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熟练,乘法口诀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简单,而且错误率也是比较小的,但是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却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一个方面,在笔算出现进位或者是退位减的时候,这些薄弱的地方就会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2、算理不清,概念不明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

5、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学生学习使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8599+85=85(99+1),如果学生没有弄明白是“99个85加上1个85所以等于100个85”这样的算理,就根本不理解加1的含义,而是容易算成85(99+85),造成失误。再如,32101=32(100+1)也是同样的道理,101个32相加也就是100个32再加上1个32,如果算理不清楚,形成错误,是在所难免的。3.计算技能未形成。新课程提倡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有的教师因未能很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出现了算用颠倒现象,学生基本算理未理解

6、,急着进行大量生活应用;还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大量时间化在探究算法上,不注重算法提炼,最终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不用说能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二、如何纠正学生的计算失误。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了学生在计算中出错的原因之后,我们应该对如何纠正他们的计算错误进行方法指导,从而减少或避免他们的计算失误。1、强化口算基本训练。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逐步熟能生巧。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

7、,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每天坚持3-5分钟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加强“听算”。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如乘法中特殊积52,254,1258等。通过坚持不懈口算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2、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通过直观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学中注意讲清计算中应掌握的各种算理,运算法则,并要求学生在每次计算前一定要看清题目,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动笔计算。同时强调:暂时还没有计算到的部分,要按原来的顺序写下来。在计算教学

8、中,必须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从而发展学生智力,并促进运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大量错误由不良学习习惯造成,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要求学生做到计算书写规范、工整,养成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后复查检验,自我纠错的习惯。4、错误积累整理。教师应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活疗”。教师可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提出解决办法。每次记录抓住要点,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学生也可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切不可把计算错误笼统地归为“粗心大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