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0727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5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doc(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声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丘北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目 录放射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成员组成1放射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管理制度及职责2放射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活动记录3放射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小组成员组成组 长: 李会明成 员: 王国龙 金树堂 张培宏 谭于伟 许荣翠 联络员:王国龙放射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及职责1.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2. 凡入院2周以上诊断不明或疗效较差的病例;住院期间相关检查有重要发现可能导致诊疗方案的

2、重大改变;病情复杂疑难或者本院本地区首次发现的罕见疾病;病情危重或者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以及科室认为必须讨论的其他病例。3. 讨论由各医疗组提出或者科主任指定,科主任或医疗组长主持,本科(组)医师、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特殊情况也可邀请职能部门、医院领导参加或者由医院组织全院性讨论。进修、实习的其他医务人员也应参加讨论会。4. 讨论前由经管住院医师将相关医疗资料收集完备,必要时提前将病例资料整理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讨论时由经管医师简明介绍病史、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治医师应详细分析病情,提出开展本次讨论的目的及关键的难点疑点等问题;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充分发表意见和

3、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并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5. 讨论情况应由主管医师详细书写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必须有讨论主持者签名)并登记在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登记本内。丘北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表姓名 吴熊坤 性别 男 年龄 65 床号24住院号 4318191 入院日期2010.1.4 简要病史及临床诊断 主诉:扭伤致左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4月。查体:左踝关节青紫,稍肿胀,左下肢跛行。讨论原因左侧跟腱中部连续性中断,断端挛缩,断端间距约0.3cm,周边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CDFI示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左侧跟腱断裂。术中所见:左侧跟腱断裂。讨论跟腱

4、断裂的超声表现。讨论结果超声表现跟腱断裂最常见部位为跟骨附着点上方2-6点处。部分性跟腱超声表现:跟腱内部出现部分纤维中断或低回声区,也可延伸至肌腱表面并伴有腱旁组织炎,以及腱旁积液。完全性跟腱超声表现:呈纤维状结构的跟腱组织完全性中断和血肿,断端可见挛缩。(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跟腱断裂为临床常见外伤性疾病,以往依赖于临床医师经验判断,超声诊断的优势在于可以动态实时观察跟腱的变化情况,活动时的动态变化,诊断时应注意:1.是否有断裂跟腱形成的断端低回声及少量积液;2.腓肠肌形态是否出现变化,断端肌肉挛缩是诊断要点。参加讨论人员签名 2010 年1 月 15 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疑难、危重病

5、人临床讨论记录表姓名 南平 性别 男 年龄 44 床号11住院号 4412591 入院日期2010.2.11 简要病史及临床诊断 因腘窝无痛性肿块就诊。讨论原因左侧腘窝腓肠肌外侧头近心端与股二头肌之间皮下探及一大小约1.5cm0.8cm实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边缘规整,其内回声欠均,肿块上下两端呈“鼠尾征”,CDFI及PDI示: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左侧腘窝偏外侧实性肿块(考虑神经纤维瘤)。MRI:左侧腘窝区占位,考虑神经源性肿瘤。术后病理:滑膜囊肿并神经鞘瘤。 讨论神经鞘膜瘤的超声表现。讨论结果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细胞,有恶变可能,临床多见于30-50岁患者。超声表现:圆形或椭圆形

6、,多为2.0-4.0cm,边界清晰,伴包膜回声,后方回声可见增强。内部血流信号偏多。短期内增大,囊壁不规则增厚,边界模糊或无包膜时应疑有恶变。神经纤维瘤:起源于神经纤维母细胞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有周围神经分布的任何部位。可单发或多发。可恶变。超声表现:圆形或梭形,可见分叶,边界清楚,有时可见包膜,后方回声无改变或轻度增强。如短期内增大,呈不规则形,边界不清,无包膜时疑有恶变。鉴别:神经鞘瘤大多有包膜回声,相对神经干成偏心性生长;而神经纤维瘤呈中心性生长,两端有逐渐变细的神经结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以往对神经的影像学诊断依赖与MRI,近年来超声诊断神经性病变逐渐普遍,对诊断神经源性疾病应注意

7、:1.熟练掌握解剖结构,避免定位错误;2.应与其它良性疾病相鉴别,如纤维瘤、脂肪瘤等。参加讨论人员签名 2010 年2 月 15 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疑难、危重病人临床讨论记录表姓名 普玉清 性别 女 年龄 46 床号 35住院号 4416166 入院日期2010.3.3 简要病史及临床诊断 因左腮肿物入院治疗。讨论原因于左侧腮腺内探及一大小约3.3cm2.5cm2.2cm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边缘尚规整,其内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小囊腔,CDFI及CDE显示:肿块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PW可引出小动脉频谱,PS=16cm/s,RI=0.76。左侧腮腺实性肿块(考虑混合瘤可能)。术后病理

8、:(良性)肌上皮瘤。讨论肌上皮瘤的超声表现。讨论结果腮腺肌上皮瘤的发生率不及全部涎腺肿瘤的1%,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单侧无痛性、缓慢生长、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的肿块,一般活动度较好,质地中等、大小不一,多数为实性,少数为囊性,质地中等或稍偏硬,部分病例有恶变倾向 。腮腺肌上皮瘤的二维超声表现:肿物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者表面呈分叶状,周围界限清楚,内部为均匀的低回声,CDFI显示肿块内可见少许高速中阻血流信号,肌上皮瘤和多形性腺瘤的声像图极为相似,不易鉴别。组织学上的区别在于:肌上皮瘤是以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为主构成的结构较单一的肿瘤,而多形性腺瘤是以导管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共同构成的多

9、形性的肿瘤。声像图上虽然二者不容易鉴别,但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以及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型性腺瘤,因肿瘤含有肿瘤性上皮组织和黏液样组织,组织学上城混合性或多型性而得名。是最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约占全部涎腺良性肿瘤的90%,以腮腺最多见。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缓慢的涎腺肿块,小者数毫米,打着可达20cm,多为单侧发生。触诊肿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活动,质地中等硬度,合并囊性变是可扪及波动感。超声表现:1.腺体呈局限性增大。2.腺体内见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的低回声区,较周围正常腺体组织回声低;

10、3低回声区内回声均匀,当肿块较大(大于3cm)时其内回声可不均,出现强回声、无回声或分隔等。4.病灶与周围正常腺体组织分界清楚。5。CDFI示肿块内可见提篮样血流信号,为细小血管网包绕肿块。少数肿瘤内血流信号很少。(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腮腺肌上皮瘤发生率低,超声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应注意与腮腺混合瘤的鉴别参加讨论人员签名 2010 年3 月 22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疑难、危重病人临床讨论记录表姓名 黄小英 性别 女 年龄 22 床号11住院号 4341561 入院日期2010.4.11 简要病史及临床诊断 因急性腹痛入院。讨论原因子宫:前位,大小约8.5cm5.5cm4.7cm,形态、大小

11、正常,肌壁间回声不均匀,内膜厚约0.85cm,于子宫底部探及一高回声结节,大小约2.5cm1.9cm,边界清,边缘不规整,CDFI、CDE及PW未引出异常血流及频谱。左侧附件区探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3.2cm2.6cm,边界清,边缘规整。于子宫周边附件区探及片状分层状低回声结构包绕子宫,范围约12.8cm5.0cm,结构紊乱不清,可见带状液性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腹腔探及散在大片状液性暗区。1.盆腔子宫周边异常结构-血肿可疑,建议妇科详查。2.左侧附件区囊性包块。3.子宫底部肌瘤、肌层回声不均。4.腹腔大量积液。术后病理:左侧输卵管妊娠。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超声表现。讨论结果输卵管妊娠三大症状:停

12、经、腹痛、阴道流血us表现:子宫稍大,宫内无妊娠囊声像,大多数宫内膜明显增厚,在卵巢旁仔细寻找类妊娠囊结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输卵管妊娠为妇科常见急腹症,诊断应注意:1.结合病史,有无HCG值的增高;2.应耐心、仔细在附件区寻找类似妊娠囊的结构,有无异常肿块;参加讨论人员签名 2010 年4 月 18 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疑难、危重病人临床讨论记录表姓名 史成 性别 男 年龄 52 床号16住院号 4418788 入院日期2010.5.21 简要病史及临床诊断 因左侧胸背部肿块入院。讨论原因于左侧胸背部(患者所述包块处)背阔肌肌层内探及一大小约6.7cm3.8cm实性等回声不规则肿块

13、,边界清,形状不规则,深部向内突出,位于肋间隙之间,CDFI及能量图立体成像示包块内部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左侧背阔肌肌层内实性肿块(倾向良性,多考虑脂肪瘤)。术后病理:脂肪瘤。讨论脂肪瘤的超声表现和诊断要点。讨论结果脂肪瘤:在软组织肿瘤中占49%,居软组织良性肿瘤的第一位。主要发生与皮下脂肪组织。身体的近心端,如:下肢、上肢、肩、背、胸、颈部多见;而远心端如手、脚、头部则少见。超声表现:可单发或者多发,多为椭圆形,或分叶状,其长轴与皮肤平行,长径与厚径的比值大于2。边界可清晰,见包膜;也有一部分边界模糊,不清晰。多呈低回声,脂肪含量越高回声越低。内部回声较均匀,后方回声无变化。(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脂肪瘤定性诊断不难,但需与其它疾病鉴别:1.纤维瘤;2.脂肪肉瘤;3.其它高回声病变。参加讨论人员签名 2010 年5 月 24 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疑难、危重病人临床讨论记录表姓名 刘明艳 性别 女 年龄 43 床号 33住院号 4419472 入院日期2010.6.6 简要病史及临床诊断 长期尿失禁就诊。讨论原因膀胱:充盈可,膀胱形态失常,膀胱壁连续性中断,与阴道相通,瘘口内径约0.39cm,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增多。经直肠超声探查:子宫:前位,大小约6.2cm4.4cm2.7cm,形态、大小正常,肌壁间回声均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