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练习题.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06836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练习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第4节:光的折射练习题选择题1(12镇江)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A在水池边看到水中的鱼 B月食的形成C平静的水面倒映出蓝天白云 D茫茫白雪看上去非常刺眼2(12湘西)我们常常发现,放在盛水玻璃杯中的筷子(如图所示),看上去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3(12莆田)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自由游动。人向池塘中看去,好像鱼在白云中游动,关于人看到的鱼和白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鱼是实物,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实物,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C鱼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D鱼是光折射形成的

2、虚像,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4(12朝阳)以下现象与光的折射无关的是(B)A雨后彩虹 B杯弓蛇影 C海市蜃楼 D鱼翔浅底5(12河南)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B) A立竿见影 B潭清疑水浅 C池水映明月 D一叶障目6(11义乌)从水面上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这是(B)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7(11泉州)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D)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立竿见影 D海市蜃楼8(11遵义)下列属于光折射的是(D)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 B观察数目在水中的倒影C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 D从水面上看到

3、水中物体的像比物体位置高9(11深圳)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0(11沈阳)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A)A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底比实际浅B夜晚看到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C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更广阔的范围D晴朗夏日的中午,在树下看见圆形的光斑11(11衡阳)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是(D)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的形成 D海市蜃楼12(11宁德质检)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D)A镜中花 B立竿见影 C小孔成像 D清澈的池水看起来很浅 13(11丹东)下列现

4、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C)A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B岸边大树在水中的倒影C春游时,同学们相互看到在溪水中的腿变短 D阳光下红花更加鲜艳14(10南充)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是(D ) A路灯下人的影子 B白云在湖中的倒影 C黑板反光,看不清粉笔字 D中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高一些15(10天水)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D)A立竿见影 B平静的湖面上出现桥的倒影 C“日食”的形成 D看到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16(10凌海)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A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

5、传播 D光的色散17(10自贡)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不断增大,折射角将DA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B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C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18(09四川遂宁)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C)A“湖光映彩霞”一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凝水浅”一光的折射现象C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19(09湖北荆门)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D)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20(09湖南益阳)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B)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21(09武汉)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B)A小孔成像 B站在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C树在水中的倒影 D日食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