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学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06379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曹刿论战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曹刿论战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曹刿论战 6-21-c 新授课 4 马秀菊 马秀菊 赵喜春 12、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的解释2会翻译重点句子3理解文章内容可以答准并实记相关问答题。学习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较好的文言语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预习导学 知 识 储 备 一、了解基本知识1、 左传简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

2、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字 词 梳 理 3、初读课文,结合注释或工具书,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1) 曹刿( ) (2)

3、 又何间( )焉 (3) 肉食者鄙( ) (4) 弗( )敢加也 (5) 小惠未徧( ) (6)小信未孚( )(7) 公与之乘( ) (8) 战于长勺( )(9) 下视其辙( ) (10)登轼( )而望(11)彼竭( )我盈( )(12)望其旗靡( )(13)夫( )战 (14)牺牲玉帛 ( )合作研讨 环节一 朗 读 评 读 朗读课文,(范读、指名读、齐读)然后从读音、节奏、朗读停顿等方面互评。 环节二 疏 通 文 意 一. 解释加点的字。1.齐师伐我 2.肉食者谋之 3.又何间焉 4.肉食者鄙 5. 未能远谋 6.衣食所安 7.弗敢专也 8.小惠未徧 9.民弗从也 10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 1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忠之属也 14.公将鼓之 15.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1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7.既克,公问其故。 1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彼竭我盈,故克之。 2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1.望其旗靡,故逐之。二. 翻译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4.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6.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7.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9.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10. 齐师败绩

5、。公将驰之。11.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12.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13.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4.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环节三 文 本 探 究 问题探究1.“公将战”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说明鲁庄公处于被动地位,不得已而迎战,为下文曹刿请见做铺垫。2.乡人阻止曹刿进见的理由是什么?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肉食者谋之,又和间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鲁国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忠之属也”具体是指什么?(原文回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曹刿认为什么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其本质是什么?小大之狱,

6、虽不能察,必以情。 其本质是政治上取信于民。5.从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对话来看,他谈话的实际目的是什么?表现了曹刿什么品质?让鲁庄公认识到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努力争取人民的支持,为胜利奠定基础。 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远谋)6.在长勺之战中,作者是怎样把曹刿和鲁庄公对比描述的?鲁庄公“将鼓、将驰、将战”表现他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用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7.曹刿论述了作战的哪两个观点?表现了曹刿怎样的形象?作战时要把握战机(彼竭我盈);详察敌情,知己知彼。进一步说明他是深谋远虑的军事家形象。8.从全文内容来看,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作战前能预见

7、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充分肯定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观点,体现了他取信于民的思想;作战中曹刿能准确把握战机,详察敌情,体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作战后,曹刿从进攻和追击两方面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体现他的足智多谋。(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9.结合全文谈谈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里?作战前鲁庄公把作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佑和近臣的拥护上;作战中鲁庄公“将鼓、将驰”,可见他军事上无知,急于求成;作战后已经取胜但却不知道取胜原因。10.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本文以

8、曹刿为中心,详细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11.在文中找出和毛泽东“敌疲我打”、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12.孟子曾经说过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有三个“天时、地利、人和”尤其“人和”有重要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鲁国取胜的“人和”因素有哪些?曹刿懂得在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鲁国是反侵略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鲁庄公知人善用,重用曹刿,君臣一心。 环节四 拓 展 延 伸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随堂检测用原文回答。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庄公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