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盐”出》教学设计[8].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04857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落“盐”出》教学设计[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落“盐”出》教学设计[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落“盐”出》教学设计[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落“盐”出》教学设计[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落“盐”出》教学设计[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落“盐”出》教学设计[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落“盐”出》教学设计[8].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落“盐”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知道了小红军是通过溶解的办法把盐“藏”到水里,然后浸到棉衣里而通过了敌人的严密封锁线,那么红军们又是怎样把盐从水中取出来的呢?教材围绕着学生关心的故事情节,设计了水落“盐”出这一课。在这一课里将引导学生对“把溶解在水中的盐取出来的条件”进行探究。把盐从水中取出来的过程也是水的“汽化”的过程。因此这又是研究水的形态变化的契机。于是本课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在水中取盐的故事情节中,探究水的形态变化现象,并以此进一步引领学生对加快蒸发速度的条件、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进行猜想和验证。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又离不开的物质,学生们天天都和水打交道。已经领略了一些水的奇妙之处

2、,对水的三态变化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对这些现象的主要特征却不甚了解。学习目标1.经历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2.探究得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水的沸点与冰点。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难点: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评价任务1.设计对比实验认识影响蒸发速度的条件。2.做实验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教学准备酒精灯、蒸发皿、玻璃片、石棉网、三脚架、食盐、水、火柴、滴管、玻璃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大胆猜想,实验探究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知道小红军将盐水渗进棉衣里骗过了敌人,回到山上小红军将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3、习第2课水落盐出。小红军靠自己的机智将盐水带了回来,那么怎样才能把盐从水中取出来呢?大胆猜想一下,看你能想出什么办法?生: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生:可以把棉衣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了以后把盐打下来。生:把盐水放在火上烧。生:急用时把盐水放在火上烧,不急用时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师:刚才同学们想出的用火烧、用太阳晒这几种方法,可以称之为加热。这种除去盐水中的水来取盐的现象叫蒸发。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酒精灯、蒸发皿等实验器材,我们用实验验证一下加热的办法是否有效。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示范。首先,点燃酒精灯,然后我们往蒸发皿里放入盐水,为了更快地得到结果,我们只往里面滴入两滴盐水,注意看我的滴管(只

4、滴两滴)。同时,为了比较这个方法是否最快,我们往玻璃片上也滴上两滴盐水,然后把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通过实验来比较这两种办法哪个可以更快地把盐取出来。大家看明白了吗?在大家动手之前,请看大屏幕上的温馨提示:1.请注意正确使用和熄灭酒精灯。2.在水烧干时应用夹子把蒸发皿取下来,并及时熄灭酒精灯。3.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三角架和石棉网,以免烧手。4.及时将实验现象、结果等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实验记录表猜想及试用的方法实验结果我的发现或疑问师:大家明白怎么做了吗?好,下面各小组长就带领你们的小组成员开始实验。一个用火加热,另一个不加热。开始!(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师:刚才我们做了这组实验,你发现

5、了什么现象?生:(手拿实验记录表)用酒精灯烧时水在冒“白气”。生:蒸发皿里的水逐渐减少。生:水蒸发了。生:蒸发皿里的水烧干了。生:没有烧的玻璃片上的水几乎没有变化。生:我看到盐出来了。师:很好,那通过这些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生:用火烧水干得快。师:用科学术语说应该是用火烧水蒸发得快,其他小组呢?生:用火烧水蒸发得快。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也会用科学术语说了。看来大家的实验结果非常一致,酒精灯加热的水蒸发得快,那么酒精灯加热改变了水的什么呢?生:改变了水的温度。师:我们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了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那么水蒸发的快慢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老师有两个玻璃片,分别滴上一滴盐水,想让其

6、中一个玻璃片上的水蒸发得快一些,你有什么办法吗?生:可以放在有风的地方生:可以把盐水摊开。生:可以用书扇风。生:可以放在风扇下面吹。生:可以用嘴吹。师:同学们想到了用摊开和扇风的办法,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首先我们先来做“摊开”的实验。大家往两个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盐水,其中一个用玻璃棒摊开,另一个不摊开,比较一下哪一个水蒸发得快。(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生:(手拿实验记录表)摊开的水慢慢变干。生:摊开的水干了,没摊开的水没有变化。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没摊开的水是没有一点变化吗?生:有变化,四周干了一点点。师:对,没摊开的水也有变化,只是蒸发得慢,那

7、么你通过这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论?生:摊开的水蒸发得快。师:其他小组呢?生:一样。师:这次大家的实验结果还是一样,摊开的水蒸发得快,那么把水摊开是改变了水的什么呢?生:改变了水的面积。师:对,是水的表面积大小发生了变化。那么,谁能按照刚才老师总结的方法来说一说水蒸发的快慢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生: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师: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做最后一组实验。这次我们还是在两个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盐水,都用玻璃棒摊开,其中一个用课本来扇风,注意不能用嘴吹,因为我们嘴吹的风是热的,这样就改变了不止一个条件。另一个我们要放在一个没有风的地方,然后我们来比较哪一个水蒸发得快。(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师

8、: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生:扇风的玻璃片上已经看到盐了。生:我用嘴舔了一下玻璃片上的盐,感到是咸的。师:你很大胆,但要注意,这样是不卫生的。生:我用手摸了一下玻璃片,感到上面有很多小颗粒。生:扇风的水已经全干了,没扇风的水只干了一点点。师:这个同学观察得十分仔细,并且表达得十分完整。那么,通过这个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生:用书扇风的水蒸发得快。师:其他小组呢?生:一样。师:这次大家的结果依然一致,扇风的水蒸发得快,那么老师再问大家,扇风使水的上方什么改变了?生:有空气流动。生:空气流动快了。师:对,扇风加快了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那么,这次谁能说一说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水蒸

9、发的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有关。二、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实验,大家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水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有关。现在这个季节,麦子已经成熟,同学们家里的麦子已经收割完,开始晾晒,那么你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让麦子干得快一些呢?(小组讨论。)生:用火烧。师:哦?你家的麦子是放在火上烧干的吗?生:不是。师:那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大家不这样做呢?生:会把麦子烧焦。师:对,这个方法首先很难控制温度的高低,一旦把麦子烧焦,一年的收成就没了。那大家还有什么方法?生:把麦子摊开。师:这个方法不错,你这个方法是利用了我们今天所学的什么知识?生:把麦子摊开,增大了表面

10、积。生:把麦子摊开,增大了表面积,水蒸发得快。师:同学们这么快就能学以致用,真不简单。还有其他办法吗?生:还可以把麦子放在有风的地方。生:可以用电风扇扇。师:对,这个方法也不错,这个方法是利用了今天所学的什么知识?生:把麦子放在有风的地方,水蒸发得快。生:有风的地方空气流动得快,麦子干得快。师:这两个同学也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了,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放在太阳底下晒。师: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这利用了今天所学的什么知识呢?生:把麦子放在太阳底下晒,温度高,麦子就干得快。生:把麦子放在太阳底下晒,水蒸发得快。生:老师,我还有办法,可以把麦子摊开,放在太阳底下晒,同时再给它扇风。师:这个同学真聪明,他

11、把所有的方法都用上了,还有其他方法吗?生:我在网上看到一种新式收割机,可以一边收割,一边烘干,不用再晾晒了。师:这种收割机老师还不知道,其他同学要像他那样学会从课外书籍、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今天我们知道了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问题,请同学们回去以后上网查阅资料,看看蒸发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提出问题:水到哪里去了?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探讨和阅读,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接着就引导他们围绕新的问题:“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状态变化?”进行猜想。3.实验验证。学生分组实验:(1)

12、研究水变成水蒸气。(2)研究冰变成水。(3)研究水蒸气变成水。三、总结与交流讨论水发生三态变化的条件,总结出水蒸气、水和冰两两之间发生变化的条件。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四、拓展活动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如:烧开水时,锅盖上可观察到的现象。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到室内,眼镜片上发生的现象。教学反思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强化了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先后安排了三次猜想与假设,第一次是猜想小红军怎样才能把盐从水中取出来;第二次是猜想各滴一滴盐水的两个玻璃片,如何让其中一个玻璃片上的水蒸发得快一些;第三次是猜想如何晾晒刚收割的麦子,让麦子干得快一些。三次猜想与假设,有的是对问题过程的猜想,有的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从学生大胆而结合实际的猜想可以看出,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对科学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建构。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是水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讲授的,而是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大胆猜想、对比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总结得出的。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结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的有意义的建构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