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13)生物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03974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13)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13)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13)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13)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13)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13)生物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13)生物试题 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13)生物试题 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只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B.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3.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长的应用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D播放鸟鸣录音招

2、引鸟类4.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5.如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6.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

3、的叙述是A.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A. 去除田间杂草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 一个生态系统在任何时期其能量的输入与输出都是基本相等的C.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对捕食者必然有利D.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8.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

4、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昆虫释放性外激素,只能在该昆虫种群内传递B.行为信息只能由动物产生,传递给同种动物C.物理信息来源广泛,动植物都可以感受到D.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10.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种群与种群、个体与个体、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之间传递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属于信息传递11.以下关于生命系统

5、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生物体细胞中,分子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途径是DNARNA蛋白质B. 在生物体中,不同细胞之间信息的识别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脂质和蛋白质C. 在动、植物体中,信息在不同组织、器官之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激素D. 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的繁衍1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A. B. C. D.

6、13.下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蜂蜜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甲、丙、乙14.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15.湿地誉为地球之肾,图甲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乙是一定时间内流经生态系统各营业级(、)能量不同去向的相对值(分

7、别用a、b、c、d表示,b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部分)。请回答:(1)碳元素在大气与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是以 形式进行的。碳循环始终与 合进行。图甲中的D代表图乙中 的部分(用数字表示)。B与E的种间关系是 。(2)图乙中,a2+c2+d2表示 的能量,其中a2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3+c3+d3。(3)温度、食物等信息能使丹顶鹤等候鸟每年从北方迁徙过来繁殖,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哪方面作用? 。(4)1992年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这是在 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6.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

8、成分,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 (用字母表示)。在、过程中碳以 形式进行循环。(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法。(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l/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 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2/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

9、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 。 17.请分析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1)草原上的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春天的时候,牧草由黄变绿,引来了众多捕食的牛羊,这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信息的作用是调节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除此以外,生态系统的功能还包括 和 。(2)牧民的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可见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 和 。部分牧民也会用庄稼来喂养牲口,例如玉米杆加工为饲料喂牛,玉米粒喂养鸡,牛和鸡之间 (“有”或“无”)竞争关系。18.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独具特色,有人曾将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

10、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 。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19.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物种分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0.67处理组0.200.100.13豌豆蚜对照组2.004.002.90处理组2.004.002.90鳞翅目幼虫对照组1.001.310.82处理组1.132.192.03(1)调查豌豆群的

11、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 河北省武邑中学xx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13)生物试题参考答案1-5 BCCCC 6-10 DDABB 11-14 DBAA15.(1)CO2 能量流动 捕食和竞争(2)生长发育繁殖 等于 (3)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4)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16.(1)B、D CO2(2)样方法 (3)N+R(4)280 7/1617.(1)物理 种间关系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2)方向 速度 无18.(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不会很长。19.(1)样方 S(2)二、三 分解者(3)含氮的养料 互利共生(4)利马豆 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