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96778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设计【教学分析】1、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本节内容中的“人口分布”部分在高中地理课标中未体现,在初中地理课本上讲述了人口分布,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只是解读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辩这两个概念,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了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人类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体会其蕴涵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等方面。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产生活状况

2、,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2、教学内容分析: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的感悟和理解,以及对分析人地关系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四部分:“世界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的人口分布”、“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前三部分知识都是为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做铺垫,让学生学会分析人口数量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关系。3、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人口数量的多少所引发的问题以及某地区人口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教学构思】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本节教学积极探索和

3、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节课中有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就上述观点展开辩论,各抒己见,重全员参与,从而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培养了用辩证方法分析解决地理

4、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及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说明形成原因。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判断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分布规律2、由归纳总结的知识推断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3、应用所学的影响因素解释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原因。4、合作探究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三)情

5、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难点: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教学四、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反映了地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一组是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地球漫画,然后让学生思考:地球能否承受人口如此快速,持续的增长,如果不能的话,其承受能力是否有一个限度,那么这个限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的学习。一、世界人口分布引导学生读图1-3-1分析人口分布

6、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区别。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可以发现这两个图人口密度虽然相同,但人口的实际分布却不相同。左图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不尽合理,而右图的人口分布则比较均匀,比较合理。所以我们在研究人口分布时不但要研究人口的密度还要考虑人口的分布格局。导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探究。让学生读活动中的表及图,思考讨论并完成动后的问题。1、读表1-3-1,总结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2、读表1-3-2,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距海远近的关系。3、读表1-3-3,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形区。4、结合表1-3-1、1-3-2、1-3-3读图1-3-2,找出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人口

7、稠密的原因。思路:让学生读表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并结合图1-3-2,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东亚、南亚和西欧人口稠密的原因。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导入影响地理因素的学习。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阅读课本第二部分,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简要说明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完成学案。1自然环境因素:(1)地形(2)气候(3)水资源和土壤(4)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3.政治文化因素政治、历史、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案例分析:写出下面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下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较

8、为稠密( )塔里木盆地从边缘向中心人口变得稀少( )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地区在高原和山区( )印巴分治导致的人口迁移( )筑波科技城的形成( )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 )上山下乡,西部大开发( )思路:让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学案自己总结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影响因素加深理解。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1)主要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2)其他特点:沿海地区人口多(3)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读图1-3-7和1-3-8合作探究

9、: 对比两幅图,思考一下在这10年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格局有没有改变? 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思路: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课本上阐述的很全面,也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归纳和概括,所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对于课本的上的活动,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让学生利用总结的地理因素来进行解释阐述。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合作探究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与环境人口容量是什么关系?思路:回到课前所思考的两个问题,由这个限度引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的标志就是环境人口容量,让学生合作探究其影响因素及关系。2.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3.我国的人口容量4.我国的人口政策思路:适合养多少人是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辨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中国的人口容量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