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主角诸葛亮.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966125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主角诸葛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主角诸葛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主角诸葛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主角诸葛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主角诸葛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主角诸葛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主角诸葛亮.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主角诸葛亮诸葛亮成为三国演义的第一主角,但是当打开三国演义时,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从小说开始,一直到第三十四回,在占整部小说四分之一篇幅当中,却找不到诸葛亮的一丝痕迹。 诸葛亮有一个先天不足,这是什么呢?就是他太年轻了。桃园三结义的时候,刘备是28岁,关羽比他小一点,只说关羽比张飞大几岁。那么我们注意,小说开始的时候,写到关羽和张飞都是大汉。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弱冠成年。那么诸葛亮在188年的时候,他多大呢?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所以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时候,诸葛亮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虚岁八岁。这就是诸葛亮为什么出场特别晚的原因。但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面处理得非常高明。他在

2、诸葛亮出场之前做了大量的铺垫,这个铺垫表面上看起来是从三十五回开始的。所以他就开始寻访诸葛亮,总共写了四回,实际上在三十五回之前,我们回过头来看,罗贯中是在为诸葛亮的出场做铺垫。为什么呢?因为从桃园三结义开始一直到三十四回,都是写什么呢?刘备在这个东汉末期群雄纷争的这个局面下,他势单力薄,虽然他的势力有所发展,但是他不仅远远赶不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远远不如割据江东六郡已历三世的孙权,他甚至还不如荆州的刘表,也不如益州的刘璋。 刘备最大的问题还不仅仅是他力量特别弱,更重要的问题是刘备不知道自己的战略方向是什么?他不明确,在当今这个乱世,他要夺取天下,成就王业,应当采取什么战略。我们如果明确

3、了这一点,我们要把三国演义的一百二十回和划分结构就看清楚了。诸葛亮就成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人物上的结构重心。也就是说,在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时候,刘备简直就像一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从第一回到第三十四回,这是三国演义的第一部分,从三十五回听说得伏龙凤雏一人就可以安天下,寻访诸葛亮开始一直到一百零四回,这个当中整整七十回,那么他得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讲了隆中对,指明了战略方向,刘备就由弱变强,势力不断壮大,终于可以和曹操、孙权鼎足三分,确实成就了一番伟业。而一百零四回,诸葛亮去世以后,从一百零五回到最后,这个十六回,就是三国演义的第三部分。那就是失去了诸葛亮之后的蜀汉不断地被削弱直到灭亡,这样我们就

4、看出了诸葛亮的重要性,所以这个罗贯中他安排得非常巧妙,突出了诸葛亮地位和才智的不凡。在这七十回当中,诸葛亮始终是直接、间接地处于整个舞台的中心。 在三国演义当中,罗贯中从两个方面,大大强化了史书三国志当中关于诸葛亮的突出优点。第一,超凡智慧,第二,伟大人格。诸葛亮的智慧,他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某某人特别聪明,某某人简直就是一个智者,不是如此。因为生活当中并不缺乏特别聪明的人,我们在每个领域、在每个周围都能发现有一些人特别聪明、特别富有智慧。诸葛亮为什么一千多年来受到人们这样的尊敬。在智慧上来讲,他和别的智者的不同是由于诸葛亮具有一种大智慧,远远超出其他智者的那种大智慧,这种大智慧是着眼于国家

5、大局、民族大义、百姓大利。 就首先这种大智慧来自于他的高尚人品和远大的眼光。比如水浒里面的智多星吴用也是军师,智多星,但是吴用智取生辰纲,他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哥们几个快活一生,取了生辰纲以后,瓜分了。诸葛亮的大智慧跟吴用这种小计谋,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不是一个层次。另外呢,第二点就是这种大智慧,它表现为高瞻远瞩、着眼全局,从整体战略出发,富有预见性,思维整密,分析透辟。他跟智取生辰纲这种想个什么法子、想个什么招不一样,那种比较容易做到。所以这种大智慧,只有伟大的战略家才具备,一个时代,只有很少几个人能够达到这个水准。 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智慧才使得诸葛亮傲视群雄,同时也使得火烧新野、舌战群儒、借东风

6、、空城计等等这些子虚乌有的故事安置到他的身上,显得格外自然。 诸葛亮这种大智慧,首先来自于他广博的知识储备,诸葛亮熟读诗书、精通典籍,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其次善于融会贯通,完全变成一个东西,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它的精髓融为一体,变成自己的东西,用它来指点江山、分析现实社会当中的问题,提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那么当然了,最经典的就是隆中对讲到两个不可,曹操有两大绝对优势,你现在不能单独跟他干。孙权有两大优势,你不能吞并他,这是两个不可。然后他讲下面有两个可,那么诸葛亮讲这个话的共同点,他就是什么呢?就是巩固内部,壮大自己,等待时机,主要目标,就是你的主要打击目标是曹操。 只要把曹操打倒了,那么孙权

7、的东吴就很容易收拾,但是目前不行,目前你必须跟他联合。所以这个诸葛亮他这个隆中对里头,他的分析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他不是简单地那么提出来的,他是从天下形势着眼从各大主要势力做具体分析,分析它有哪些优势,你自己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然后制定出哪些不可行,哪些可行。而且诸葛亮说话非常有技巧,他没说刘备你哪些不行,他曹操的例子来启发刘备,曹操过去没什么名声,也没什么人马,你看他现在成多大气候。您还有优势,你的老祖宗是皇上,所以启发刘备,您现在虽然很弱,但是由弱可以变强,变强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在于你要运用真确的战略战术。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策略,特别要重视整体的作用和制定,这就是诸葛

8、亮比其他谋士高出一大截的所在。 诸葛亮的智慧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和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精华的精华,诸葛亮把这些东西都融会贯通了,你看诸葛亮特别强调仁义,你只有讲仁义才能得民心,是不是,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而我们看他的隆中对里面充满了道家的辩正法和相对主义。隆中对很明显,提高到哲学上来讲就是这样,弱和强是相对的。曹操原来多弱啊,现在不强了吗?袁绍原来多强啊,现在不是完了吗?您现在弱也可以变强。那么由弱变强,它需要条件,你要创造条件,要利用条件,要知彼、要知己。条件是什么?拿下荆州、拿下益州、建立孙刘联盟。所以强弱是相对的。而且呢,这个老子的思想,在隆中对里面体现得很明显,一个是辩正法,另外一个,老子思想里面是强调“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无为而无不为。隆中对不是提出两不可,这不可,那不可,但是还有可。不为是为了有为,不为是因为现在条件不具备、不成熟,因此要创造条件,变不为而有为,目的最后还是有为。所以我们从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看出诸葛亮的这种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是一种站在时代高峰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伟大思想的精华。这些东西正是我们现在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这些都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