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教学有感.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965338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诗词教学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清照诗词教学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清照诗词教学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清照诗词教学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诗词教学有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清照诗词教学有感内容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雅致清秀,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的愁以靖康之耻为界分成两个大部分,分析前后期的愁词,从中得出结论:前期的愁词表现为离别相思之愁,后期的愁词表现为家国之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关键词:李清照相思离别之愁家国之愁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李清照之词,卓然自成一家,其中以愁词最为姿态百出,异彩纷呈。她的词集漱玉词中收词40多首,愁词多至近10首。李清照的愁词因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靖康之耻”为界,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为离别之愁;南渡后

2、愁词的主题则为遭遇之愁、家国之愁.一.靖康之耻前:离别相思之愁李清照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女性,虽为才女,但是作为女性仍然是基本被排斥广阔的社会生活之外,甚至在家庭也是男人的附属品。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一个爱她的好男人,有地位、有才华、两人在学术上有共同语言,婚姻生活相当幸福美满,夫妇二人恩爱异常。一旦离别,即便是短时间的分别也会给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带来独处寂寞无聊的愁苦。一剪梅这首词就是这样愁苦情怀的抒发。描写离别之情不能排遣,由外表而及于内心,思念丈夫的相思之愁可谓浓烈。初别或许还是可以忍受的,但一别多年,就渴念难忍了。赵明诚为官宦子弟,他有自己的事业要做,他不可

3、能终日陪伴在妻子左右吟诗作对,他们幸福美满的生活过了十多年,赵明诚便外出作官了。醉花阴这首词便生动地描绘了词人的这种思夫的“愁”情。这揪心的离愁和缠身的别绪排遣不了,挣脱不掉。于是词人呼出感人肺腑的诗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尽管相念之词未着一个,但人物内心隐秘却披露无遗。纵观李清照前期的词,纵然愁词多为离别、相思之愁,但是她对女性世界的描绘却不象其他男性词人对女性世界的描绘,而是一扫艳词中红绿绮艳的妩媚气氛,大胆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敢爱、敢恨、敢写出自己内心世界,从而冲破了封建社会女子所谓“三从四德”的思想束缚,所以她的愁词自有一番清高生活的意趣,一

4、种淡雅的情味。二.靖康之耻后:家国之愁公元一一二七年,即李清照四十六岁那年,发生了“靖康之变”,接着北宋灭亡。靖康三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故,接着又有词人对“失节改嫁”的恶毒中伤,一连串的变故使词人由前期的离别之愁转变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愁。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空有满腹的恢复之志,以酒消愁,身处异地,国破家亡之痛早就已经是痛彻心扉了。她心头终日笼罩着愁云。自然她的词中透露着国破家亡之愁。永遇乐这首元宵词是李清照晚年名作,面对元宵之夜,杭州城内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思念故国之情油然而生,昔日汴州元宵盛况立刻现在眼前,一个愁字油然而生。李清照后期愁词中以声声慢最为典型,全篇都写愁,这种哀愁

5、情绪是那样的深沉,那样的浓厚。靖康之难以后,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与前期词中的那种贵族少女少妇的离愁、相思不同,这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这深切的“愁”是封建礼教对她的迫害,其中充满了词人的身世遭遇之悲、沦落异乡之悲、国破家亡之悲。综上所述,李清照词中的愁,不管是前期词中的离别相思之愁,还是后期词中的浓厚的家国之愁,都是具有独创性的,不流于封建社会那种庸俗的艳情词中的闺怨之愁,而是雅致的、深切的、有深刻力度的。读李清照的愁词,如泣如诉,如血如泪的愁便凝然于纸上,力透纸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