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_20090615191516.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94687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_200906151915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语文_200906151915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语文_200906151915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语文_2009061519151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_200906151915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_20090615191516.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教育网专升本频道,为您提纲权威、专业资讯2009 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大学语文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值 25 10 10 10 35 10 50 150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的试题答案应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25 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三曹”中诗风悲凉慷慨、气韵沉雄的是 A.曹丕 B.曹操 C.曹植 D.曹睿

2、 2. 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指 A.杜甫 B.孟浩然 C.谢眺 D.汪伦 3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A.王安石 B.司马光 C.陶渊明 D.刘义庆 4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5. 下列诗人属于“新月派”的是 A.艾青 B.徐志摩 C.郭沫若 D.田间 6.氓中运用“赋”这一表现手法的诗句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7. 元代从事杂剧及散曲创作、有“曲状元”誉称的是 A.王实甫 B.马致远 C.关汉卿 D.张养浩 8. 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

3、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 D.对比法 9. 成语“狡兔三窟”出自于 A.秋水 B.郑伯克段于鄢 C.冯谖客孟尝君 D.李将军列传 10. 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 A.颂歌 B.战歌 C.牧歌 D.恋歌 11. 在我愿是一条急流的五组对应意象中,与“急流”相对应的意象是 A.小鱼 B.小鸟 C.烈火 D.太阳 12.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代表作是 A.萧萧 B.湘西 C.边城 D.长河 13. 小说麦琪的礼物的风格特征是 A.含泪的微笑 B.辛辣的讽刺 C.痛苦的叙述 D.冷峻的幽默 14. 侯方域在马伶传一文中说马伶为提高演技“乃走事昆山”,

4、这里“昆山”所 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 B.借代 C.象征 D.拟人 15.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出王朝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A.伶官 B.天命 C.人事 D.佞人 16.李将军列传一文中,李广将兵的特点是 A.谨守法度 B.行军无部伍行陈 C.正部曲行伍营陈 D.士吏治军簿至明 17. 下列属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作品是 A.聊斋志异 B.孽海花 C.儒林外史 D.金瓶梅 18. 先秦时强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黑暗现实的人是 A.庄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19. 在中国诗歌史上,格律诗定形于唐朝,发端于 A.汉代 B.南北朝 C.五代 D.隋朝 20. 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5、 A.辫子事件 B.赵七爷的竹布长衫 C.九斤老太的唠叨 D.张勋复辟 21. 王昌龄诗“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抒情方法是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典故抒情 2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梁启超倡导的“三界革命”的是 A.诗界革命 B.小说界革命 C.文界革命 D.艺术界革命 2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不是象征着历史中国负重缓行的意象是 A.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B.破旧的老水车 C.干瘪的稻穗 D.淤滩上的驳船 24. 1951 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 A.巴金 B.茅盾 C.老舍 D.赵树理 25. 下列作品不属于契诃夫的是 A.第六病室 B.苦恼 C.小公务员之死 D

6、.警察与赞美诗 二、填空题(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26. 此中有真意,_ 。 27. 无边落木萧萧下,_ 。 28. 青海长云暗雪山,_ 。 29. _,直挂云帆济沧海。 30. _,雪上空留马行处。 31.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_ 。 32.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王维诗作_中的名句。 33. 荷马史诗包括_ 和奥德赛。 34.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_ 著作。 35.论学问的作者是英国 16 世纪哲学家、散文家_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36.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37.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38. 今君有区区之

7、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39.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0. 抑本其成败之迹。 41.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42. 中军置酒饮归客。 43. 告广曰:“胡虏易与耳!” 44.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45. 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四、翻译(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将下列各题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47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48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9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50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五、理解与分析(第 51、53 题各 6分,第 52 题7 分,第54、55

8、题各 8分,共 35 分) 5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聊斋志异婴宁) 请回答: (1)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3 分) (2)描绘这些景象有何作用?(3 分) 5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

9、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请回答: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1 分) (2)这段文字中“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3)简要分析这段文字的论证。(3分) 5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郑伯克段于鄢) 请回答: (1)这段文字中的“书”指的是什么?(1 分) (2)郑伯克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体现这一原因的是语段中哪一个词?(3 分) (3)“段不弟,故不言弟”的含义是什

10、么?(2 分) 5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我的世界观) 请回答: (1)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分) (2)这段文字中“猪栏的理想”比喻什么?(2分) (

11、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为什么认为客观世界是“永远达不到的对象”?(3 分)5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当几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塑雕委屈一下。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听说邻村有几个泥匠,请了来,拌点泥,开始堆塑他的天师和灵官。(道士塔请回答: (1)道士将“几面洞壁全都刷白”的行为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2 分) (2)王道士眼中“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

12、尴尬”说明什么问题?(3分) (3)文中“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喻示什么?(3 分)六、诗词赏析(10 分) 56阅读下面一首词,写一篇不少于 200 字的赏析短文。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 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七、作文(50 分) 57阅读下列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