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作业.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943996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两则》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闻两则》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闻两则》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闻两则》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闻两则》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两则》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两则》作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两则作业一、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溃( )退 歼( )灭 阻遏( ) 芜( )湖荻( )港 绥( )靖( ) 锐不可当( ) 豫( )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殷( )切 殷( )红 殷( )勤 朱殷( )A B 2 当( )选 妥当( ) 当( )面 恰当( ) A B 3 要塞( ) 阻塞( ) 堵塞( ) 边塞( ) A B C 三、解词并解释加点的字。 1 锐不可当: 2 击溃: 3 业已: 四、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冲破敌镇 江阴要塞 B 纷纷溃退 锐不可当C 横渡长江 毫无斗志 D 都很懈气 英勇善战五、将恰当字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 立( ) ( )然

2、 A 即 B 既2 欢( )佳节 ( )来( )去 A 踱 B 度3 拒( ) ( )裂 A 决 B 绝六、选词填空(在正确的词语下面画上横线)。此处敌军抵抗较为 (坚强、顽强、顽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 (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 (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封锁长江。七、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溃退 激战 泄气 顽强 毫无斗志 歼灭 抵抗 微弱 冲破 占领 击溃褒义词语: 中性词语: 贬义词语: 八、语文常识填空。1. 新闻也叫 ,是报纸、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

3、 、 地报道国内外 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2 .一条新闻通常包含 、 、 、 、 五个部分。新闻的六要素包括 、 、 、 、 、 。3. 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 为主,也可以适当做些 ,还可穿插适当的 和 。九、结合课文的语境,写出对下面语句的理解 。 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语段中加点的“生了根”的含义是 , “枝叶茂盛”的含义是 。十、阅读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

4、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括 ;这些内容说明了 ,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了 2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 ,其中“百 万”说明了 , 。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为什么? 3 导语点明的事件是 ,“横渡”写出了怎样的气势? 4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 5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不含”的意思是 。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6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 。它在这里的作用是 。十一、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

5、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 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3 文中“此种情况”的“此”,在词类划分中属 词,它具体指 。4 “这”指的是什么?“国民党的广大官兵泄气”一句与上一句的关系是什么? 5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6 这段文字既有记叙,也有评论。第 句是记叙,第 句是评论;评论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7、读全文回答: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 ,本文最后一

6、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十二、读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大学,完成文后各题。 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识富有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本报彭泽讯 张金扬、记者朱晓峰报道:盛夏7月,鼓泽县爆发出一则新闻:龙城镇马湖村青年、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和爱人高晓华,同时接到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夫妻双双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该校新闻学系经济新闻专业,自费攻读经济新闻理论。日前,记者来到王求晓家采访了他们。今年36岁的王求晓和33岁的高晓华,有10多年的驾船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1984年购买了两艘110吨位的机帆船,同时代管村里5艘机帆船,担任马湖村农民船队队长。他常年驾驶机帆船,装载着各种农业生

7、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武汉,跑江浙,闯上海,航线遍及10多个省市,每年纯收入数万元。王求晓劳动致富后并不满足,他有新的追求。他说:“金钱上、物质上的富有是暂时的、有限的,精神上、知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它是金钱买不到的。”王求晓和高晓华分别于1966年初中和小学毕业,在学业上是被耽误了的一代。他们在多年的驾船生涯中,深感搞经营、办企业,仅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理论,只有学了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致富。近几年,王求晓买了许多有关专业书籍,订阅了不少报刊,夫妻刻苦自学,潜心钻研,互相帮助,进步很快。今年5月,他俩一试身手,勇敢地参加了全国高等院校成人自学考试。辛勤

8、的汗水浇开了“并蒂莲”,王求晓夫妻双双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7月,当他们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不已,喜泪盈眶。王求晓夫妇将于9月初启程赴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他俩准备把家里的两艘机帆船承包给乡亲们管理。王求晓仍兼任马湖村农民船队名誉队长,他将在北京通过通信工具,为船队出谋献策,传递经济信息。他表示:在校努力学好本领,毕业后,回来更好地为家乡建设出力。1 一般新闻常用的标准有多行形式:主题、引题和副题。“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识富有”是本文的 ,起的作用是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是本文的 ,交代了 , 包括 和 。2 指出哪是背景介绍,这个介绍对新闻有些什么作用? 3 第三段王求晓的话,在文章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4 指出哪是新闻的结尾?结尾的内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新闻两则作业答案一、 sujng y二、1 A、B、A、B 2 A、B、A、B 3 A、B、C、A三、1 锋利无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