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代表作《蜀道难》.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94332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李白代表作《蜀道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李白代表作《蜀道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李白代表作《蜀道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李白代表作《蜀道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李白代表作《蜀道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白代表作《蜀道难》.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李白代表作蜀道难摘要:蜀道难的创作年代、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是什么? 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留传后世的诗作有九百多首。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想和经历,也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飘逸洒脱,这种个性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也就很难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实际上,李白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他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正是他本人的气势推动

2、着他写山水的气势,即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不朽杰作。一、创作年代蜀道难被收入唐代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中。殷璠是李白的同事。明刊本河岳英灵集载璠自序云:“诗百三十四首,分为上下卷,起甲寅,终癸已。”按序文称唐玄宗为“主上”,所以此书必编集于玄宗年代,当为天宝十二载。闻一多小陵先生年谱会笺系此集之编成于天宝十二载。北宋曾彦和所作国秀集跋云:“殷璠所撰河岳英灵集作于天宝十一载。”河岳英灵集编集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蜀道难收入河岳英灵集,则蜀道难必为天宝十二载以前的作品。这一点有

3、些人认为“英灵”是致死者。河岳英灵集所收诸诗人诗作,均在其身死后,因此“终癸已”之说不可信。“英灵”一词,唐代时期人们常用于活着的人。如骆宾王诗云:“风烟标炯秀,英灵信多美。”陈子昂诗云:“蜀山金碧路,此地饶英灵。”王维诗云:“圣带无隐者,英灵尽来归。”这里的英灵都不是死者。因此蜀道难作于天宝十二载以前即安史之乱以前的说法,是无可怀疑的。按李白于天宝元年奉诏入长安,贺知章于天宝三载正月退休回乡,本事诗唐遮言两书所记大致可信,蜀道难当是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作。二、思想内容关于蜀道难的主体和创作背景有各种说法,其中有影响的是元代萧士赟分类部注李太白诗的说法。萧氏认为此诗为李白安史之乱起,玄

4、宗出奔西蜀时所作。“太白此时盖迹深知幸蜀之非计,欲言则不在其位,不言则爱君忧国之情不能自已,故作诗以达意也。”按照萧氏的说法,此诗是规讽玄宗不要久留蜀地。还有些认为是为房琯、杜甫担忧,讽刺严武而作。严武是位蜀地长官,房琯、杜甫曾为其幕僚,严武很严酷,李白担心房琯、杜甫遇祸,故作此诗。严武首次镇蜀(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在萧宗上元年,此年李白卒。此说认为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后李白的作品,不可信。还有人认为是讽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群琼。北宋本李太白集在蜀道难题下注曰:“讽章仇兼琼也。”按章仇兼琼的事迹,见于两唐书的吐蕃传杨国忠,有资治通鉴,他在蜀地很有战功,其主要劣迹是压迫蜀地人民,搜括财物赂杨国忠等

5、,邀取庞信。考资治通鉴章仇兼琼于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任剑南节度使,直到天宝五年入为户部尚书。章仇兼琼贿赂杨国忠在天宝四载。而李白蜀道难诗根据前引本事诗,唐摭言其写作年代当在天宝元年。从年代上看章仇兼琼一说也不太可靠。北宋本李太白集蜀道难题注“讽章仇兼琼也”云,大约是宋人编集李白诗集时一种推测。今人詹瑛起作的李白诗道难本事说一文中蜀道难与李白的剑阁赋相对照,指出两者在描写蜀地山川的奇险和诗人对友人自己的惜别和望归情绪方面,部分语句很近似如剑阁赋中“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句与蜀道难的“同君西游何时还”句就相似。剑阁赋题下有李白注“送友人王炎入蜀”。詹氏认为蜀道难当同为李白在长安时送王炎入蜀的作

6、品;蜀地在秦之西南,古诗中称为“西游”“西望”。这一主张比较实事求是,具有说服力。总之蜀道难是一篇送友人入蜀,并非什么政治讽刺的诗篇,他的思想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它刻画了自秦入蜀一路上雄伟奇险的风光,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2)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王炎大约在长安不得意,所以远游蜀地寻找出路。在古代封建社会里,一般说来士人能在中央朝廷或京城一带做官,总是条件较好。王炎不得意而到偏远的蜀地去,李白很同情,诗篇一则云:问君西游何时还?再则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实际希望王炎早日回到长安,获得较好的政治出路。“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等句,表现了对友人在蜀地生活的关

7、心。3)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李白一生自命不凡,常常以大鹏鸟自比。他的不少山水诗篇,着意刻画祖国雄伟壮丽的山川。他笔下的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是“一风三日吹到山,白浪高于瓦官阁”,通过对壮美河山的歌咏,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怀和对不平凡的事物的向往。蜀道难集中描绘了雄伟奇险的山川,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打上了诗人鲜明思想性格的烙印。蜀道难写剑阁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郎与。”看去似乎讽刺蜀地当权的军阀。但李白这里借用张载的语句,主要是还是在描写剑阁的险要,作为刻_画蜀道难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透露对祖国的关心,但毕竟是次要的,主要描写蜀地环境的

8、险恶。三、艺术特色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典型。他说自己的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蜀道难的内容,是以秦地沿途经历的情景为组织的。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是他最鲜明的特色 。蜀道难的内容,是从秦地沿途经历的情景为线索来组织的。诗意感情激荡,“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领起全篇,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豪放的基调。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诗篇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从“蚕丛及鱼凫”句起到“以手扶膺坐长叹”句止,写长安以西秦地道路的艰险。第二段,“问君西游何时还”句起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胡来

9、哉”句止,写从秦入蜀道路的艰险和气氛愁惨。第三段从“险阁峥嵘崔嵬”句起到“不如早还家”句止,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领起全篇,末尾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结束,与开头语句部分重叠照应,增强了诗的气氛。全诗不但感情强烈,而且想象丰富。作者运用了大量夸张语句,给读者面前展示了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画面。蜀道难是他使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了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文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写山之高,则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扪参历尽井仰胁息”,“连峰去天下盈尺”等,夸

10、张突出,耸耳视听。还有蚕丛鱼凫、六龙回日、子规啼月等神话传说穿插其间,增加诗的光怪陆离色彩。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李白之所以描绘生动,富有浪漫主义激情,主要是诗人寄情山水,并对自然景物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全诗以蜀道艰难为中心,从山岭的高峻入云,山路的崎岖难行,山岭环境的危险和气氛的愁苦,关隘的险要等几个方面,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以极度夸张的语言,刻画

11、了不平凡的自然面貌,抒发了诗人的激荡的感情,产生了动人心魄的感染力。本诗为乐府诗,形式自由,运用七言个性体裁,语言奔放而富于变化,七言诗行在五七言诗中形势最为自由的形式。蜀道难前面两段多用长句,语言奔放畅达,句式丰富多彩,非常适合表达大自然的奇观和诗人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由秦入蜀一路上的道路的险难,环境险恶,题材广大,形象丰富饱满,并且表现了强烈激荡的感情。诗歌融神话、传说、谚语与景观、人事、心理于一炉,想象丰富奇特,夸张新颖独到,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表现语言活泼流畅,形式自由解放的特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现三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产生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全诗从形式到内容,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他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和创作传统,开拓了诗歌艺术境界,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技巧,使中国源远流长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得以发扬光大,把古代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到新的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