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938805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含答案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部分,错误。2 . 土壤微生物只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土壤微生物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固氮作用等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错误。3 .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因而其是自养生物()【解析】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但不能自己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异养生物,错误。4 .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因而其不属于分解者()【解析】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正确。5 .生

2、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黑藻、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解析】黑藻属于真核生物,错误。6 .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解析】消费者从活的生物体中获取营养物质,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中获取营养物质,正确。7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方面紧密联系 ()【解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组成一 个统一的整体,正确。8 .制作生态缸,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能够实现短期内的相对稳定()【解析】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 这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短暂的,

3、正确。9 .生态缸密封后,要能和外界进行能量交换,要置于阳光直射下()【解析】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错误。10 .人工生态缸只能够实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解析】人工生态缸还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错误。11 .人工制作的生态缸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稳定性越高()【解析】制作生态缸时,放置的动、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要适宜,并不是越多生态缸越稳定,错误。1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A正确。13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

4、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解析】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而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所以有的生态系统可不需要得到来自系统外的物质补充,但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正确。14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解析】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正确。15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再利用()【解析】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再利用,能量不能被利用,错误。1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解析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错误。17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说明物理信息的来 源可以是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解析】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说明物理信息 的来源可以是生物,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错误。18 .通过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析】通过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错误。19 .物质循环实际上是元素的循环

6、()【解析】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的过程,正确。20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解析】物质流是循环的, 能量流是单向的, 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正确21 .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食物网越复杂,人类可利用的各营养级的生物就越多,所以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多,错误。22 .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关系,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解析】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

7、系统可通过内部的信息流调节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正确。23 .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错误。24 .兔子吃了 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解析】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错误。25 .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解析】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2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错误。26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

8、物群落()【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正确。27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错误。28 .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可行措施()【解析】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可行措施,正确。29 .将作物秸秆当燃料燃烧,加快了物质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 益双赢()【解析】将作物秸秆当燃料燃烧,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且会导致大 气的污染,错误。30 .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

9、要举措()【解析】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的重要举措,正确。31 . “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解析】“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 了能量的利用率,正确。32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如水体的净化作用,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正确。33 .组成成分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具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可能都较低()【解析】组成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如苔原生态系统,具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正确。34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

10、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解析】生物多样性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体现了其间接价值,错误。35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一般较弱,正确。36 .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解析】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正确37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是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错误。38 .生物多样性

11、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错误。39 .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常在依山傍水的区域修建湿地公园。一方面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另一方面注重人工池塘或湖泊的清澈与美观。人工种植的荔枝树比自然荔枝种群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解析】人工种植的荔枝树通过人工管理,提高了荔枝树的产量,而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40 .易地保护就是将各种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保护()【解析】易地保护就是把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科研所等进行保护和繁殖,错误。41 .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

12、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正确。42 .红树林生态系统由生长在热带海岸泥滩上的红树科植物与其周围环境共同构成。红树林具有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以及特殊的咸淡水交融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鱼、虾、蟹、水禽和候鸟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场所。红树科植物和众多的鱼、虾、蟹、水禽及候鸟等动物共同构成群落(【解析】红树科植物和众多的鱼、虾、蟹、水禽及候鸟等动物以及微生物等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错误。43 .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因此向池塘投放鱼苗时应注意控制投放量()【解析】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由环境所决定,种 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会下降,因此向池塘投放鱼苗时应注意 控制投放量,正确。44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圈养动物减少呼吸消耗,有利于提高与下一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各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若能圈养动 物降低呼吸消耗,则可以提高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进而提高与下一营养 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