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能行.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934601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你能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孩子你能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孩子你能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孩子你能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孩子你能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孩子你能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你能行.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子,你能行!浅谈小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摘要: 培养幼儿相信自己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小班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要在成人信任的前提下,以教师正确评价为导向,使幼儿获得成功体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信品质。同时,注意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培养出自信、自强的新一代接班人。关键词: 信任 表扬 鼓励 体验成功 家园配合 形成自信自信,是人对自身能力所做的肯定性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培养幼儿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自信能促使幼儿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大胆探索思考,乐于与周围人交往,保持愉快的情绪。幼儿有

2、没有自信,有多强的自信,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刚入幼儿园,事事依赖他人,一旦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更易遭受挫折、失败,如此恶性循环,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所以,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应从小班开始。一.充分信任孩子是自信心形成的前提条件幼儿能否自信,首先取决于是否受成人信任。现在的孩子多数是在老人和父母的细心呵护下长大的,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独立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表现更甚。因此,我们应该从孩子入园开始,充分信任幼儿,放手让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中午

3、起床,我们都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不会的喊老师帮忙,而我们也绝不包办代替,只向他们传授穿衣服的方法,并示范给他看。童童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孩子,由于家里娇生惯养,该孩子动手能力极差,别人在穿衣服,他就坐在那儿发呆,保育老师总是经不住他那求助的目光,情不自禁地帮他穿好,我发现后对保育老师说“你这样做虽然省事,但你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对童童是不公平的。”于是,我蹲下来对童童说:“童童,看其他宝宝都是自己穿,你也能行的,如果穿不好,老师再帮你,好吗?”看着我充满期待的目光,他终于试着穿了起来,最后竟把两条腿伸到了一个裤筒里,我帮他整好后,夸他比以前好多了,对他说:“你下次一定比这次穿得更好!”在以后的

4、日子里,虽然他有时把裤子穿反了,有时把鞋子穿反了,我从不责备,教他改正后,并鼓励他几句,每到这时,孩子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自信心也增强了,而且自理能力在一天天提高。可见,教师应该信任幼儿,体会孩子的精神需要,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积极诱导和帮助他们,培养他们坚强、自信的品质。二、给孩子积极的评价是自信心形成的心理基础表扬,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方法。小班幼儿喜欢拿他们的伤口给老师看,希望受到夸奖,到了中大班这种喜欢称赞的心理会更加强烈。因此老师应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无论是教育活动还是游戏活动,都应注重观察引导。如:在一次手工活动中,实习老师示范了几遍折小鸟手偶的方法,多数孩子都很快完成

5、了,动手能力差的王乐就是折不好,把纸也弄坏了,实习老师随口责备了句“你怎么弄成这样!”该孩子立马满脸通红,难为情的低下头。我赶快走过去对孩子说“刚才老师讲的时候,你没好好听吧,来,老师和你一起折,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就这样,我耐着性子手把手地教了几遍,她才勉强会折,我又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扬了她,王乐笑了,自信终于回到了孩子的脸上。试想一想,那天如果不是我及时纠正实习老师的做法,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消极心理,从此对手工活动不感兴趣,对自己缺乏自信,那将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啊!又如,一次吃午餐时,张浩均不见了,我到处找,最后发现他正蹲在盥洗室的一角系鞋带,只见他系好的鞋带不时松开

6、。当他抬起头希望得到别人的援助时,我及时用鼓励的口吻说:这的确有点难,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这样反复操练几次,他便很快掌握了。鞋带系好后,我把张浩均带到全体幼儿面前,“你们看,今天张浩均自己系的鞋带,真能干!”孩子们不约而同的为他鼓掌。以后的几天,会系鞋带的人越来越多,并都跑来系给我看,我除了表扬外,还给他们前额上贴上一个笑脸花。这样的表扬能强化幼儿的优点,使幼儿感到:自己动手学会了新本领,相信自己有能力,从而产生自信心,愿意学更多的新本领,增强其求知欲。 鼓励,是当幼儿行为没有取得成功时,教师对幼儿所作努力进行充分肯定。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在各种活动中没能取得成功是经常发生和可以理解的。赏

7、识他们所做的努力,即运用鼓励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我们班的邱子彦性格内向,动手能力较差,活动中常常充当“旁观者”,失去了许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于是我有意识地给她提供机会,体育活动中,我常说“邱子彦,你来试试,你一定能学会!”美术活动中,我常说:“画得不满意吧?没关系,再画一次,我知道你一定能画好这张画!”区域活动中,我会说“这次的饺子包的好看多了,再练练你就会成功的!”在这种充满鼓励、尊重的良好气氛中,他的性格开朗了,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 三、让幼儿体验成功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多年的实践使我觉得,身体活动能力强的幼儿往往会比较自信,因为他们喜欢自己动手,抢着实际操作,所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较多,对解决

8、一日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比如有一次,小朋友们要用小纸盒做汽车,可圆形的车轮用什么材料来做好呢?我让他们自己动脑经,想办法。结果他们有的用瓶盖,有的用硬纸板剪圆片,有的用萝卜山芋切圆片 一辆辆汽车最终都做好了,孩子们脸上无不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对孩子们来说,无论做什么事,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成绩,其获得的满足感会更大。而对自信较弱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爱和帮助,帮助他们获得该年龄段应掌握和具备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等,能力是幼儿自信形成的基础。如:在一次体育游活动中,琦琦问我“老师,今天我们走独木桥吗?”我说:“今天不走,今天我们钻圈。”看到有两个

9、圈放在那里,琦琦就说:“老师,你扶住圈,我钻,好吗?”第一次我给她扶住圈,第二次我请其他小朋友帮忙,第三次,我说:“琦琦,你看小朋友都自己钻过去了,你也行的,试试吧。”琦琦楞楞地看着我,但还是低下头,慢慢地钻了过去。当她钻过来后,她显得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钻过来了!”可见,给孩子一个肯定和鼓励,孩子有了自信,会学到更多。当然,我们还应考虑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多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到隔壁班借书、帮老师擦桌子、与小朋友一起玩积木等,尽可能多地让幼儿进行实践活动,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幼儿在生活中经常得到积极的肯定和成功的体验,就能相信自己的力量,自我评价就高

10、。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特点、能力、需要,提供相应的材料,帮助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如小班绘画活动小金鱼吐泡泡,我就考虑到班上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给幼儿提供了三类的画纸:一类是一张白纸上只有一条金鱼,给能力强的幼儿尽情的发挥想象,把自己想象中的泡泡画出来,同时可添加水草等;第二类是有鱼和泡泡的纸,幼儿可在纸上根据已有的泡泡,自己学着画出圆圆的泡泡;第三类是将鱼和泡泡全画好,幼儿只需涂上颜色即可。在发放材料时,我也会尊重幼儿的选择,并加以适当指导,使每一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形成自信的品质。四、家园紧密配合,是孩子自信心形成的保证。如果教师注意对幼

11、儿进行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或者教师注意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不让锻炼,是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的。为了幼儿能够更好的发展,家园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教师要经常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其家庭教育的情况,及时改变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态度,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近几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要求家长:一、要求家长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利用讲故事,做游戏,看电影,读书等各种形式,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和毅力。让孩子学习书中、故事中、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主人公的勇敢和坚强的精神。二、要求家长不要和别人的孩子攀比,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

12、比,更不能以许多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应抓住每个幼儿自身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有优点和长处,从而树立起“我能行、我真棒”的自信心。三、纠正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不能心急,也不能打骂指责,更不能用鬼怪来吓唬孩子。要耐心引导,正面教育。四、要求家长对胆小的孩子不能用强制和训斥的方法,应该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相信孩子一定会成功的。五、要求家长要尊重和信任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水平提要求,不能操之过急,期望过高,以至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六、要求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一味包办代替,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七、要求家长要为

13、孩子多提供一些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遇到的矛盾和争执,从而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要经常通过开办家长园地、定期举办讲座、举行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使家长认识到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总之,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仅仅有幼儿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学会辩正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小班的老师更应该多一份耐心、细心和爱心,充分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常对孩子说:“孩子,你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