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害 (2).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92331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病害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麦病害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麦病害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麦病害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麦病害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病害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病害 (2).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麦类病害麦类病害包括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和养麦的各种病害。小麦 (wheat) 系禾本科小麦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小麦属有 20 多个种 , 栽培面积最大的是普通小麦 , 学名 Triticum aestivum (L.)Thell,占小麦总面积90%左右,其次是硬粒小麦,学名 T.durum Desf., 占小麦总面积 10% 左右。其中冬小麦占 84%, 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 , 由岷山、唐古拉山以东的黄河、淮河及长江流域 , 包括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山西、北京等省市。春小麦约占16% 左右 , 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 岷山、大雪山以西的宁夏、青海、新疆

2、、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全世界小麦病害有 200多种 , 我国报道的小麦病害有 50 多种 , 其中真菌病害 40 多种 , 细菌病害 3 种 , 病毒病 9 种 , 植物菌原体病害 1 种 , 线虫病害 3 种。上述病害分布在我国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青藏春麦和冬麦区、新疆冬麦和春麦区。大麦 (barley); 学名 Hordeum L. 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 , 属内有 30 多种。 大麦通常指皮大麦、裸大麦 , 因地区不同又有元麦、米大麦、青稞之称。我国 80 年代初 ,20% 用于粮食 ,

3、70% 用做饲料 ,10% 做为啤酒原料等。我国大麦上记述的病害有 40 多种。叶部病害有条锈、秆锈、叶锈、白粉、条纹病、网斑病、 斑点病、云纹病、叶斑病、条斑病、褐斑病、黑霉病等。穗部病害有坚黑穗、散黑穗、赤霉病、黑颖病、麦角病等。根和茎基部病害主要有全蚀病、叶鞘枯萎病、纹枯病、镰孢根腐病、红色雪腐病等。全株性病害有霜霉病、大麦黄矮病、大麦黄花叶病、大麦小麦土传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北方禾谷花叶病等 , 分布在全国各大麦种植区 , 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大麦、棉两熟制及大 麦、早、晚稻三熟制地区、青藏高原大麦区。发生普遍的有条锈病、坚黑穗病、网斑病、条纹病、 斑点病、全蚀病、叶鞘枯萎病、雪腐

4、病、霜霉病等。为害严重的有北方麦区的黄矮病 , 东南沿海一带的大麦黄花叶病。燕麦 (oats); 学名 Avena L. 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主要是大粒裸燕麦 A.nuda L. 俗称莜麦、玉麦 , 约占燕麦面积的 90%, 籽粒大部食用。燕麦病害我国已发现 17 种。为害严重的有燕麦坚黑穗、燕麦散黑穗病、燕麦冠锈病和燕麦秆锈病 , 每年减产约 5% 15%。黑麦 (rye); 学名 Secale cereale L. 小麦族黑麦属中唯一的栽培种。其病害我国已报道 10种 , 较重要的有黑麦麦角病、黑麦秆黑粉病、叶锈病、秆锈病等。荞麦 (buckwheat); 学名 Fa

5、gopyrum Mill 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我国荞麦病害有 10 多种 , 为害较重的有斑枯病、叶斑病、白霉病等。此外还有养麦锈病、黑斑病、轮纹病、 立枯病等。1 、小麦病害小麦条锈病彩版 128990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 小麦锈病俗称 黄瘟病 , 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 3 种 , 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 , 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症状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 , 其次是叶鞘和茎秆 , 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 苗期染病 , 幼苗叶片上产生多

6、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子孢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子孢堆为小长条状 , 鲜黄色 , 椭圆形 , 与叶脉平行 , 且排列成行 , 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 , 呈虚线状 , 后期表皮破裂 , 出现锈褐色粉状物 ; 小麦近成熟时 , 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 , 散出鲜黄色粉末 , 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 , 扁平 , 常数个融合 , 埋伏在表皮内 , 成熟时不开裂 , 别于小麦秆锈病。田间苗期发病严重的条锈病与叶锈病症状易混淆 , 不好鉴别。小麦叶锈夏孢子堆近圆形 , 较大 , 不规则散生 , 主要发生在叶面 , 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 , 别于条锈病。必要时可把条

7、锈菌和叶锈菌的夏孢子分别放在两个载玻片上 , 往孢子上滴一滴浓盐酸后镜检 , 条锈菌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 , 而叶锈菌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病原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 et Henn. 称条形柄锈菌 ( 小麦专化型 ),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丝状 , 有分隔 , 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中 , 用吸器吸取小麦细胞内养料 , 在病部产生孢子堆。夏孢子单胞球形 , 鲜黄色 , 表面有细刺 , 大小 3240 2229(m), 有发芽孔 612 个。冬孢子双胞 , 棍棒形 , 顶部扁平或斜切 , 分隔处略缝缩 , 大小 366

8、8 1220(m), 柄短。该菌致病性有生理分化现象 , 我国已发现 30 多个生理小种 , 分别为条中 1-32 号 , 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频繁 , 新的毒性小种不断出现。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目前 尚未发现病菌的转主寄主。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小麦条锈菌在我国甘肃的陇东、陇南、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在 20 以下的地区越夏。秋季越夏的菌源随气流传播到我国冬麦区后 , 遇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即可侵染冬麦秋苗 , 秋苗的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 1 个月左右。秋苗发病迟早及多少 , 与菌源、距离

9、和播期早晚有关 , 距越夏菌源近、播种早则发病重。当平均气温降至 12 时 , 条锈菌开始进入越冬阶段 , 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 -6-7 的德州、石家庄、介休一线以北 , 病菌不能越冬 , 而这一线以南地区 , 冬季最冷月均温不低于上述温度的四川、云南、湖北、河南信阳、陕西关中、 安康等地则可以菌丝状态在病叶里越冬 , 成为当地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翌年小麦返青后 , 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 , 当旬均温上升至 5 时显症产孢, 如遇春雨或结露 , 病害扩展蔓延迅速 , 引致春季流行 , 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在具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 , 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

10、条件。如遇较长时间无雨、无露的干旱情况 , 病害扩展常常中断。因此常年发生春旱的华北发病轻 , 华东春雨较多 , 但气温回升过快 , 温度过高不利该病扩展 , 发病也轻。只有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 , 又有春雨的条件发病重。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 , 但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 , 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 , 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防治方法 该病是气传病害 , 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 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 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1) 选用抗病品种 , 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陕西旱地可选用 M8003 、长武 131; 旱肥地可选用陕 229 、陕 861; 水

11、地可选用陕 927 、陕 160 、 植 81168; 甘肃可选用兰引 1 号、 2 号 , 中墨 1 号 ; 河北可选用冀麦 19 号、冀麦 26 号、冀麦 5418 、丰抗 13 号、京优 626 等 ; 河南可选用豫麦 17 、新麦 18 、郑 8329 、徐州 21 、郑 891; 长江下游可选用 扬麦 4 号、 5 号。此外我国又育出了一大批抗条锈病新品种 , 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如北农67, 京 9428 优系 , 中优 9507, 皖麦 44, 农大 3214, 农大 3251, 京旺 10 号 , 长 6154, 京冬 8 号 , 京核 3 号 (931), 京 411, 冬麦

12、 1 号 , 北农白 , 百农 64, 郑州 8915941, 周麦 9 号 - 矮优 688 系 , 新宝丰 , 豫麦 35 、 39, 川麦 24 、 25, 川农 7 号 , 川农 11, 川麦 32, R57,R59, 德 8661,SMT35,SMT47, 川麦 107, 冀麦 38 、 40 、 41, 皖麦 26 、 27 、 28 号 , 早麦 5 号 , 滇麦 18 号、 19 号、 20 号 , 渭麦 8 号 , 秦麦 12 号 , 西农 1376 号。春小麦有新春 11 号 , 新春 6 号 , 陇春 21 号 ,CM4860 , 陇春 22 号 , 垦九 5 号 , 临

13、麦 29 、 30号 , 陇春 15 号 , 宁春 24 号 , 定丰 3 号 , 京红 8 号 , 科春 14 等。在应用抗病品种时 , 注意抗锈品种 合理布局。利用抗病品种群体抗性多样化或异质性来控制锈菌群体组成的变化和优势小种形成。避免品种单一化 , 但也不能过多 , 并注意定期轮换 , 防止抗性丧失。 (2) 农业防治适期播种 , 适当晚播 , 不要过早 , 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清除自生麦。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 增施磷钾肥 , 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 , 增强小麦抗病力。速效氮不宜过 多、过迟 , 防止小麦贪青晚熟 , 加重受害。合理灌溉 , 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

14、沟排水 , 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 , 减少产量损失。 (3) 药剂防治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 , 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 , 需要进行药剂防治。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 0.03%( 有效成分 )三唑酮 , 即用 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g 拌麦种 15kg 或 2% 戊唑醇 ( 立克秀 ) 湿拌种剂每 10kg种子用药 10g 、 12.5% 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 80g 拌麦种 50kg 。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 2%4%, 严重度达 1% 时开始喷洒 20% 三唑酮乳油或 12.5% 烯唑醇 ( 特谱唑、速保利 ) 可湿性粉剂 10002000倍液、 25

15、% 敌力脱 ( 丙环唑 ) 乳油 2000倍液、 40% 戊唑醇 ( 富力库 ) 可湿性粉剂 4000倍液 , 对三唑酮产生抗性的地区 , 可选用 40% 多硫酮( 克百菌 ) 悬浮剂每 667 60 80g 或60 % 多酮 ( 麦棉宁 ) 可湿性粉剂每 667 3040g 、 50% 硫酮( 粉锈清 ) 悬浮剂每 667 5060g。 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 , 于发病初期 ,667用 12.5% 特谱唑可湿性粉剂 2035g, 对水 5080L 喷施效果优异 , 既防治锈病 , 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小麦秆锈病彩版 12 91症状 小麦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华东

16、沿海、长江流域、南方冬麦区及东北、华北的内蒙古、西北春麦区。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 , 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大 , 长椭圆形 , 深褐色或褐黄色 , 排列不规则 , 散生 , 常连接成大斑 , 成熟后表皮易破裂 , 表皮大片开裂且向外翻成唇状 , 散出大量锈褐色粉末 , 即夏孢子。小麦近成熟时 , 在夏孢子堆及其附近出现黑色椭圆至长条形 冬孢子堆 , 后表皮破裂 , 散出黑色粉末状物 , 即冬孢子。三种锈病区别可用 条锈成行叶锈乱 , 秆锈是个大红斑 来概括。病原 Puccinia graminis Pers.var.tritici Eriks et Henn. 称禾柄锈菌 ( 小麦变种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丝状 , 有分隔 , 寄生在小麦细胞间隙 , 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在小麦上。夏孢子单胞 , 椭圆形 , 暗橙黄色 , 大小 1747 14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