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旗级课题开题.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920917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旗级课题开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术旗级课题开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术旗级课题开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术旗级课题开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术旗级课题开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旗级课题开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旗级课题开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美术课堂中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创造性能力教育,培养儿童以自己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通过动手将思维中的形象变为可视形象,创造出一个新的可视世界,这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美国的吉尔福特与洛厄福尔两位博士经过追踪研究告诉人们通过美术的创造活动培养出的能力有八种:(1)感受性;(2)流畅性;(3)柔体性;(4)独创性;(5)再决定与再构成的能力;(6)分析与抽象能力;(7)综合与结合能力;(8)组织之一贯性等。而这些能力不仅美术所必须,凡其它行业从事创作的人也必须具有这些能力。美术教育中创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

2、人和创造人,是对现代社会高度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研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就美学而言,孩子们从很小的年纪就对某种事物的“好奇”产生极大兴趣,并且带着极大的热情去讨论这些问题。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

3、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2、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研究。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教学的根本任务。 3、小学新课程中美术学习评价方法的研究 。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过单调刻板,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们对评价提不起兴趣,麻木。现在我通常用几种方法:1.尽量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有参考。2.用几分钟时间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自我评价。3.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评论。4.老师评论。在评价学生作业

4、时,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多激励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不光评价作业的效果,更主要评价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4.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研究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实践证明: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只能教出画匠;而创作性的教学却能激发孩子

5、无穷的想象力。孩子的潜力是无可估量的,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儿童时期是思维最活跃、最不受约束的时期,这时期的学生绘画最能表现儿童个性。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见到学生直抒胸臆、个性鲜明、想象奇特的作品。在批阅着大量的学生作品时,发现他们的思维如出一辙,手法惊人的相似。比如画太阳,很多学生都先画好一个圆圆的圈,然后在其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直线,最后都在圆圈里涂上红颜色;再如,很多学生喜欢在纸的下半部分或纸的边框画一条直线表示地面,把所要画的内容如房子、人、树等不论大小、远近、主次全画在基线上,还喜欢加上太阳面对着一幅幅

6、表现手法单一、成人化、公式化的“作品”,不能不令人担忧,发人深思:是不是我们的儿童不会创造,不会想象?责任当然不在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儿童善于模仿,这种观念的存在促使学生一味地临摹,形成了思维定势,养成投机取巧、懒于观察的思维惰性。 (二)、教学问题: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枯燥。有的教师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卖来画册,如儿童简笔画、卡通画之类的书,作品形式单一,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有时家长和老师为了让学生

7、获奖,而强加给学生自己的思想,而这种纯粹为学生获奖而“创造”的作品又有多少是学生自己的思维创造?这种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响,导致了儿童创造力减弱,想象力枯萎。 (三)、儿童生活环境单一:目前的孩子大多是“优厚的生活待遇,狭小的活动空间”,成天关在钢筋水泥筑成的高楼里,假日的大部分时间被作业、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余下的一点自由时间又大都与电视、电脑、游戏机为伴了,而家长们又成天忙于生计,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带孩子出去走走。于是孩子们跟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更少了,使得他们的童年失去了斑斓的色彩,现实生活的机械性、单调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那么如何使学生的思维在绘画中变得流畅、积极、有主题和富有

8、创造性呢?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在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引领下,在平时课内外的美术教学中,我们以此为目标进行积极尝试与探索。 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创造性思维。 2、设疑激趣,培养学生创造力。 (1)、示范法: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范画的能动性、可视性,教师的范画能引起学生由衷的赞叹,剪纸课上用剪刀刷刷几下就剪出一个生动的形象,国画课上挥毫泼墨,勾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从直观上诱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与激情,使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清晰直观的感受后涌起强烈的表现和创造的欲望。 (2)、趣味法:利用做

9、游戏、唱儿歌、猜谜语、讲故事等多种方法,把一些知识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使学生学中有乐,不知不觉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循循善诱,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激励法:每次上新课之前欣赏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积累素材,创造新形象。4、打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1)、变换绘画的方式和材料,使学生在表现中得到新的启示。 (2)、用基本形的变化来发散学生的思维。(3)、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4)、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5)、巧用电脑技术,激发创新精神。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准备在研究前期,针对小学美术活动教学和学生的美术素质现状开展调

10、查。2、文献研究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专著,增强教师对实施本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及课题研究意识。 3、个案研究法:选择不同班级、原有基础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4、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阶段交流、总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并把研究成果变成理论。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调查准备:主要围绕我校小学生美术素质现状情况进行调查。 2、调查实施:按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整理调查资料。 3、调查分析:分析我校小学生美术素质现状,找出目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六、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放飞想象学生创作集 (画册形

11、式完成时间:2012年12月) 2、课题结题报告 (文字形式完成时间:2012年12月)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 课题主持人:孙 丹 (撰写开题报告、整理阶段性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孟雪英 (搜集材料、整理学生作品集、撰写结题报告)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机制与相关制度1、经费保障:学校对本课题给予倾斜经费支持政策,学校保证用于课题研究的经费充足。 2、活动保障:对课题组的活动,教导处负责督促检查,并将活动情况及时记录,积极联系教研室定点负责人来校参与活动,积极联系校外专家参与沙龙活动、做指导报告或听课评课。对需要外出的活动,教导处提议行政会研究安排人员和经费。3、后勤保障:对研究教师提出的课题所需的硬件,学校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小学美术课堂中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开题报告 尼四小 孙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