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908850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一、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一)上海1、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十二五”目标2011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达 1940亿元,比上 年增长15. 8%,占全市GDP约达1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力争 2015 年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2%,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发展重点重点发展媒体业、艺术业、工业设计业、时尚产业、建 筑设计业、网络信息业、软件业、咨询服务业、广告会展业、 休闲娱乐业等十大领域。2、亮点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上海注重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应用的融合,涵盖数十种 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的新媒

2、体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目前上海在 全国网络视听服务市场的份额达到 70%左右,网络游戏服务 市场份额近50%,动漫产业产值达 51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其 他在网络财经服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休闲娱乐服务、网 络远程教育服务等领域都保持了全国领先地位。金融创新形成新的文化金融服务产业第一,创新银行信贷投向引导机制,成立了全国首家专 门从事中小文化企业担保服务的专业机构“上海东方惠金文 化产业担保有限公司”。第二,创新文化产业项目跨地区、 跨行业、跨所有制融资机制,创设了全国第一家文化产业投 资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第三,建立文化产权交 易机制,建立全国第一家文化产权交易所,为文化产业创设了投

3、融资新渠道和产业资本退出通道。第四,创新文化金融消费服务方式,东方文化卡作为全国第一张“一卡通”式文化金融消费卡,引导和创造了市民消费需求。平台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建立和运行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促进委员会及 上海 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支撑文化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按国家统计局关于“文 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口径,2010 年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 进出口逆势上升,进出口总额达到149.9 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进口52.9亿美元,增长21.3%;出口97 亿美 元,增长8.8%),实现贸易顺差 44.1亿美元。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2011 年市级

4、授牌的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已达 89 个,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已达 52 个,其中 2011 年 89 个创意产 业集聚区营业收入约为 780 亿元,同比增加 20%.作为上海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国家数字 出版基地”,张江文化产业园累计引进网络游戏、动漫、数 字、新媒体等文化类企业 380家。就产值而言,张江拥有全 国网络游戏产业 20%的份额,动漫产业占上海的 70%,数字 内容产业占全国的 10%。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在网络游戏、 动漫、数字、新媒体等方面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二)杭州1、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十二五”目标2011 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 843.30亿

5、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 3%,占全市GDP比重12.03%。到2015年,文创产业力争实现增加值 1400亿元,在 GDP 中的比重力争达 14%左右。发展重点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 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 展业等。2、亮点着力打造动漫产业以打造“中国动漫之都”为目标,成立了动漫游戏产业 发展领导小组,在省委宣传部、浙江广电集团和市有关部门 共同努力下,国家广电总局命名杭州滨江(高新)区和中国美 院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国家动漫教学研发基地并成功申 办了中国首届国际动漫节。自 2008 年起,文化创意产业专 项资金总额为 1.52 亿元

6、,其中安排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专项 资金5000 万元。到2010 年,动漫产业原创作品年生产能力 超过 25 万分钟,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大幅提升,成为全国行 业发展的“排头兵”。创意人才培养和聚集以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制定实施杰出人才培育计划、全球引才“521”计划等多个 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加强培养、大力引进、营造氛围和完善 机制等措施汇聚一大批创新与创意人才,吸引一批业内领军 人物和创业团队。其中,每年投入 3000 万元用于“青年文 艺家发现计划”。推进品牌建设依托企业、院校和社会团体,创新文化艺术创作机制, 营造创新创意宽松环境,积极推出一批文化创意精品;以阿 里

7、巴巴集团、华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杭报集团、杭州文广 集团等企业为引领,打造一批企业品牌;大力培育中国国际 动漫节、创博会、西湖创意市集等会展和活动品牌;加快打 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动漫之都、中国女装之都、中国 艺术品交易中心等,打响一批行业品牌。依托众多的产品品 牌、企业品牌、会展品牌与行业品牌,打响“杭州创意”整 体品牌。促进资本与文化无缝对接设立政府创业引导基金,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 式,吸引国内外的风险资本投向初创型文化创意企业。2007 年以来,政府共对全市 1360 个文创产业项目进行扶持,带 动社会投资约 150 亿元。目前,广厦集团、中南集团、太子 龙集团等一批本土知名

8、民营企业已进入文化创意产业,一批 国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也来杭投资。在政府主导力、企业主 体力和市场配置力的共同作用下,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主 体呈现日益多元化趋势。(三)南京1、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十二五”目标2011年,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 265亿元,增 幅达39.5%,占GDP比重达到4. 3%。力争到 2015 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500 亿元, 占全市 GDP 的 5%以上,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方阵。发展重点未来 5 年将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文化、 艺术培训等,拓展壮大影视传媒、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演 艺娱乐等。2、亮点A 30多项政策促发展据不完全统

9、计, 2005 年以来,南京先后发布施行的文化 产业类政策规划就超过33 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实 实在在的支持。南京市还组织编制了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了“5+1”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颁布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意见、 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修订)等 6个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平台搭建2009年8月,南京市文化产业招商中心正式成立,全年 免费为南京文化产业园区提供招商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 创意产品和重点文化项目提供宣传展示、协调运作、招商推 介、成果转化等各项服务。“文交会”为南京市文化企业搭建了展示和融资平台 第五届文交会现场交易金额突

10、破5 0 0 0 万元,订单交易额达6 亿元。民营资本活跃2009 年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13 0会员单位中有1 05家 民营企业,占会员总数的 81%;南京动漫行业协会86会员单 位中,有68 家民营企业,占会员总数的79%。南京的文化产 业园区中,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占一半以上。(二)上海、杭州、南京三地的借鉴意义1、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等产业融合着力推进文化兴旅,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深度和 空间布局上的互动发展,将沉积的历史文化内涵转变成鲜活 的旅游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培育科技文化示范 园区和科技文化融合示范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撬动多元化投资主

11、体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建立成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产业发展,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 平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新适合 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文化企业和项目信贷融资评估机制。3、建立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培育和奖励制度整合全市各项人才引进政策资源,下大力气引进掌握文 化产业核心技术的团队和领军人才,鼓励文化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加强本土 人才培养,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大型文化项目和骨干企业, 建立一批文化人才实训基地。4、塑造文化产业品牌体系以产品、企业、园区、名人为支撑,构建文化产业品牌 体系,扩大资本聚集、消费导向、产业示范和利润增长等多 重文化产业品牌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