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健康成长三要素.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90699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健康成长三要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少年健康成长三要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少年健康成长三要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少年健康成长三要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少年健康成长三要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健康成长三要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三要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健康成长三要素吴昌顺1904 年南开大学创始人之一杨修先生感慨说,“吾国所以弱,学之不讲之故也”,近百年来我们国家为什么积贫积弱,列强欺辱?就是不讲教育,不讲学习,不讲人才培养!无独有偶,上世纪初,西方哲人威尔斯在历史纲要一书中预言:人类历史将越来越成为教育与灾难之间的一场竞赛。言下之意,教育搞得好,我们可以战胜灾难,教育搞不好,我们可能被灾难的洪水所淹没。爱因斯坦也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中共十六大开始提出和谐社会,十七大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们中小学就是要奠定未成年人为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谐的第一块基石。然后才有

2、可能上升到家庭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四大层次。中国基本的教育国情:一,教育整体地位不甚符合时代要求。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虽然最近十几年有很大进步,然而和全世界相比,和我们的要求相比,还相去甚远。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大力提高。三,家庭教育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四,独生子女优势多多,三大弱点不容忽视。三大弱点是情感脆弱、意志薄弱、性格软弱。在我当校长时有一个高中二年级男生,在班中还担任团支部书记。他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一历来是第一名,就是一次考试得了第二,愤而离家出走,这样的学生是不是感情太脆弱了?12 岁到 18 岁正处在人生多事之秋,十字路口,集社会性,动

3、荡性、闭锁性、过渡性于一身。两大矛盾凸显。第一个矛盾,同一性角色冲突,也就是自身评价与社会评价不统一。自己认为独立了,独立不了,他认为长大了,在成人眼里来看,他还是一个孩子。现在的青少年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条件改善,所以生理发展超前。生理成熟之后,就出现了第二个矛盾,过早地性觉醒,性懵懂、性困惑。青少年面临个性发展的五大特点:半成熟半幼稚,半独立半依赖,半服从半逆反,半开放半闭锁,半自觉半自发。心理学家眼中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风暴期、思忖期、精神饥饿期、心理断乳期、人生峡谷期,第二次诞生期,是人的长的第二高峰。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迷茫困惑多多,所以我们班主任在引导孩子全面健康成长方面有重

4、要的责任。下面我提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三步曲。一、立志者成人 人发展的过程:第一,成人;第二,成才;第三,成功。那么怎样成人?“立志者成人”。志,心字旁,士之心为之志。受过教育的,有文明教养的,有文化的,有觉悟的,才叫士。俗语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北大创始人 蔡元培先生家里的客厅就挂着一幅对联,上联,立志当存百年思,下联,闲谈不过五分钟。下联如果我们做不到,可以改为:网游不过一小时,玩耍不过一小时,闲聊不过一小时。但是上联我们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小立志就立长志,立大志,立百年之志。为什么要立志?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现代正处在关键的叠加转型期,即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政治转型、教育转型、

5、思维转型、学习转型。我们正在从学历社会,学习经历社会,学习履历社会,向学力社会转变;从人事制度向人市制度改变,大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由市场来选择。下面举三个数据说明:第一个数据, 1976 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 国教授,人力资本理论创始者“舒尔茨”提出的大中小学生智力活动能量比。具体内容是一个中学生是一个小学生智力活动能量的 7 倍,一个大学生是一个小学生智力活动能量的 25 倍,由此可以看出上学的重要性。第二个数据,来自于 2000 年世界银行报告,“劳动力每多受一年教育可提高劳动生产率 9% ”。“ 30 个中国人顶一个美国人, 40 个中国人顶一个法国人, 45 个中国人顶一个德国人”

6、,就是因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太低,劳动生产率太低的原因是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太差。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时候,总理温家宝说我国老百姓平均受教育年限是 8.5 年,相当于初中三年级上学期。这时世界的平均受教育年龄是 11 年,发达国家是 11.9 年,世界最高的是加拿大为 17.5 年,相当于研究生二年级。这种情况下如何与发达国家竞赛?第三个数据,来自于中科院 2001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中提出,一个人有三种能,第一级体能,第二级技能,第三级智能。如果投入之比为 1 : 3 : 9 ,产出之比为, 1 : 10 : 100 。当投入的三种能量是三倍关系时,产出的效果已有十倍之距。从上面三组数据来看,社

7、会转型要求我们学生应该从小立大志,做一个能对社会做出自己最大贡献的人。成功动力等于目标期待值和实现概率的乘积。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需要,设定付出一定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目标又分为两种,一个是远景目标,也就是你一生的最终理想;一个是近景目标,就是你现在希望达到的目的。例如,如何毕业?考上什么样的高等院校?等等。一位作家曾说过,不知道明天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如果不设定目标就会一天混过来,一个月混过来,一年混过来,一辈子也就这样混过来。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没有忧患意识危机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忧患,才是最大的忧患!只有登高望远,放眼世界,胸怀祖国,才能给自己定一个合

8、适的最高目标。成功公式: f ( I N ),其中 A 代表成功,小 f 代表函数, I 代表智力, N 代表非智力,这个公式,用语言来解释,是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和他的智力与非智力的成绩成函数关系。非智力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因素,智力以外的所有因素我们可以统称为非智力因素。综合学力也就是学习能力,分为三级,第一级,最基础的是听说读写能力;第二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第三级,创造性学力。如下图所示:图中 5 个箭头。全指向智力因素,这是因为个性心理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及学习者的健康程度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因素。所以班主任让我们的中小学生懂得不是智商最高的,最聪明的人,能够得到成功,也不

9、是身体最棒的,最强壮的人能得到成功,而是最会适应的人才是成功的人。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适应自己的条件。二,适应社会需求、专业需要和中国国情。二、发愤者能成才 “愤者,心中不平之气也”,然后到发而为之,成为动力。中国虽然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目前在世界上地位虽然提高了很快,可是还有很多困难。只有明国史,知国耻,懂国情,才能树国格,正国威,扬国魂。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就永远休息哲学摩尔定律 这个定律与学习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很吻合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习上,永无终止之日,人的一生都要接受教育。安东尼罗宾也说过,生命就像一种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可以解释为付出得多,得到的多,付出的少

10、,得到的少,学习也是一样的。怎么样发奋?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发布的在人类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宣言学会生存。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生存 耶基斯多德森的倒 U 型假说,通过研究体育运动员竞赛成绩发现,唤醒水平适度成绩最好。伦敦大学教授皮尔逊,测查了上百万中小学生,得出学习成绩和兴奋、紧张焦虑程度的关系,得出的结果和耶基斯多德森的倒 U 型法完全一致,称之为皮尔逊曲线。过度的兴奋紧张焦虑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老师要懂得科学,学生自己也要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下面提几点小意见。第一,着眼效率,掌握时间。现代社会就是时间和效率,效率比时间还重要。学习效率是指单位时间

11、获取的有效知识量。第二,科学用脑,分配注意。大脑分两个半球,左脑具有语言功能,擅长逻辑推理, 右脑具有形象思维能力, 要教会学生学会发掘右脑的潜能。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他提出多元智能学说,教师都应该加以参考。同时一定要提高学生的注意水平。注意力是心灵的窗户。第三,克服遗忘,训练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并证实记忆科学规律:及时记忆,可以记忆 80% 90% ;一小时以后,降到 50% 60% ;一天以后,降到 30% 40% ,再往后,降到 25% ,可以持续几天。所以要教给学生学会好的记忆方法。林崇德 教授提出的思维科学心理学提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五大思维品质:敏

12、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这五大思维品质是形成创造性学力的基础,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思考。中国文坛怪杰八蜀奇才魏明伦曾说过:“我的格言就是没有格言。”他还曾提出过:“人云亦云,一文不值,独立思考,无价之宝”。魏明伦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坛怪杰巴蜀奇才,就在于这十六个字。班主任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是未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常用的一些学习方法:、迁移法(点 线 面 体,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程序法(积极反应及时强化小步前进控制速度)、网络法(新旧知识、各个部分串联并联,构成系统树)、群体讨论法(切磋琢磨、不耻下问、交流思想)

13、、全习分习法(全面复习、单元复习、循环复习交错进行)、图表卡片法(整理知识绘成图表,分类卡片便于检索)、参考工具法(辞典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多媒体软件)、超级学习法(巴洛克音乐背景下与心律一致,学习高效)、法(预读、设问、通读、思考、复述、回想)、法(命题、研究、组织、写作、修改)中国传统学习方法:1 、学 勤学好问 “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2 、 思 熟读精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 序 循序渐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 、 习 温故知新 “学而时习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5 、 记 博闻强志 “不动笔墨不读书”,“记忆是知识的仓库”6 、 研 切磋琢

14、磨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7 、 联 触类旁通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8 、 专 专心致志心里想着一点,一切都会变得简单。9 、 恒 持之以恒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10 、用 学以致用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其中,第一条的后边 12 个字,是 李政道博士 80 年代来到大陆考察中国基础教育时提出的,他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基础教育的弊端就是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唯一答案。而真正学问不应该趋向答案,那不是学问。三、自信者成功 何为信念?信者人言也,念者今心也。信息有能量,信念更有能量!“谁说我考不上好大学,我非要考上好大学”,如果你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怎么样?好大学考上

15、了!如果你天天说三次,“我不是上大学的料,哪个大学也不会要我,这辈子我没戏了”,怎么样?就没戏了。下面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队拿下第一块金牌的射击女选手杜丽提出一个成功公式,公式中有三条要素,它们的顺序是很重要的。第一,自信;第二,水平实力和技术;第三,机遇和运气。自信放在实力、技术、水平前面,这个原因值得好好思考。自信成功就是成功的一半。 居里夫人 第二个例子,奥运冠军杨凌,当年他拿到奥运冠军后又要参加一次世界锦标赛。虽然他得到奥运冠军,但是杨凌还是很紧张。他的老师,清 华大学教授为此给他写了一首小顺口溜,“你本平常人,曾经辉煌过,要想再辉煌,再做平常人。” 20 个字让他第二次又把世界锦标赛得金牌拿到手。这说明除了要有自信,还要平常心态。有些学生平时学习很好,但是到了重大考试他就会失利,这就是因为心态不平常。过多的负担,过多的思虑,使得他没考好。班主任教育学生要:一,身体健壮,二,心理健康,这是自信的一个基础。如何才能自信?先从尊重自己开始,我们有一个课题,尊重基础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只有先尊重自己,才能够自信,才能够谈得上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知识,尊重自然,等等。班主任要向爱护自己的眼球一样呵护孩子,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一,做人的尊严。二,孩子的自信。我曾强调要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好好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