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居友教学案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903815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居友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王居友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王居友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王居友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居友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居友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教学案例有兴趣就有快乐学习的魅力沙河乡明德小学 王居友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索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注重激趣、引趣,积极寻求和经营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点,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使数学课堂在趣味中焕发无穷魅力。关键词: 趣味需要 激发 诱发 引发 增添 烘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课程

2、标准指出:“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的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与生活中的数学零距离,全方位的接触,使学生置身于生活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们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

3、,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明的奶奶到今年一共才过了18个生日,谁知道小明的奶奶今年几岁了?”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18岁。”我问道:“奶奶18岁,那奶奶的儿子多少岁?奶奶的孙子呢?”学生们都摇了摇头。于是,我继续问:“18岁的人有可能有孙子吗?”学生们一听恍然大悟,齐声说道:“不可能。”“那小明的奶奶到底是几岁?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二、巧设游戏,诱发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常常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颖、活泼、直观的游戏,最容易吸

4、引学生的注意。因此,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取知识。如:教学“因数和倍数”时,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之后,可设计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发给学生一些号码,然后说:“我的朋友是2的倍数,40的因数。”请符合条件的学生一一上台。这一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又更好地巩固了所学的内容。又如:特级教师周卫东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他将学生喜欢的“祖玛”游戏引入课中。根据游戏中已有的规律,让学生求出“第25个球是什么颜色?”,然后让学生转动中间的小猴,发球打中其中的两个红球,创造出新的规律,根据新的规律,求出现在第25个球是什么颜色?学生继续转动小猴,发球引出新的规

5、律,并解决新的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高涨,个个都跃跃欲试,且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大大地提高。三、设置疑问,引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如,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时,引导学生用尺子去量一个钉子的长度。教师让学生将钉子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看钉子的另一端指着数几,我们就说钉子的长度是几厘米。绝大多数学生都在按教师的方法进行量,此时有一个学生把手举了起来,说:“老师,在量钉子的长度时,一定要把钉子的一端和尺子的零刻度对齐吗?”教师首先

6、对这个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了肯定,并鼓励、表扬他。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出示一把断尺(没有零刻度)放手让学生讨论:“用这把尺子能量出钉子的长度吗?”学生操作和讨论后,得出“没有零刻度的尺子同样也能量出物体的长度。”通过这样的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四、操作活动,增添兴趣 “智慧出在手指上”, 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并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动脑、动手、动眼的活动中,保持高涨的学

7、习热情,获得比较充分和完整的感知。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分组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看看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并进行讨论,有的学生沿着直线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等等。通过大家动手操作后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就学得主动、活泼,在操作实践过程中经历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不仅理解了圆

8、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的主动建构,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空间观念。 五、幽默话语,烘托兴趣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老师上课时常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的情景,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只?”时,学生心算、笔算后面露难色,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只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鸡和兔的足数一样多了,上面45个头,下面应该有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只?”“116-90=26只。”这时学生欢呼道“有262=13只兔,

9、45-13=32只鸡。”六、智慧点评,唤起兴趣点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例如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可送上一句:“你真行,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学生的一些独特的解题方法,称赞道,“你真聪明。” 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可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数学课中增添了趣味,可以使一节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处处充满精彩新奇,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一件快乐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