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90329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案例当我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的桌面上迎接我的不是鲜花,而是红红绿绿的套在瓶子上的气球。这些气球好像刚刚被吹起了一点点,孩子们的嘴角微微上翘,那眼神、那表情充满了无限的自豪与骄傲,似乎在说: “瞧我做得多棒!”我本打算以这样一个提问:“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这个常识性问题开篇。看到眼前的情景,我迅速改变了想法。以这个课前布置的家庭小制作“发酵现象”为切入点,走到学生的中间,用欣赏的目光拿起他们的作品,用欣赏的语气询问他们的做法有的说:“我这个气球被吹起来的大,我放了一大包干酵母,一大勺糖,还加入了温水。”有的说:“我的气球比他的鼓起来的多,是因为我除

2、了放了他说的东西外,还把瓶子放在了温暖的地方。”也有人说:“我是按要求在温水加入糖和酵母的,今天早晨气球还挺鼓,可是现在它有点变小了!”那神情沮丧极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试图要解释清楚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们带着一个大大的问号,走进了我们的第一个主题: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就他们这个大问号我提议展开小组讨论,然而,讨论的结果却出乎我的预料,他们都以书中的文字为理论依据,可是却对这一原理不甚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马上和他们一起将书中内容进行了整理,提出一个有关菌体内有大量的酶问题,并联系他们曾经接触过的唾液淀粉酶的相关知识来说明:在酶的作用下,淀粉可以分解为葡萄糖,不同的菌种又可以把葡萄糖进一步分

3、解为不同的成分。我问:“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成了什么?”这一次各个小组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小组说是水和二氧化碳,有的小组说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对于产生的是二氧化碳的问题大家取得了共识,认为气球的鼓起就是有利的证明。而对于另一个产物到底是水还是酒精的问题,却各执一词。为了寻找突破点,我提出请他们打开气球闻闻瓶中有什么味?有些孩子拿下了气球,也有些人舍不得摘下来。闻了之后,有人大声说“苹果味!”“不对是酒精味!”有人及时纠正。我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有酒味呢?“酒精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之前我们在瓶子里放了些什么?”我一连串的问题启发他们一层层思考下去。最后学生们得出结论:“酵母菌可以将

4、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为了不让他们对关于酵母菌能呼吸问题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我马上引导他们思考:“以上的结论是酵母菌在无氧状态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了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较少的热量。而在有氧状态下它又会怎样呢?”一个稍停片刻的设问之后,我给出了答案:在有氧状态下,酵母茵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较多的热量。按下来有关细菌与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内容是通过学生们查阅资料和阅读教材来完成的。如醋酸菌醋,霉菌酱、酱油,乳酸菌泡菜、牛奶,棒状杆菌味精等等。 为了能将所学知识生活化、感性化,之后我拿出了一瓶学生自己酿制的米酒请大家品尝。(这是一周前课前布置制做的甜酒的小实验,有个学生在

5、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了甜酒,课前交给了我。)有人小心翼翼的呷了一口,也有人大胆好奇的抢过去喝了一大口,“真的是酒啊!”尝过的人兴奋地说。当我拿着学生做好的米酒,请他给大家简单地叙述制作过程时,有的人不服气地说:“上哪儿去找酒曲呀,我没找到!”“是呀,对呀”有人随声附和。这时做这瓶酒的孩子站了起来,拿着从市场上买来的酒曲给大家看。突然有一个孩子问道:“老师,酒曲的成份是什么呀?”说实在的,这个疑问也曾困扰了我很久,课前我查阅了大量关于关于酿酒业和酒曲的资料,信心实足地告诉他:“酒曲的主要成分是霉菌。”谁知那个学生拿着一本事先做好的参考书反驳道:“这上面明明说酒曲是酵母菌。”在过去遇到这种情况,我会

6、觉得他这是小瞧老师,很可能会不耐烦地训斥他几句。可今天的我,是经过课政新思想洗礼的教师,是能用母爱的眼光,用朋友式的心态面对我的学生的。我微笑着表扬了他勤学善思的优点,同时告诉他,他的想法和我最初的想法一样,并建议他登陆网站查阅相关资料。接下来那个制酒的孩子简单的描述了他的制酒过程。“哦,回家我也做一做试试”有人小声地说。一个活生生的利用真菌制作食品的例子有力的回应了上文。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物课堂“鲜活”一词的含义。接下来我请了各学习小组展示他们收集的没有保存好的食品:有人拿来了发霉的蛋糕、面包,有人拿来了变质的牛奶,还有人拿来了一堆烂苹果、烂香蕉,空气中弥散着霉烂味和学生们揶揄的笑声。我

7、请他们分析讨论导致这些食物腐败的原因,在他们热烈的讨论中我们进入了第二个主题:细菌、真菌和食品的保存。首选我请他们分析总结出防止食品腐败依据的主要有原理是:杀死或抑制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而后请他们结合书中的讨论题分别讨论保存食品的方法有哪些,依据的原理是什么?很多小组看着书中的图片总结出了牛奶、罐头、香肠、蘑菇的保存方法,也有的小组讨论的较垒面,提出了咸鱼、果脯、腊肉的保存法,还有的小组思维非常活跃,除了将书中的内容总结出来后,还总结出了冷藏、冷冻、加入防腐剂等等保存方法。提到防腐剂马上有人指出它对健康有害等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和课程安排的要求,我们在防腐剂的问题上没有过多的展开。我

8、话锋一转,细菌真菌除了在食品业有贡献外,在疾病领域也有它们的涉足。有人马上接着说,例如它们可以使我们患病。我接着他的思路说:“你看到的是它们有害的一面,但那只是少数,大多数是有益菌,它在医学界也有有利的一面。”第三个主题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呈现在学生面前。关于这个主题我是利用一段教学片完成的。片中谈到了弗莱明与抗生素,胰岛素与大肠杆菌的转基因技术等,非常详尽。第四个主题是关于细菌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我仍然请同学看了一组教学片,看到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他们兴奋不已,看到农村的沼气池发电,他们直做捂鼻状。看完短片,我请他们谈感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觉得细菌还应在更多的领域有更大的贡献。当然在谈到

9、细菌的贡献时,我插问了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利用细菌处理有机物?”这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再次唤起一个知识点: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上完这节课,我激动不已,虽然不能说它有多成功,但我觉得我的学生们成功的运用了实验、调查、制作、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我们的生物课堂因为走近生活而丰富多彩,因为有了多思善问、活泼可爱的学生而更加生动、鲜活。点评:有关细菌与真菌的问题,一直以来学生们都不太感兴趣,这本教材加入了大量的制作与实践,激活了知识,激活了课堂。当然,我们生物教学之路充满荆棘,不被家长和学生重视已是老生常谈,否则在以上的教学实录中就不应该是只有一位学生制作了甜酒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去感染学生,用我们的博学去征服学生,用我们教师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