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89471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观潮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观潮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观潮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观潮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潮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潮-浙江之潮教学设计 户县大良小学 贾亚田一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二教材简析:这是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第二课主体课文。“际天而来”、“吞天沃日”,这该有多么雄伟、气势磅礴啊,这就是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潮”。课文带领学生走近浙江潮,感受那磅礴的气势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6个。2、正确、流利、有

2、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3、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四教学难点及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结合课文理解 “天下奇观”、“吞天”、“震撼”等词语及比喻句。五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16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7人,都是农村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阅读能力很差,学生考试成绩不稳定两极分化严重。四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 1. 今天我们将首次接

3、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2. 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 3.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 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认真读课文,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时间暂定五分钟。(生合作学习。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评价,纠错)3. 指读课文: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评价)4.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 围绕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请你默读课文,画

4、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2. 指名回答:远近气势诗歌评价3. 指导美读: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4.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读。(古曲)5. 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6. 指导朗读:将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气势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律。四、拓展运用1. 其实描写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师又给你带来一篇。出示钱塘江大潮,请你读读,感受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 指名读,说感受。五、课堂小结:虽然本课只有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吧!六、布置作业:查各类资料,进行研究学习,收集关于钱江潮的古代诗文。七教学反馈:学生课堂反映灵活,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学生开始学习古文感到困难,教学后还可以。以后再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2013.12.9观潮-浙江之潮教学设计 户县明轩小学贾亚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