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迹》活动单.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893724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月迹》活动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7《月迹》活动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7《月迹》活动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月迹》活动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月迹》活动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迹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3体会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点。学习过程:导语: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对月亮更加青睐。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下关于月的诗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月迹,去追寻中秋之夜月亮的足迹。活动一 :自由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要素:(自主思考全班交流)时间: ( )地点:中堂里 ( )( )人物:( )事情:( )( )议月。活动二 :在初读了课文之后,我们掌握了那么多信息,现在请同学们熟读课文

2、,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以下问题:1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有什么变化?这些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什么? 2孩子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月亮。那么,在孩子们的心中,月亮究竟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语句,加以体会。“月亮是我说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活动三 :这篇文章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富于童趣,有一股浓厚的孩童生活气息。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品读赏析。(朗读这些句子,力求读出童心童真的美来,读出诗一般语言的美来。)(小组交流以小组为

3、单位在全班交流)结语:我们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美好的整个世界。类文推荐 竹影丰子恺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呢?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是坐不牢。太阳虽一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

4、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个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

5、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的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 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

6、,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显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象脱了版的印刷。夜渐深了,华明就告辞。“明天白天来看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天不要落雨,洗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会!”他说着就出去了。我们送他出门。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有删节) 个性调整结合书后练习讨论理解。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