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周邦彦《解语花·风销焰蜡》.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892758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赏析:周邦彦《解语花·风销焰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词赏析:周邦彦《解语花·风销焰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词赏析:周邦彦《解语花·风销焰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词赏析:周邦彦《解语花·风销焰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诗词赏析:周邦彦《解语花·风销焰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赏析:周邦彦《解语花·风销焰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赏析:周邦彦《解语花·风销焰蜡》.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词赏析:周邦彦解语花风销焰蜡 解语花风销焰蜡 宋代:周邦彦 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译文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荣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巧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暗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犹如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

2、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照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解释 解语花:词牌名。此词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 焰蜡:燃着的蜡烛。一作“绛蜡”。 浥(y):潮湿,沾湿。红莲:指荷花灯。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奇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素娥:月中神女名嫦娥,月色白,故亦称素娥。 参(cn)差(c):散乱不齐貌。 放夜:古代京城制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快通宵,称作“放夜”。 千门:指皇宫肤浅,千家万户。 钿(din)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飞盖:华美的车盖,此处

3、指车子。 赏析 此词上片,写眼前所见的元宵风光。前三句,紧扣节日,写灯火的光灿刺眼。其中第一、二句是分写,第三句是总写。谭献评的词辨,于周邦彦齐天乐秋思起句“绿芜凋尽台城路”评为“以扫为生”,这首词的起句也是如此。元宵佳节,处处都是辉煌灯火,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而却偏在第一句用了一个“销”字,意谓通明的蜡炬在风中渐渐被烧残而销蚀。但由于第三句“花市光相射”突然振起,可见元宵的灯火是愈燃愈旺,随销随点,纵有风露,不害其绚烂闪灼的。特殊是其次句以“露浥红莲”夹在两句之间,得虚实相映之妙,就更见出得“以扫为生”了。“焰蜡”是真,“红莲”是假,“风销焰蜡”是写实,“露浥红莲”则近于虚拟,由于在灯烛

4、的映射下莲花灯上犹如沾湿了清露。这就不仅写出节日的盛妆,而且还摹绘出新春的生意。此正如孟浩然的春晓,尽管他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却无“落红满径”的残春之意,相反,倒显得万紫千红,春色无边。那是由于诗人写到雨后初晴,晨曦满树,既然到处鸟啭莺啼,足见春光正艳。这与此词同样是“以扫为生”。固然,周词究竟含有消极成分在内,第一句也同下片“旧情衰谢”“舞休歌罢”等句暗自照应。由于元夜灯火纵然喧闹通宵,也总有灯残人散之时的。 “桂华流瓦”三句,是写了灯光又写月光。对“桂华”一句,人们多受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影响,认为“境地”虽“极妙”,终不免圆满,“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特殊是王氏对词中用代字的意见是

5、非常苛刻的。他说:“词忌用替代字。其所以然者,非意缺乏,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这就使人觉得周邦彦此词此句真有美中缺乏之嫌了。其实人间词话的评语未必中肯,至少是对词用代字的意见未必适用于这首周词。诚如王氏所云,那只消把“桂”字改成“月”字,便一切妥当。然而果真改为“月华流瓦”,较之原句似反觉逊色。这首词的好处,就在于没有落入灯月交辉的俗套。一上来写灯火通明,已极工巧之能事;此处转而写月,则除了写出月色的光芒皎洁外,还写出它的姿容绝代,色香兼备。“桂华”一语,固然包括月中有桂树和桂子飘香(如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山寺月中寻桂子”)两个典故,但更主要的却是为下面“耿耿素娥欲下”一句

6、作铺垫。既然嫦娥翩翩欲下,她固然带着女子特有的香气,而嫦娥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正应如桂花一般,因此这“桂华”二字就不是陈词滥词了。这正如杜甫在月夜中所写的“香雾云鬟湿”,着一“香”字,则雾里的月光便如分散云鬟的嫦娥消失在眼前,而对月怀人之情也就不言而喻,昔曹植洛神赋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警句刻画出一位水上女神的绰约仙姿,杜甫和周邦彦则把模糊或皎洁的月光比较为呼之欲下的月中仙女,皆得异曲同工之妙。周词这写月的三句,“桂华”句犹如未见其容,先闻其香;“纤云散”则如女子搴开帷幕或揭去面纱;然后水到渠成,写出了“耿耿素娥欲下”。如依王说,不用“桂华”而迳说“月明”,则确定不会有现在这一栩栩如生的场

7、面。所谓美成此词设想新颖,构思奇妙,正是指的这种表现手法。 然而的笔触并未停留在这里,他又从天上回到人间,写“时序风物”和“人家宴乐”之盛美。但把这些全放到背景中去写,突出地写只有在良辰佳节才出来看灯赏月的女子,故紧接着绘出了“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的窈窕形象。“淡雅”二字,恰与上文“素娥”相衬托。 “萧鼓喧,人影参差”是写实,却用来衬托气氛,表达闹中有静;而以“满路飘香麝”作为上片小结,究竟是因人间有衣裳淡雅而又馨香满路的“楚女”引起对团而明朗的皓月产生了“耿耿素娥欲下”的联想和幻觉呢,还是用月里嫦娥来衬托或拟喻人间的姝丽,仙乎,人乎,那尽可由读者自己去补充或设想,却不再饶舌了。此之谓耐

8、人寻味。 上片是眼前目击之景,下片则由当前的灯节一下借回忆而连接上了从前自己在都城的灯节,由眼前风光,很自然地联想到汴京风光,用“因念”二字领起。结尾处的今昔之感,实自此油然而生。“都城放夜”是特定的时间地点。“千门如昼”写得极空灵概括,然而气派很足。“嬉笑游冶”转入写人事,即都中士女在上元节日总的活动状况,其中也包括在内。 这些都是写上元应有之文,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可是着重点却在于“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这大有“晚逐香车入凤城”(张泌浣溪沙)的味道。柳永在一首迎新春的词里写汴京元宵的景况也说:“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很多。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与周词所写

9、,意趣正复一样。不过柳词朴实坦率,直言无隐;周词委婉含蓄,比拟收敛而已。柳词是客观描述,周词则由上片的眼前风物回忆当年,心情上是由波动而抑制,最终流露出年华老去,“旧情衰谢”的无可奈何之感。故两词风调仍复不同。历来注家于“自有暗尘随马”一句都引苏味道上元诗中五六二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词则反用其意,说是“更无一点尘随马”。而周词此处的用法似与苏味道诗略异其趣,意思是说女子坐着钿车出游,等到与所期男子在商定地点相遇之后,车尾便有个骑马的男子跟踪了。“暗”不独形容被马蹄带起的“尘”,也含有偷期密约,蹑迹潜踪的意思。这是苏味道原诗中所没有的。 底下自然而然转入了自嗟身世。

10、“年光”二句是说每年都有这样一次元宵佳节,可是自己饱历沧桑,无复从前情怀,那种嬉笑游冶的轻狂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以“清漏移”三句作结。一到深夜,再也无心欣赏灯月交辉的景象,流连追欢逐爱的风情,于是就乘着车子赶快回到官邸(“飞盖归来”有避之生怕不及的意味),心想,任凭人们去狂欢达旦吧。 结尾之妙,在于“从舞休歌罢”一句有两重意思。一是说任凭人们尽情歌舞,尽欢而散,自己可没有这等闲情逸致了;二是说人们纵使快乐到极点,歌舞也有了时,与其灯阑人散,扫兴归来,还不如早点离开喧闹场合,留不尽之余地。另一首词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的结尾也说:“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两者都是写自己无复昔时宴安于声色的情怀,却又都尽极蕴藉含蓄之能事,也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到了李清照,由于感情过分悲凉伤感,便直截了当地写出“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这样万念俱灰的句子,看似衰飒,情感却反而显得奔放,不嫌其尽。有人认为李清照的词论中没有提周邦彦,事实上却是成认周邦彦为词道正宗的,以此看来,未必尽然。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写作的地点和年月,旧有异说。清人周济宋四家词选谓是“在荆南作”,“当与齐天乐同时”;近人陈思清真居士年谱则以此词为周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时作,时在徽宗政和五年(1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