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85777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5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7年修订版)湖 南 省 人 民 政 府二一七年七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规划背景2第一节 区域概况2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3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态势6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8第一节 指导思想8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8第三节 目标任务9第三章 加强

2、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12第一节 严格耕地保护12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13第三节 提高耕地质量14第四节 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14第四章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15第一节 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5第二节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17第五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19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19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布局20第六章 区域土地利用22第一节 长株潭城市群区22第二节 环洞庭湖区23第三节 湘中南区24第四节 大湘西区25第七章 注重土地生态保护与建设27第一节 构建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27第二节 推进土地生态功能与环境质量恢复治理28第三节 因势利导发挥土地生态功能29第八章 土地利

3、用重大工程31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工程31第二节 新型城市化建设用地工程32第三节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工程33第四节 民生用地工程53第五节 土地生态建设工程53第九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6-前 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统筹、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在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中处于先行和龙头地位。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实施以来,对于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中部崛起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改革和扶贫攻坚

4、战略的推进,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全面实施及全省“四大战略版块”的形成,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在环境均发生重大变化,空间战略格局亟需调整。为确保规划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国土资源部、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国土资源部关于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有关指标的函(国土资函2017361号)为指导,以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调整完善规划,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各业用地,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14年为规划调整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范围包括行政辖区内2118.36万公顷的全部土地。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

5、一节 区域概况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之间,土地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全省2005年末总人口6732.1万。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湖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及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形轮廓以雪峰山为界,西部主要为山地,地势相对较高;东部主要为丘陵,地势相对较低,自西向东交替过渡。境内东南部的罗霄山脉和南岭山脉向北倾斜,形成朝东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北部为洞庭湖平原。湘、资、沅、澧四水(以下简称“四水”)以及汨罗江、新墙河等从东、南、西三面汇入洞庭湖,经城陵矶注入长江,构成洞庭湖水系。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

6、,山地(含中山、低山)占51.2%,盆地占13.9%,丘陵占13.5%,平原占13.1%,水面占6.4%。湖南省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8,降水量12001500毫米,无霜期长达260310天。湖南省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与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和“旅游胜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7048.50亿元,比2005年增加20037.32亿元,全国排名第10位。按可比价计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

7、长率为9.50%。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2014年全省土地总规模2118.36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821.52万公顷,占土地总量的85.99%,建设用地159.56万公顷,占土地总量的7.53%,未利用地 137.28万公顷,占土地总量的6.48%。(专栏一)。专栏一 2014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结构 单位:万公顷,%地类面积比重总计2118.36100.00农用地合计1821.5285.99耕地415.3219.61园地66.923.16林地1222.6657.72牧草地1.360.06其他农用地115.265.44建设用地合计159.56

8、7.53城乡建设用地小计127.956.04城镇用地34.371.62农村居民点87.614.14采矿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5.970.28交通用地13.660.64水利用地15.240.72其他建设用地2.710.13未利用地合计137.286.48水域76.373.61自然保留地60.912.88二、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率高。2014年末,全省已开发利用土地1981.08万公顷,土地利用率为93.52%,其中,农业利用率85.99%,垦殖指数19.61%,耕地复种指数211%。地域差异明显。耕地集中分布在湘北洞庭湖平原和湘中丘陵盆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山

9、地和丘陵区;城镇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湘东、湘北和湘中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中长株潭城市群所占比重最大;未利用地集中分布在湘西和湘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山地丘陵面积为1378.84万公顷,水面面积135.37万公顷,平原和盆地571.98万公顷,呈“七山一水两分田”格局。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林地分布相对集中,其他地类均呈广泛分布形态。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分散。受地形地貌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分散,交通用地网络尚不完备。2014年湖南省城镇化率49.28%,比全国低5.5个百分点。全省39个设市城市,除长沙市以外均为中小城市。长株潭地区城镇布局相对集中,其他各地城镇布局分散,每万平方

10、千米的城市数量仅为1.85个。受复杂地形和耕作条件制约,全省农村居民点星罗棋布,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分散,土地节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保护压力大,占补平衡压力大。尽管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全省耕地规模较调查前增加了560万亩,但耕地质量较差的实际情况并没有改变。全省共有耕地后备资源23.67万公顷,受投资规模与开发条件限制,“十三五”期间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约为4.54万公顷,共可补充耕地3.18万公顷,基本以开发出旱地为主。“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类建设用地约占用耕地5.00万公顷,期中水田约为2.24万公顷,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尤其是水田占补平衡压力较大。各业争地,统筹土地

11、利用任务艰巨。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各行各业对土地需求的刚性,客观上带来了非农建设与农业争地,城镇内部生产和生活争地等争地现象,形成各行业、各区域土地利用目标的多元化。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各方面需求的增长,这一现象将更加突出。调整和优化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统筹协调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日益繁重,通过土地供应宏观调控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任重道远。全省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利用方式粗放。2014年末,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为149.72万元/公顷,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土地利用低效用地广泛存在,按户籍人口计算人

12、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80平方米,农村布局分散,“空心村”较多。农用地利用相对粗放,抛荒现象时有发生,节约集约用地任重道远。局部土地损毁较重,保护土地生态环境面临压力。“四水”中下游和洞庭湖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山区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四水”流域特别是湘江流域的工业污染对土地的破坏较为严重,长株潭城市群及沿湘江经济带土地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保护和建设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一、粮食安全更显重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确保粮食自给的基础,是中国政府对全世界的郑重承诺。湖南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稻谷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粮食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每年要

13、为国家承担300万吨左右的商品粮任务。“十二五”期间全省水田减少2.35万公顷,年均减少近0.47万公顷,而同期全省人口增加170.05万人。“十三五”期间正值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增涨期,各行各业建设对土地需求量增大。在这一进程中,必须稳定耕地面积,以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切实保护耕地,保持相当数量的耕地和不断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是严格土地管理、统筹土地利用的首选目标。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规划剩余期,正值全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深化期。湖南省在土地资源利用中还存着部分地区重金属污染严重、部分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仍在耕种、部

14、分重点生态保护区域保护力度不大等问题。随着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规划应当体现生态低线思维,科学安全各类用地布局,严格保护各类生态用地,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全面落实新一轮生态退耕要求。全面构建形成湖南省“四水一湖”和罗霄山、武陵山脉为骨架的生态保护系统。三、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将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进程,“35”城市群尤其是长株潭地区将成为首位快速发展地区。到2020年全省新型工业化基本完成,工业和城镇体系初具规模,预计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实现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和工业强省转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提速和扩大内需的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加快,用地需求持续增长。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落实用途管制,统筹各业用地。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建设加快推进,需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管理、产业发展、自主创新、城乡统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较大突破,逐步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设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